你一定社交平台上刷到過這樣的天才兒童——
比如,來自澳大利亞的Cassie,年僅6歲就上了電視,辦過個人畫展。
而另一個叫Aelita的小女孩,2歲就在香港辦展覽,7歲已成為國際有名的抽象派畫家。
她們星光閃閃,小小年紀就能向全世界展露自己的才華。
她們從小就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盡情揮灑顏料,描繪絢麗夢想。
然而,你卻不一定留心過,在某個遙遠的村莊,也有一群這樣的孩子——
他們對藝術還很懵懂,畫作也有些稚嫩,但他們對繪畫的熱情卻一點也不少。
只要給他們搭建一個藝術的舞台,他們就能讓世界看到一片不一樣的星空。
當然,從不為人知到熠熠生輝,這中間還有許多困難。
他們,
想上一堂美術課
湖南婁底的坪底小學就有一群這樣的孩子,他們雖然長在農村,卻能時時感受到田園之美。
他們也想拿起畫筆,在紙上描摹出自己眼中的美妙世界。
但現實卻是:上一堂美術課對他們來說,太難了。
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家庭的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奔波勞碌。對這樣的家庭而言,生活已是種種艱辛,哪還有能力去多負擔一隻畫筆呢?
於是,當家長們面對孩子想要畫畫的期盼時,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了結——「學好習,讀好書,就夠了。」
是啊,跟考大學相比,美術課哪有這麼重要。家長們會有這種反應,坪底小學的王老師完全能理解。
只不過,她不想也跟家長一樣,忽視孩子們對美術課的嚮往。
王老師堅持要讓孩子們上美術課,但由於學校師資力量有限,坪底小學的老師往往是一人身兼數職。
像她,不僅是語文老師,還是數學老師,有時還得代其他課。
非美術專業出身,又沒有美術教學經驗的王老師,到了上課時才發現:原來,她的美術水平跟孩子們相比,差不了多少。
美術課才剛開始上,就進行不下去了,王老師一面自責,一面又深感無力。
孩子們倒是很懂事,沒有吵著一定要上美術課。但偶爾也會有幾個孩子,按耐不住跑到王老師面前問——
「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能再上美術課啊?」
他們,
想畫出自己的世界
現代藝術家木心先生曾直言,「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一百多年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絕不可忽視。」
他認為:通過美育,學生得以凈化心靈,養成高尚人格,能培養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會追求美好的事物。
美育對孩子們的成長,影響可謂深遠。這幾年國家,乃至全民都在重視素質教育。
有這樣一群人認為:美育對城市跟鄉村的每個孩子來說,都一樣重要。他們來自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一直致力於用網際網路推動鄉村兒童教育。
早在2019年開展鄉村教育公益項目時,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就發現鄉村學校的美術老師十分稀缺,無法滿足美術課的正常進行。
為了推動城鄉一體化美育,基金會馬上行動起來,利用網際網路教育的優勢,打造了優質的線上教學課堂。坪底小學的教室被裝上了攝像頭跟網絡設施,學生們也領到了自己的繪畫工具。
孩子們人生中第一堂正兒八經的美術課,終於盼來了。
王老師回憶說,「孩子們上美術課是真的很開心,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讓我尤為感動。」
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反常態地安靜,認認真真拿著畫筆在紙上塗抹著。
而原本對美術並沒有太多熱情的學生,在線上專業美術老師的指導下,也小心翼翼嘗試著描摹起自己的想像。
見識過美為何物,學會如何創造美,才能對人生心懷嚮往。而能心懷瑰寶的孩子,人生也必將璀璨。
讓孩子們愛上美術,只用了一堂課。但為了讓孩子們實現真正的美術課自由,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想做的,還遠不止於此。
除了為鄉村學校打造優質的線上授課平台,基金會還要培養王老師這樣的線下老師,掌握自己上美術課的能力。
王老師自己也積極響應,課上她和學生一起跟線上老師學習,課外她還拿出時間參與基金會組織的培訓課程。
到目前為止,王老師堅持學習有幾個月了,雖然單獨給孩子們上課還有些吃力,但她已經對未來的美術課堂信心滿滿。
畢竟,在基金會的扶持跟幫助下,原本舉步維艱的局面已經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當初那些原本反對上美術課的聲音,如今早已化為支持。
沒錯,曾經被家長們認為不重要的美術課,帶給孩子們的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改變。
王老師班上有個年紀小的女同學,上課不聽講,總是說也不聽。但自從愛上畫畫後,這個小姑娘居然有了自制力,不管是語文課還是數學課,都能專心聽講了。
而另一個原本就喜歡自己畫漫畫的男生,更是悄悄告訴她,「老師,我以後想走美術這條路。」原本對未來還十分茫然的孩子,第一次把夢想跟美術聯繫在了一起。
美育這種看似「無用」的東西,恰恰是構建孩子們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歲的李雨沁上了一年美術課後,在紙上畫出了自己的夢想,這些五彩斑斕的夢想被裝在明亮的房子裡,跟著氣球一起飛向天空。
李雨沁 《放飛夢想》
你看,只要給孩子們多一點關注跟引導,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藝術家。
這幅畫最後被命名為《放飛夢想》,孩子們通過學習美術在慢慢蛻變,夢想也在逐漸發芽。
小姑娘開始希望放飛夢想,讓更多的人看到。
其實,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也想到了這點:孩子的夢想應該被守護,同樣,夢想也應該有人來見證。
只是,該如何實現,這又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他們,
努力讓孩子們發光
好在,除了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還有一些「助夢人」也一直在路上。
比如,一直堅信「激發善意,讓公益進入每個人的生活」的位元組跳動公益平台,也想用自己的力量讓這群鄉村孩子的世界,能被更多人看到。
依託自身的平台優勢,位元組跳動公益聯繫到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跟北京尤倫斯藝術基金會,要為孩子們舉辦一場屬於他們的畫展。
三方一拍即合,更多的善意被連接在一起,一場名為「生命的色彩」藝術展由此誕生了。
《生命的色彩》藝術展
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從全國扶持的二十多所學校,徵集了近80件孩子們的畫作,寄到了北京尤倫斯藝術基金會手中。
李雨沁的《放飛夢想》也在其中,她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期盼著,自己的畫能有幸被選中,被放在北京的美術館展覽。
學生的忐忑不安,王老師都看在眼裡,她安慰李雨沁,「平常心一些,不管有沒有被選中,你的畫都很出色。」
幸運的是,李雨沁的這份憧憬,再一次被這群人守護住了。
正如當初情系遠山發起公益項目,是為了每一個需要愛、需要理解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北京尤倫斯藝術基金會也堅持——讓每一個小藝術家的作品都被看到。收到全國寄來的作品後,他們沒有再往下進行篩選,而是用對待大藝術家的態度,珍視每一份孩子的創作。
利用自己多年辦展的豐富經驗,北京尤倫斯藝術基金會將這些畫作分類整理,策劃了四個章節進行歸類展出。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為了能讓展出效果更理想,他們更是對每一個展區都精心設計,用心搭建,甚至邀請了很多明星名人和抖音創作者到現場參與布展與共繪。
就這樣,孩子們的作品都被掛進了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而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在展館展出的是著名畫家劉小東的個展《劉小東:你的朋友》。
其中幾幅作品不乏他對鄉村生活感受的表達,這恰好跟鄉村孩子們的畫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場跨越時空在同一空間下的奇妙對話。
在這場春天的畫展,你既能看到大藝術家冷靜而審慎地用畫筆記錄下芸芸眾生相,你也能看到小藝術家們童真童趣地將生活描繪出不一樣的色彩。
在他們的畫筆下,家鄉的晚霞是一曲悠揚動人的歌,貓咪會在夜幕四合時悄悄爬上屋頂靜靜聆聽。
湯雨涵《貓與屋》
世界紛紛擾擾,但他們的筆下卻總是和諧與美好,人與大自然中的萬物都平等共生。
符雨馨《萬物有靈且美》
當然,小藝術家們也會用作品啟發旁人思考,比如——「再華麗的皮囊,也掩蓋不住思想的空洞。」
李亦臻《鸚鵡學舌》
有了美術,生命中任何一點細枝末節對他們而言都不再簡陋,都值得被熱愛跟描繪出來。
而這就是每一個為此努力的人,想要讓世界看到的生命的色彩。
雖然疫情總是反反覆復,線下展覽的宣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在位元組跳動公益的支持下讓畫展能同時以線上&線下的形式舉辦。
得益於平台有著豐富的創作者,抖音同步上線了「一筆畫開學」的線上挑戰賽,邀請來俞敏洪、金龜子、凱叔等創作者一起參與創作。
這次活動激發了豐富的公益內容創造力,吸引了大量創作者參與進來,用自己的創意為這次公益項目助力。
其中有很多人通過跟孩子們的畫作互動,第一次關注到這項關於鄉村兒童的美育公益項目。
一筆畫開學
被孩子們美好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打動的抖音用戶,還積極參與了這次「助力鄉村美育課堂」項目的捐款活動,一起助力鄉村孩子們的藝術之旅。
通過將公益夥伴、平台創作者和社會大眾聯結起來,位元組跳動公益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的公益熱情。
短視頻成為越來越多人了解公益項目的窗口,動動手指就能參與其中,「每日一善」變得如此簡單。
而當我們普通人的每個小善意都不會被浪費,當這些小善意在抖音上被連接在一起時,它們就變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它可以讓孩子們的夢想飛進高雅的藝術展廳,也能讓孩子們有底氣去創造更多奇蹟。
有人說,活著就要去創造點什麼。
而你,也可以選擇陪伴這些孩子們去創造些什麼。
在抖音搜索「一筆畫開學」在線觀看畫作,並參與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助力鄉村美育課堂」項目捐助,讓小藝術家們的藝術之旅繼續下去。
願每一個相信美的孩子,都能被我們的愛點亮,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3fd6c529e4404297d480b2300fa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