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肥算工傷嗎?這些情形才算

2019-07-31   小熊保

文.小熊保

職業危害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避免職業傷害。無論我們從事的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的職業,工作環境是戶外還是室內,說真的,危險可能潛伏在任何一處。

常見的工傷事故如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觸電、灼燙等等我們已屢見不鮮。隨著近年來勞力作業的保護措施越來越嚴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並沒有真正減少。

比起不可控的意外傷害,更可怕的是我們不曾注意到的逐漸累積的「職業病」風險,也即近幾年高發的新型「辦公病」,比如:過勞損、腰間盤突出、過勞肥甚至過勞死。

回應標題的疑問:過勞肥算工傷嗎?

看看專家怎麼說:因工作的環境造成身體傷害的,如果屬於職業病的範疇,則列入工傷範疇;但因不規範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造成的椎間盤突出、過勞損、過勞肥等則不屬於工傷範疇內。

但過勞死這一情況比較特殊,因工作中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而死亡,可認定為工傷。

那工傷保險到底是什麼?工傷保險可以享受什麼待遇?工傷保險可以賠償多少?今天,小小帶著大家一起看看工傷保險!

一、工傷保險是什麼?

大家對工傷保險並不陌生,作為五險一金的一部分,工傷保險每個月公司都要為我們繳納。

那工傷保險具體內容有什麼呢?

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工傷保險作為抗禦職業危害的保險制度適用於所有職工。所以無論你是什麼工作,什麼單位,都可以享受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不同於養老保險等險種,勞動者不繳納保險費,全部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即工傷保險的投保人為用人單位。

也就是說,工傷保險是不需要我們自己繳納保費的,我們的工作單位已經為我們繳納好了。

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無論工傷事故的責任歸於用人單位還是職工個人或第三者,用人單位均應承擔保險責任。

公司繳納工傷保險,也是為自己作保障。

小知識:

工傷保險的認定:勞動者因工負傷或職業病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工傷不管什麼原因,責任在個人或在企業,都享有社會保險待遇,即補償不究過失原則。

二、工傷保險賠付的範圍

工傷保險並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以享有,那它有哪些情況不可以享受呢?別急,小小帶您繼續了解工傷保險賠付的範圍。

(一)患職業病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八)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九)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十)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十二)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如果大家在工作期間(包括上下班途中),由於意外傷害或者職業病等原因,暫時或者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甚至不幸死亡,都可以通過工傷保險獲得補償。

不過有一個很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如果第49小時死亡的,即使只多了1個小時,也無法被視同工傷了。

期待這條不合理的地方,能夠儘快得到改正。

另外說一句,意外險是每個人的普適性需求,小小建議大家都要購買高額度的意外保險,我們之前也推薦過很多產品,兩三百元就能獲得100萬的保障,絕對性價比超級高

小知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工傷保險的適用範圍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

三、工傷保險申請需要交的材料

看完了工傷保險的報銷範圍,但我們遇到工傷情況且滿足這些條件是,我們也要記住一定要去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小小列出來工傷認定申請需要的材料,大家要記住哦!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小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四、工傷保險的保險待遇

了解了工傷保險的含義、賠付範圍、申請材料,小小將帶著大家繼續了解,最關鍵的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內容:工傷保險的保險待遇。

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或作出勞動能力鑑定,以下項目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1)傷殘津貼;

(2)輔助器具配置費;

(3)康復性治療費用;

(4)勞動能力鑑定費;

(5)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6)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7)工傷醫療費:治療工傷、職業病所發生的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目錄或標準的全部費用。

(8)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9)評殘後的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10)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11)傷殘等級為五至十級且與用人單位解除了勞動關係的工傷職工,由工傷保險基金以解除勞動關係時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

其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範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五、勞動能力鑑定是什麼?

前面我們已經多次提到勞動鑑定,很多小夥伴就疑惑,勞動能力鑑定到底是什麼呢?

勞動能力鑑定,是指勞動者因工負傷或非因工負傷以及疾病等原因,導致本人勞動與生活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由勞動能力鑑定機構根據用人單位、職工本人或者親屬的申請,組織勞動能力鑑定醫學專家。

根據國家制定的標準,運用勞動保障的有關政策,運用醫學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確定勞動者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一種綜合評定的制度。

工傷鑑定的國家標準共分十級,符合標準一級至四級的為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五級至六級的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級至十級的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勞動能力鑑定的結果影響工傷保險的賠付,不做勞動能力鑑定無法享受相應待遇。

所以大家受工傷後第一時間應該做勞動能力鑑定。鑑定後,按照不同等級獲取工傷保險賠付。

六、工傷保險的繳費比例

雖然工傷保險不需要職工繳費,但我想很多小夥伴還是很好奇,工傷保險繳費的比例,小小也特意找到一些資料。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應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職工個人不繳納。

由於行業不同,工傷保險的繳費肯定不一樣,帶著該問題,我們首先了解針對工傷風險程度,對行業的劃分為三類,其工傷保險繳費費率及類別劃分詳情如下:

一類為風險較小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0.5%)

例如: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等等。

二類為中等風險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1.0%)

例如:房地產業,環境管理業,娛樂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等。

三類為風險較大行業(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2.0%)

例如:煉焦及核心燃料加工業,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等等。

工傷保險,為我們的意外突發情況提供保障。

工傷保險不僅是保護我們自己,也是保護我們的家人,保護一個家庭。

多了解工傷保險的知識,我們遇到突髮狀況時才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