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終止!網紅按摩儀SKG,連續4年凈利潤下滑

2023-08-08     閨蜜財經

原標題:IPO終止!網紅按摩儀SKG,連續4年凈利潤下滑

摘要:大手筆分紅、員工欠繳社保(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35篇原創

網紅按摩儀SKG母公司上市夢被暫停。

8月2日,深交所官網信息,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穿戴」或「SKG」)IPO進展狀態顯示為:終止(撤回)。

在年輕人偏愛新國貨+養生的浪潮下,SKG抓住了風口。

它曾邀請頂流明星王一博擔任品牌代言人,並贊助了多檔綜藝節目,一躍成為網紅國貨品牌。

為衝刺IPO,1年左右4次更新招股書,讓大眾看到了光環之下SKG的另一面:

3年凈利潤近5億元,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花了約3.8億元,分紅3.65億元......

而消費者似乎也更加理性了,2020—2022年,SKG營收持續增長,凈利潤卻不斷下滑。

今年7月,SKG披露回復深交所第二輪審核問詢的內容。

7月底,SKG卻主動提交了: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

01

踩中智能可穿戴設備興起的風口。

2007年,SKG誕生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這裡商業氛圍濃厚。2021年,順德城市網報道中就提到,順德區當前上市公司共38家(含過會2家)。

未來穿戴的前身名叫「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傑、徐思英,是一對70後夫妻檔。

劉傑中專學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總經理班課程結業,對於銷售模式樂於接受新觀念。

成立兩年後,2009年未來穿戴就進駐了淘寶、京東電商渠道。

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智能終端產業消費電子產品發展主力。

2012年,谷歌眼鏡上市,被稱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

我國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以及健康意識增強,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

健康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規模由175.2億元增長至63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7.8%。

2016年,未來穿戴由小家電業務轉型到可穿戴設備領域。此後,瞄準職場白領,推出了SKG頸椎按摩儀。

2019年,SKG總部搬遷至深圳南山。一年後,簽約當紅明星王一博成為品牌代言人。

歐睿諮詢出具的《市場地位聲明認證函》稱,按2021年B2C渠道零售額計,SKG品牌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

02

成為網紅產品背後:高營銷、低研發,凈利潤連續4年下滑。

SKG充分運用了各種新媒體營銷工具,以及採取了明星代言、綜藝植入、梯媒廣告、專家測評、跨界合作等品牌營銷方式。

快速打開知名度的同時,營銷費用也在飆升。

報告期內,SKG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2億元、2.1億元和2.1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2.93%、21.21%和 20.24%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3年累積約3.83億元。2019—2021年,其占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為54.53%、78.88%及75.02%。

相比而言,同期的研發費用占比就少太多了。

報告期內,SKG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275.49萬、4,714.06萬和7,472.59萬,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87%、4.76%和7.05%。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可比公司的行業平均研發占比為5.22%、4.98%和5.24%。也就說儘管研發占比不高,但2021年,SKG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捨得花錢營銷並非業績的萬能藥,近4年SKG的凈利潤持續下滑。

2019—2022年,SKG的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1.43億元、1.32億元和1.15億元。

其中,2020—2022年,其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32%、8%和12%。

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SKG的營收由7.92億元增至10.6億元,持續正增長。但2022年,其營收下滑至9.05億元,同比減少近15%。

03

行業高毛利率下,風口似乎很短暫。

近年來,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尤其是傳統家電品牌(如飛利浦、松下等)快速切入可穿戴健康設備行業。

招股書顯示,2021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平均為52%。

2019—2021年,毛利率高於行業平均的倍輕鬆和SKG,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趨近行業平均水平。

毛利率下滑的同時,SKG和倍輕鬆卻偏愛大方分紅。

不少公司上市前都會進行大手筆分紅,創業為了致富也可以理解,但SKG的分紅之豪氣也引發深交所問詢。

2020年—2022年,SKG先後進行了5次分紅,累積分紅3.65億元,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近34%。

其中,2020年,SKG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分紅金額卻比凈利潤還多了兩千多萬,高達1.6億元。

有意思的是,SKG在回復深交所的相關問詢時,拿倍輕鬆作對比,稱自己的分紅很合理。但兩相對比,似乎只能看出倍輕鬆的分紅更誇張。

2019—2022年,倍輕鬆現金股利合計8,794.18萬元,占其累計凈利潤的比例94.7%,其中一個特殊情況是2022年倍輕鬆凈虧損1.24億元。若不考慮這一因素測算,其分紅占比約為40%。

同時,SKG的董監高薪酬也相當可觀。比如,2021年,董事長劉傑薪酬高達680.74萬,副總經理吳文新的薪酬也高達590.4萬。

然而,不差錢的SKG卻在招股書中擬募資16億多。

今年6月,SKG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募資資金的合理性時,稱決定終止「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以及調減募集資金總額。

同時,與豪氣分紅和董監高高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招股書風險提示:「發行人員工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補繳的風險」。原因是,報告期內,SKG存在未全員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情形。

7月6日,SKG披露了回復深交所第2輪審核問詢的數份文件。不到一個月,卻主動撤銷了上市申請。目前SKG還未回應究竟原因何在。

但從招股書及深交所問詢的情況來看,SKG上市要想投資者買單也並非易事。

招股書披露,SKG採購中還包括成品採購,主要包括眼部按摩儀、按摩披肩、小家電產品等。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倚重營銷很難說有很深的護城河。要圓上市夢,SKG還需努力。

本文未註明數據、圖片均來自於SKG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f3d3611de2c6b73bc017c963bb6bc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