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王耳朵王耳朵先生(ID: huangezishiba)
01
原諒我在講述這起案件時,先試著隱去一些信息。
蘇州姑蘇區,一對父母來到已經結婚生子的孩子家,準備幫孩子打掃衛生。
孩子家裡多了一個新添置的冰櫃,他們打開一看,心驚肉跳。
裡面竟然裝著冰凍的屍體。
原來他們的孩子,殺了自己的愛人,藏於冰櫃,長達15個月。
案發小區
他們的孩子名叫查某。
與愛人龐某結婚不到3年,有個女兒。
在周圍人印象里,被害的龐某人品性格好,也很上進,從外地到蘇州靠自己買了房,還創了業。
但查某就沒那麼靠譜。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迷上了在網上看直播,還經常大手筆地給主播刷禮物。
網傳為了長期占據榜一的高位,曾給一位主播豪擲30多萬元。
沒錢,就到處借;自己還不起,還一直讓龐某幫忙還債。
原本很幸福完滿的家,變得負重前行。
大概從2021年12月開始,龐某遠在老家的父母發現,孩子好像很久都沒有回來了。
打電話也總是被掛斷,發微信文字卻聯繫得上。
他們問查某,查某隻是含糊地說,龐某到外地去了。
家人信以為真。
畢竟從查某的語氣態度來看,沒有任何異樣。
今年春節查某還和龐某父母坐在一起吃了飯,談笑風生,「和過去沒什麼不同」。
而且,雖然已經一年多沒見到龐某,但龐某的朋友圈還始終在更新,內容都是在外地。
也經常給親戚朋友發微信,只不過說的都是手頭很緊,要借錢。
光是找父母就要了20萬元。
家人一度也以為孩子要錢要得這麼急是誤入了傳銷組織,想過報警。
但被告知只能由配偶報警,而查某堅稱龐某一切正常,報警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今年2月,那個藏於臥室的冰櫃被查某父母無意打開,一切才真相大白。
昨天的新聞,也跟蹤報道了作案手法:
龐某遺體完整,初步鑑定為毒害。
為了不讓人發現屍體,查某甚至還曾帶著冰櫃搬過家。
什麼去了外地,原來是某次糾紛後,查某給愛人下了毒,還用愛人的手機繼續發朋友圈、聯繫家人,掩蓋成無事發生的樣子。
這些就是最近蘇州殺人藏屍案公布出來的細節。
你一定已經發現了我隱去的到底是什麼信息。
02
是的,我隱去的是兇手和被害者的性別。
看完剛剛的敘述,在你的第一反應中,兇手查某是丈夫,還是妻子?
如果你看到案件中「打賞主播」「欠債」「藏屍冰櫃」這些要素,潛意識就以為這是一樁男子殺妻案的話。
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查某是女性,她殺夫藏屍,還騙走了公婆的20萬元。
直到她父母發現了女婿的屍體,勸她去自首,龐某的家人才知道他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被害了。
我並非故弄玄虛,而是當這樣一起兇殘案件發生,很多網友因殺人者性別而發表的評論,著實驚訝到我了。
有人「拍手稱快」,好像查某給所有女性「報了仇」。
有人模仿以前殺妻新聞下的評論,陰陽怪氣說「恐女」「離女性遠點」。
原因太明顯不過。
之前,每當出現親密關係中男性行兇的案件時,都會出現很多煽動性言論:
「男的沒一個好東西。」
「珍愛生命,遠離男人。」
「不婚不育保平安,不然你可能會出現在冰櫃里、懸崖下、化糞池裡。」
聽起來,好像很關心女性的處境,共情受害者的遭遇。
但你有沒有發現,這其實明里暗裡,給男性、女性都貼上了牢固的標籤,將他們劃分成勢不兩立的兩個陣營。
乃至於我們腦子裡都有了刻板印象。
殺害伴侶、分屍藏屍的,大機率又是一個可怕的男性。
只是,惡人是因為性別而作惡嗎?
4年前的泰國孕婦墜崖案,俞曉東賭博欠債,不惜殺害妻子和孕肚中自己的孩子,騙取遺產和保險金。
3年前的杭州殺妻案,許國利因為上百萬的拆遷賠款與來惠利再續前緣,又因房產與她起糾紛,遂有了殺心。
上個月的香港名媛碎屍案,前夫一家想將蔡天鳳買的別墅、名下上億的資產都占為己有,於是謀划下駭人的慘案。
還有這次的蘇州案,查某殺夫後,繼續向其親友詐騙。
所有這些,背後指向的難道不是人性麼。
在慾望和貪婪面前,人性經不起考驗。
有些人暫時還能有道德、有底線,只是因為ta遇到的錢、權、色的誘惑不夠大。
我們要遠離的是這樣卑劣的垃圾人。
而不是要遠離男人、遠離女人。
人性之惡,無關性別。
只是,當這樣對立的情緒被煽動多了,一切開始反噬。
蘇州查某殺夫案下,人們以性別為營,互相陰陽,針鋒相對。
如果說這世上必須有對立,那也該是善和惡的對立。
是我們正直的人,與惡人間的對立。
可現在,人與人之間被極端地分成了兩類:
普通女性和女殺人犯是一類,普通男性和男殺人犯是另一類。
這合理嗎?
03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男女對立,好像是取之不盡的話題之源。
社會新聞下,性別站隊經常涇渭分明,動不動開火成了常事。
恐怕因為,我們太喜歡強調性別差異了。
乃至於人的很多習慣、性格上的優缺點,都被打上了性別的色彩。
比如說到拜金、虛榮,你會覺得這指的肯定是一個女人。
說到自私、摳門,你可能覺得這說的則是一個男人。
說到開車技術不好、方向感差,你大機率會認為這是女人的通病。
說到不顧家、有不良嗜好,你會以為這應該是典型的男性問題。
越是強調這些性別差異,刻板印象就越是根深蒂固。
越是有人罵「男人/女人都xxxx」,你越是覺得說到了你心裡。
真是這樣嗎?
你一定還記得重慶公交墜江事件。
調查結果出來前,一張照片,引起多少人「狂歡」:
就因為小轎車的駕駛員是個女司機,所有矛頭都指向了她。
說肯定是她逆行導致了事故發生。
說只有女司機才幹得出來這種事。
最後事實呢?
小轎車是正常行駛,是公交車越過了中間實線將其撞擊至旋轉180度。
而且直到今日,女司機仍在被標籤化為馬路殺手的代名詞。
哪怕每年男性司機肇事率比女性高得多,但每當有誰罵女司機,你還是會覺得沒毛病。
換到另一邊,也是如此。
前年時值高考,有個女生把准考證忘在了家,還在上幼兒園的弟弟幫姐姐藏起來後就去上學了。
姐姐沒有準考證,求助交警,最後還是去幼兒園接弟弟回家找到證才順利參加了考試。
結果事情上了熱搜,評論區觸目驚心。
所有有姐姐的男性都被冠上「自私」「利己」「坑姐」的帽子。
這個弟弟,被罵惡毒,從小就害姐姐,「小屍吊」。
這只是一個才幾歲的孩子啊。
而且弟弟雖然當時找到了姐姐忘帶的證件,但著急上學又忘帶家裡鑰匙,怕被人拿走,只能藏在家門口的草叢裡。
畢竟年紀還小,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又一時找不到大人幫忙,能怎麼辦呢。
你看,我們對那些「性別差異」的信以為真,不過都是在為男女對立這把火添柴加薪。
而火舌飛舞,燎傷的是每一個普通無辜的人。
有人總罵男人逃避育兒責任,不回家照顧孩子。
但有沒有想過有些顧不上家庭的男人,可能是需要為了生計奔波。
比如新聞里,那些崩潰痛哭的外賣小哥、滴滴司機們,大多是男人。
有人總愛譏諷女性亂花錢。
但有沒有想過,那一件又一件的快遞,不只是自己的,還有孩子的奶粉,丈夫的衣衫。
每個人都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麼光鮮的一面。
每個地方都有善良正直的人,也有卑劣敗壞的人。
這無分男女,不關性別,只是人性使然。
區分和定義了善惡、美醜的,是道德和人品,而非生理和性別。
不可否認,男女平等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婚姻、家庭、職場、輿論中關於性別的很多不公之處,還需要我們堅持去呼籲去改變。
但這改變,靠的是創造平等溝通的環境,絕不是通過製造新的對立來掩蓋舊的矛盾。
打壓或吹捧男性,辱罵或討好女性,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尊重。
想要平等,就要先把每個人當人,而不是簡單地歸為xx樣的女人,xx樣的男人。
希望往後,這樣損人不利己的罵戰,別再有了。
希望我們都能扔掉貼在彼此身上的標籤,從繭房裡走出來,擁抱這個因多樣而生動的世界。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