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乏優秀的女性主義影視作品,比較熱門的,有道盡家庭主婦困境的日劇《坡道上的家》,略微冷門的,有「女性覺醒」主題的西班牙電視劇《另一面》,而作為女權大國的美國,《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三季正強勢回歸,再次翻拍的《小婦人》則即將在聖誕節與全球觀眾見面。
《坡道上的家》劇照
《另一面》劇照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劇照
《小婦人》劇照
而今天我們要談到的,則是出自同處東亞鄰國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海報
熟悉這部作品的朋友大概知道原著小說是韓國的現象級作品,曾讓無數韓國女性深感共鳴,卻也讓不少韓國男性感到冒犯。
曾有韓國女星因推薦此書而遭男粉絲反目謾罵,也曾出現過韓國男性群起「請願」抵制《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化的鬧劇,而當這部電影最終與韓國人見面時,電影評分網站上則顯示男性用戶給出了2.8分的超低分,而女性用戶給出了9.5分的超高分,兩極化程度前所未有。
《82年生的金智英》圖書
《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了主人公金智英婚前婚後的生活,在這其中她遭遇了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職場的性別歧視、婚後的繁重家務、產後抑鬱和育兒壓力等問題,以至於最終金智英出現了精神病的症狀,會忽然「變身」成某個身邊的女人,用別人的口吻說話。
怎麼樣?聽著我前面的簡單描述,是不是覺得除了奇異的精神病狀外並無稀奇之處?職場和家庭的壓力,難道不是大多數女性都會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嗎?金智英又有什麼特別慘的地方?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是的,金智英並不「慘」,甚至在女性群體中,金智英已經算是抽到一手相當不錯的牌了:
她本身是名牌大學高材生,品貌出眾,還有不錯的職場經驗和專業能力,其所受的教育和個人才華已屬精英階層。
金智英的丈夫也算溫柔體貼,工作認真,用情專一,會主動擔負一部分育兒的任務,至少比起傳統的韓國大男子、甚至出軌家暴之輩是強太多了。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原生家庭方面,父親帶著不自知的重男輕女思想,後來開始知道反省,母親溫柔能幹,大姐更是奉行女權的旗幟性人才,弟弟也在成熟後漸漸學會表達對姐姐的善意。
職場上,上司也一直對金智英頗為賞識,即使在獨自創業之後,還不忘向已經遠離職場的金智英拋出橄欖枝。
高分的人生,「普通」的煩惱,看起來金智英的生活似乎不該那麼狼狽不堪,但這部電影令人窒息之處偏偏就在於此——即使是如金智英這樣條件優越的女性,身處這樣相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卻依然過得喘不過氣來,卻依然在公共場合被陌生人譏諷為「媽蟲」。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由此可見,「金智英們」所面對的,從來都不僅是一場婚姻、一個原生家庭亦或是一份職場壓力而已,而是數百年來男權社會所積累的頑疾。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金智英是影片的主人公,但片中對於諸多女性的群像刻畫也是一大亮點。
金智英的母親是典型的老一代女性,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理所當然」地犧牲了自己的前途來為家裡的兄弟鋪路,而自己只能「無怨無悔」地在家務中辛勤勞作,從原生家庭一直到婚後家庭。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奉行女權的大姐,和男生從小「打」到大,最終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新時代女性,但在這過程中中遭受的封建惡意,恐怕是尋常女性所面臨的幾倍。
「媽媽的茶話會」上的家庭主婦,有和金智英同樣高材生出身的主婦,囿於家務和育兒牢籠之中的她,唯有靠自己偷偷地解孩子的作業題,才能稍有施展才華的快樂。
而依然在職場中的奮鬥的女性同樣艱難,不僅在競爭中因性別劣勢而受挫,還要面臨諸如偷拍和不雅照傳播這種猥瑣不堪的風險。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所謂的「金智英」啊,又豈僅僅是82年生的這一代人?
有趣的是,我在看這部《82年生的金智英》的時候,一直想到的竟然是前段時間同樣火爆的美國電影《小丑》。
《小丑》劇照
一部是東亞女性的生存實錄,一部是美國漫改的犯罪神片,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二者之間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共通之處——主人公都有精神病。
金智英的症狀前面已經提到,不再贅述,而小丑則是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使得他會時常無法抑制地放聲大笑,另一方面,小丑還可能遺傳了母親的臆想症,所以电影後半段的故事也變得虛虛實實。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無論是《小丑》還是《82年生的金智英》,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有病」是件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有病」真的「好用」。
小丑正因為有病,所以他的偏執和極端,他的暴力和殺戮,在觀眾的眼中不是無法原諒的罪惡,反而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悲鳴。所以觀眾支持小丑,哥譚的市民也支持小丑,一場掀翻富人、推到體制的風暴正在哥譚捲起。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金智英也是因為有病,所以才迅速得到了丈夫的關懷,長輩的體諒,弟弟的同情,所以才能夠在家人的支撐下重新開始新的職業生涯,最終走向自己與生活的和解。
在這其中,「有病」到底起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如果「沒病」,小丑是否有順理成章的理由,通過暴力和殺戮來對抗「你們決定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的體制和階級固化?如果「沒病」,又有幾個東亞女性,能夠如金智英這樣「兵不血刃」地解決女性生活中的百年難題?
美國的電影創作者們深明社會體制和成見的強大,所以才給小丑下了這樣一劑「猛藥」,但金智英只是一個平凡的東亞女性而已,她面對的「敵人」難道比小丑面對的更為強大嗎?
你別說,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