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要覽丨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2024-06-18     中國經濟時報

ZHIKUYAOLAN

編者按

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5月底,國務院發布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提升行動等重點任務。近期,多家智庫和研究機構發布了與清潔能源、節能降碳相關的研究報告。未來,我國將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前列。

清潔能源長期發展勢頭被看好

閱讀提示: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凸顯。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認為,加快能源轉型和增加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所帶來的益處將惠及消費者,有助於緩解消費者生活成本壓力。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的研究認為,儘管化石能源仍是我國一次能源需求中的主體能源,但是新能源已成為能源系統增量的主體,助力我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24年新增電量主要來自非化石能源發電。到2024年底,新能源裝機在全國發電裝機容量中的占比預計將超過40%。

國際能源署:加快能源轉型將使能源更便宜

國際能源署5月30日發布《可負擔且公平的清潔能源轉型戰略》(以下簡稱《報告》)稱,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可以使能源更便宜,有助於緩解消費者生活成本壓力。

《報告》指出,在許多情況下,清潔能源技術在其使用周期內的成本競爭力已經超過了依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傳統燃料的技術。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是最便宜的新能源。在應用方面,即使電動車輛(包括兩輪和三輪車)的前期成本有時較高,但由於運營費用較低,通常也能節省開支。

《報告》認為,加快能源轉型和增加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所帶來的益處將惠及消費者。目前,消費者能源總支出中約有一半用於購買石油產品,另外三分之一用於購買電力。隨著電動車輛、熱泵和電動馬達在交通、建築和工業需求中的占比增加,電力將取代石油產品,成為終端能源消費體系中的主導能源來源。

《報告》借鑑各國行之有效的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清潔能源技術推廣的措施,包括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效改造計劃;公共部門為更高效的供暖和製冷方案提供資金;推廣高效節能電器;提供可負擔的清潔交通選擇,包括為公共運輸和二手電動車市場提供更多支持等。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越快向清潔能源轉型,政府、企業和家庭的效益越高。對更多人來說,使用能源更經濟實惠的方法是加快能源轉型,而非放緩這一過程。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新能源已成為能源系統增量的主體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主編的《中國油氣與新能源市場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5月中旬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第二次發布的關於中國油氣與新能源市場的年度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化石能源仍是全球和中國一次能源需求中的主體能源,油氣在我國能源體系中依然是重要角色。新能源已成為能源系統增量的主體,助力我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報告》顯示,2023年,光伏發電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48.1%,全國光伏組件產量同比增長69.3%。風力發電駛入發展快車道,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0.7%,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2.3%。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全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同比增長194%,已投運新型儲能同比增長163%。氫能全產業鏈加快發展,全國綠氫生產能力達7.8萬噸/年,建成輸氫管道超150千米,建成加氫站428座。生物液體燃料供需呈差異化發展態勢,生物液體燃料產量摺合標準油452萬噸,消費量摺合標準油274萬噸。國家加快推進新能源大基地規劃建設,拓寬消納途徑,創新發展模式,提高項目經濟性。

《報告》預計,2024年及未來五年,我國新能源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光伏產業進一步夯實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風電市場呈現單機容量持續大型化、投資成本穩中有降的發展趨勢。新型儲能裝機將以超過5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仍是新型儲能裝機的主要形式。氫能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氫能應用將拓展至化工、冶金等多領域場景。國內生物液體燃料供需均繼續增長,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是主要發展方向。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2024年底將超40%

5月23日,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發布《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預計,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82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5%左右。2024年全國新投產發電裝機容量比2023年增長9.4%,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到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3.2億千瓦,比2023年增長13.7%,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40%,太陽能裝機占比超過1/4。

第二產業仍然是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居民生活用電拉動作用顯著上升。預計2024年三次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分別為10.0%、5.2%、10.3%、7.3%。華東、華北、南方電網區域是拉動用電增長的主要區域。2024年,預計華北(含蒙西)、華東、華中、東北、西北、西南、南方電網區域全社會用電量比上年分別增長6.3%、6.7%、5.8%、5.7%、7.2%、7.3%、6.7%,西南電網區域用電增速最高。

《報告》預計,2024年我國發電量將達到9.9萬億千瓦時,火電仍然是主力電源,但新增電量主要來自非化石能源發電。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發電量對全國發電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85.2%、53.7%。

《報告》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平衡偏緊,局地尖峰時段電力供需緊張。《報告》對此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加強一次能源供應保障,合理統籌電源規劃與建設,加強機組運維管理,提升電力供應能力。二是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送受端電網結構,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三是加強中長期交易組織和管理,充分發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作用。四是加強負荷管理,持續優化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通過價格等市場信號,進一步挖掘需求響應潛力。

多措並舉加速能源轉型

閱讀提示:農村能源轉型、新能源汽車、儲能發展等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內容。一些研究機構近期發布了這些領域的研究報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機構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願大幅上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贏得更多消費者認可。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從發展形勢、技術創新、工程實踐、產業發展、標準與政策體系等方面對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狀況進行了梳理,並對未來新型儲能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研判。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等機構從中國散煤消費變化趨勢及治理成效、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潛力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預計將接近4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5月31日發布的《2024新能源汽車消費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含乘用車與商用車)市場滲透率預計將接近40%,且新能源汽車意向購買用戶已與燃油車旗鼓相當,其中,插電混合動力、10萬元到20萬元價位的車型最受歡迎。

《報告》顯示,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首先考慮的不再是牌照等政策性因素,而是用車成本低、駕駛感受好、智能化程度高這些產品性因素。這一變化背後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力的提升。

《報告》還顯示,隨著滲透率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聚焦到10萬元到20萬元的大眾消費主流價格帶,30萬元以上產品受偏好程度低於前者。

當前,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顧慮仍是續航,維修成本高、充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排名靠前。購買純電車型時,有60%以上的消費者對里程需求在500公里以上。總體來說,用戶需要價格更低但產品力更強的新能源汽車。

《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新能源二手車受到關注。對於今年出台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有超六成受訪者認為「很有必要」,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1年內有置換舊車、購買新能源車的打算。

《報告》認為,未來隨著滲透率的持續提升以及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享受到更具性價比和更好駕乘體驗的新能源汽車。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長時儲能將成為儲能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6月7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2024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年度大會上發布《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稱,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供應保障性支撐體系建設的重要補充,也是近期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手段。預計未來長時儲能將成為儲能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8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近10倍於「十三五」末裝機規模,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目標。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裝機約2270萬千瓦/4878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約260%,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高速增長。

《報告》指出,為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速轉型期系統日內調節需求,預計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間,新型儲能可憑藉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暫態調節能力強等優勢成為應對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和消納的重要手段。

《報告》稱,未來電源側新型儲能將依託存量和「十四五」新增跨區域通道、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發展;電網側新型儲能通過在電網關鍵節點、偏遠地區和輸變電站資源緊張地區合理配置,提升系統調節能力、適度替代輸變電設施;用戶側儲能通過推動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建設,探索V2G、智慧用電設施等雙向互動智能充放電技術,提升用戶供電可靠性和用戶側靈活調節能力。2024年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新一批的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從技術路線來看,以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為代表的長時儲能技術項目數量超過目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項目,預計未來以儲能時長4小時及以上的長時儲能將成為儲能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構建面向碳中和的農村新型能源系統

5月31日,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和能源基金會共同撰寫的《中國農村散煤治理綜合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2022年全國農村民用散煤消費量為0.95億噸,較2019年下降了45.4%。雖然民用散煤僅占中國煤炭總消耗量的3%,但對室內PM2.5濃度的貢獻可達73%,一直是散煤治理的重點。

《報告》認為,東北及西北地區民用散煤的存量較大,應是下一步治理的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民用散煤治理成果需要繼續鞏固,部分南方省份民用散煤治理應引起足夠重視。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在山西、內蒙古、黑龍江、青海等地開展散煤替代研究與實踐。實踐證明,可持續的農村散煤治理應該遵循節能、降污、經濟、舒適和低碳的「五位一體」原則。

《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屋頂光伏開發潛力高達20億千瓦,年發電量潛力2.9萬億千瓦時;農村各類生物質中可能源化利用潛力總量約6億噸到7億噸標準煤當量;農村小水電的總發電量潛力5350億千瓦時。

《報告》認為,要實現農村民用散煤完全替代以及碳中和,應設立近中期和長期等階段性目標。在碳中和情景下,2030年至2035年,全國範圍內可實現散煤基本清零;到2040年,農村能源基本實現供需平衡,為率先實現碳中和奠定條件;2050年實現農村對外輸出零碳電力1.5萬億千瓦時,輸出零碳燃料7億噸標準煤當量,產生超過15億噸二氧化碳的減碳貢獻。

《報告》建議,未來應在有效開展農村散煤減量替代的階段性目標的基礎上,重點在提高農宅圍護結構節能水平、研發和推廣高效靈活的取暖設備,推動農村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高生物質資源的戰略定位、實現其能源化和商品化利用,加強統籌農村政策的協調一致性,建立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以及創新農村新型能源系統發展的商業模式等方面加強布局,推動農村地區率先實現碳中和。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郭錦輝據公開資料整理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 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a4ac77f745a7d79ae583e7892822b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