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勤:「相信群眾,相信黨」,兩個原理不能忘

2022-05-25     人大重陽

原標題:劉志勤:「相信群眾,相信黨」,兩個原理不能忘

作者劉志勤系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

許多群眾現在每天最關注的新聞就是觀看下午發布的疫情通報,了解「敵軍」(疫情)又在哪裡出現,「我軍」在哪裡成功阻擊的消息。無意中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生的多了一番牽掛和期盼:期盼「敵軍」一天天減少,「我軍」陣地一天天擴大的順利之日早早到來。

如果說群眾現在盼勝利的心態有點如同「度日如年」並不為過。

誰都理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的防疫抗疫工作正處於爬溝過坎的艱難階段,管控措施越來越緊,有的人自由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小,人們的心理由開始時的放鬆,到現在越來越看不明白前景,開始產生了焦慮不安和躁動。

對疫情發展規律感到「沒譜」,「沒數」,「沒轍」,是很多人現在的真實心情。社會活動和生產基本停止,交通,餐飲,公園,學校基本關閉,而老人,孩子,居家辦公的人員反而以更加密集的方式聚集在小區院子裡。而公園,露天場所,卻由於交通管控而空無一人。這樣的反差讓人們無所適從,不知所以。

每當我們現實中遇到困難和挑戰 甚至「不知所以」時,總會從歷史和前輩的經驗中尋找智慧和辦法,抗疫之戰也需要如此。

中國革命獲得成功的法寶之一就是毛主席所說的: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基本原理。如果忘記這兩條原理,我們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當然包括改革開放,包括現在的防疫抗疫鬥爭,都離不開群眾這個主力軍。

在當前抗疫工作面臨焦灼(膠著)狀態時,我們特別要深刻領會「兩個相信」的重要性。

防疫抗疫涉及到廣大群眾的利益,就必須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努力,才可能取得抗疫鬥爭的最終勝利。這兩個原理,不僅僅適用於戰爭時期的抗日鬥爭需要,在一切涉及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業中,都必須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什麼?因為「人民具有無限的創造力」,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各種可能性,當某件事,某個事業遇到挫折,困難時,不妨走街串戶,下沉到民眾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和良策。我們常說的「真正的高手在民間」,包括防疫措施,民眾雖不具備專家們系統深奧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的自防,自治能力絕不可低估。

遇到需要封控,管控,隔離的安排時,完全可以聽聽社區群眾有什麼意見和高招,讓他們建議如何防控更好,更有效,既能保護個人自由度,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傳染可能性。政府就可以在專業防疫的同時,最大可能保護和滿足基層群眾的需求,可以使政策落實獲得最大成功。現在要避免有人認為,防疫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群眾未必都懂,所以忽略徵求群眾意見,這是對群眾智商極大的偏見,因為 「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群眾的智慧是保證事業獲得勝利的保障。

這就是「相信群眾相信黨」的真諦所在。

現在有的地區,地方基層機構,總以為「封」得越嚴越好,「管」得越緊越好,這是很大的誤解。因為有的基層幹部錯誤地認為,封控超級嚴格,最多是群眾不滿意,但不一定因為「過嚴」而丟官;相反,如果上級領導不滿意,則會「一疫否決」,而被撤職處分,如此這般,有的地方社區政策「寧左勿右」,「寧緊勿松」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有的地區既無確診,也無密接,次密接,卻被封控,群眾感到困惑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幹部惟上不惟下,所以防疫抗疫總會出現漏洞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不妨聽聽群眾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用了更為形象的詞語表達了黨與群眾的關係,他說:黨群關係是同心圓,黨是核心。

在抗疫鬥爭中,這個「同心圓」的功能和效力必須得到最大的保護,沒有群眾的同心協力就無法完成任何一個工作。

其實現在防疫面臨三個大的挑戰,影響群眾對抗疫形勢的判斷:

第一,如何處理防疫和生產,經濟有序發展之間的矛盾;

第二,如何處理「零星散發」和封樓,封區,集中隔離之間的矛盾。

第三,如何處理局部和大局,全局的平衡關係,人們對病毒不斷變異帶來的衝擊,對未來的預期的不確定性感到困惑:疫情會「沒完沒了」,封管也會相應「沒完沒了」怎麼辦?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能恢復嗎......,群眾對此有些顧慮重重,疑慮重重

如何解決群眾對上述問題的擔憂,既需要科學專業的解釋,也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 這樣有利於鼓足士氣,凝聚精神,群策群力,堅持不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抓疫情,促生產,用發展經濟抗疫,做取得 「抗疫和經濟兩個戰場的勝利」 !

結論是:如果我們忽略或放棄「相信群眾相信黨」這兩個原理,和 「黨群關係是同心圓」這個「圓心」的話,疫情打不倒我們,卻可能自己把自己打倒了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a0f2b918db8cd726edb340a89052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