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智造:老母親如何以退為進,讓每一個普娃閃閃發光

2019-12-16   童年智造

上周四我參加了小米同學學校的一場演出,學校戲劇俱樂部的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一群12、3歲的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這場"各種各樣的表演"。 他們大概準備了幾個月,只有學校的戲劇老師做指導,沒有任何家長參與,他們自己創作了舞蹈、音樂劇、話劇,自己準備道具、舞美、燈光、音效,甚至自己化妝,通過不可思議的團隊合作完成了這次演出。雖然看起來並不那麼完美,但絕對真實有趣,雖然看起來稚嫩,但絕對發自內心並用盡全力。




讓我驚訝的是從來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小米同學,在舞台上超級自信大方,聲音響亮,眼神堅定,沒有任何怯場和緊張,似乎這個舞台就是她的世界。




要知道這可是個小時候看到陌生人會躲到我背後,曾經在很多場合下看起來安靜慢熱的孩子,並且絕對不是那種天生的牛娃。 我一直堅信,這個世界99%的孩子都是普娃,但每一個普娃都可以閃耀出自己最獨特的光芒。而這12年的養育經歷,不僅讓我更堅定這個信念,更讓我發現了讓普娃閃閃發光的秘密,那就是 ——你必須以退為進。




默默的鼓勵遠比用力去推更有用


"我覺得你可以的,你一定行的!""你為什麼不去爭取當班幹部?""那個比賽我覺得你可以去參加!""那個誰誰誰都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的!"......很多時候做家長的總覺得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去鍛鍊,總覺得這種鼓勵能讓孩子充滿力量和信心,但事實上這只是父母焦慮和想贏的另一種表達而已。別以為孩子體會不到,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喜歡做的事情,父母的這種"推一把"只會讓孩子為了你而去努力,這種努力是不持久的,尤其在"輸了"以後,無法面對父母的失望,失去的信心比增加的多的多。 每一次小米同學要參加什麼興趣班,或者學校的各種小比賽小活動,我一般都會以傾聽她的想法來代替用力去鼓勵,如果想參加,那麼你想要怎麼做,我會給出自己的一些意見,但同時更尊重她的想法,無論輸贏和結果,都默默的支持和肯定,尤其對自我反省給予最大的鼓勵,為好結果喝彩,也為跌倒和失敗而叫好,因為我知道,失敗後的成長遠遠超過成功。



真正的成長值的等待


作為一個家長,最大焦慮往往來自於對未來的迷茫和不肯定。因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你不知道這樣做和那樣做的結果會有怎樣的差異,你不知道是用力推孩子的結果更好,還是靜待花開更有用。
作為一個已經"等待了"12年的老母親,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比起拔苗助長,靜靜等待一定是你能對孩子做的最有用的一件事。
在小米同學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曾經焦慮和迷茫過,但每一次我靜下心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我就能鼓起勇氣收起焦急,聽從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我覺得小米同學能夠成長為現在的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了自己的節奏。曾經字寫的歪歪扭扭,只要給予時間總能慢慢寫出自己的風格;曾經計算很費力,只要經過不斷練習總能準確無誤;曾經慢熱怕生,只要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總有一天能自然又大方;曾經英語單詞一個不識,只要愛上英語閱讀總能自然輸出;曾經五音不全,只要真的熱愛總有一天能大聲唱出自己的歌......這些都是我親眼看著這個孩子,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奏,開始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你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比興趣班更高級


學畫畫,學鋼琴,學象棋,學編程,學舞蹈....現在的孩子不上幾個興趣班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但興趣真的只有這些嗎?興趣真的每個人都要一樣嗎?我真心感覺我們孩子的世界看似很大,其實很小。 有孩子之前,我的世界可能只有旅行和包包,有了孩子以後,我發現自己的世界變大了。我愛上了博物館,於是我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逛了個遍,還在家裡建造了我們自己的博物館;我愛上了自然和科學,於是我們從小到大都不放棄任何撿樹葉抓蟲子的機會;
我喜歡看音樂劇,於是看遍了倫敦西區和百老匯;我對化石礦石和考古產生了熱愛,於是我從世界各地帶回來各種絕世收藏;我喜歡上了每一種昆蟲和動物,於是我們不再去動物園,我們去野外找動物去做保護動物的志願者;我喜歡藝術也熱愛歷史,於是我把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的藝術歷史夏校帶給了上千個中國孩子......




我發現自己的真心熱愛,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會讓孩子的世界變得更大更廣闊。




你不用說很多話,也不用一直讚美


很多人會覺得只有和孩子無話不談,才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或者只有和平相處,才是最完美的親子關係。 真實才讓這個世界更精彩。互相抬槓不等於不欣賞彼此,懟來懟去不等於關係糟糕,夫妻、親子、朋友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彼此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至於如何相處,只要大家都覺得舒服,就比什麼都好都真實。

教育永遠寧缺毋濫


小米同學一直說自己喜歡戲劇,她曾經問過我很多次能不能上個戲劇班,然而我心裡十分清楚,即使在教育資源那麼豐富的上海,也根本找不到真正高水平的兒童戲劇課程,所以我堅持寧缺毋濫,不要讓錯誤的方法誤導了孩子,我寧願花時間帶著她去看全世界最好的話劇和音樂劇,我們從《悲慘世界》開始,在倫敦每晚一場不同風格的音樂劇,我們從《搖滾學校》看到《Dear Evan Hanson》,現在的她,即使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至少這份熱愛和藝術眼界讓她一步步自我成長,這樣的藝術滋養,深入心靈。





如果不是對於寧缺毋濫那麼堅持,我也不會從美國、義大利、英國請來全世界最好的老師,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真正世界級的教育資源,如果不是對於寧缺毋濫那麼堅定,我也不會每年幾次去探訪全世界最好的創新學校High Tech High,千里迢迢把他們的課程和導師請來中國,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學習的樂趣和精彩。




不要過早把孩子推上頂級舞台


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精英父母,他們的孩子一直拼搏在世界頂級比賽和舞台上,通常看到這些牛娃的成績,就很容易讓普娃的爹媽羨慕不已,最好明天自己的孩子也能登上高高的領獎台。 很多父母覺得,只有讓孩子在頂級賽場上和最好的選手們一較高下,才能得到真正的進步。但我的親身經歷卻讓我堅信,不要過早讓孩子經歷這些。 從小到大,我看著小米同學自己做過各種"不完美的"作品,但每一次都會比上一次有進步,這種進步是發自內心的驅動力;我看著小米同學學校里的各種社團活動都是孩子們自己主導,雖然看起來各種"混亂",但每一次都有很不同的收穫;我看著小米同學每次學校表演,都沒有華麗的服裝道具,沒有家長傾盡全力找來的專業老師,沒有高壓下的完美呈現,但多了很多童年該有的稚嫩和真實。 我看著小米同學參加大熊貓志願者冬令營的時候,帶著同班同學演了一場舞台劇,雖然很"簡陋",但他們的全力以赴讓全場叫好;



我看著小米同學在美國HTH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在PBL夏校里和同學一起排了一出科學舞台劇,讓全場很多老師熱淚盈眶;




我看著小米同學和水平差不多孩子們一起在三亞的海上一起衝浪,總是掉下海的他們卻充滿了年輕的衝勁;




這些普娃在一起的時候,更多的是抱團努力,而不是個人競爭,更多的是珍貴的友情,而不是處處樹敵,更多的是影響一生的熱情,而不是為了獎盃而努力。




牛娃可以很優秀,普娃也可以十分出色


在牛娃的身上,你總能找到很多相似點,天生的勤奮努力,學得快又學得好,各種爭強好勝,從牛媽牛爸到牛校,從永遠的第一名到擠破頭進名校,和未來已經被定義好的成功人生。 但每一個普娃,都可以普通得完全不一樣,他們可以喜歡天文地理,也可以喜歡藝術歷史,他們可以因為愛捉蟲子而成為昆蟲學家,也可以因為喜歡石頭而去學習地質和考古,他們可以用樹葉畫畫,可以有自己的發明創造,'他們可以熱愛環保,也可以在舞台上大放光芒......



忘記鉑金包和順義媽媽,試一試不要那麼用力,承認自己的孩子就是個普娃,但這個普娃總有一天能閃耀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