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偏見」的故事。
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偏見」包圍著,或是偏見的受害者,或是偏見的施予者。
故事要從天地靈氣孕育出的一顆混元珠說起。混元珠能量巨大,被元始天尊煉為靈珠和魔丸,放於人間。靈珠可助周伐紂,魔丸則會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天劫咒語,三年後天雷降臨,必將摧毀魔丸。
故事中的「偏見」似乎從此開始。
壹
魔丸降世,為禍人間。「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殺了哪吒,保陳塘關平安」!這個剛一出生便註定與眾不同的孩子,沒有等來疼愛和關心,沒有等到祝福和讚美,迎接他的只有恐懼、敵意以及排斥。
故事中的人物,誰又想過,這個被純金屬打造的乾坤圈套住脖子的小小的人兒,不過是個孩子。他也曾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善意。穿著小肚兜的胖嘟嘟的小哪吒偷偷溜出來,遇到了本有可能成為他第一個朋友的小女孩。小哪吒還未來得及與之進行友好的互動,便受到了小女孩的家人「氣勢洶洶」的阻撓。一群孩子圍著哪吒,扔雞蛋,丟垃圾,惡語相向,喋喋不休。小小的哪吒在還不理解 「妖怪」這個詞的時候,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妖怪」。在這個被「偏見」包圍的「怪圈」里,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妖怪」?
在得知自己並不被大眾接受之後,哪吒試圖通過封閉內心來保護自己。他的世界被規定了,屬於他的世界,就該是李家空蕩蕩的大院子,和一方小小的屋子。如此一方小天地,卻也能盛滿他的喜怒哀樂。當娘親陪自己踢毽子的時候,他也曾開懷大笑,得知娘親要斬妖除魔,沒辦法陪自己的時候,他也會很明顯地表露出內心的沮喪。他一次次偷溜出府,看似是一個「混世魔王」,但所作所為也僅限於捉弄百姓,跟孩子們打鬧。既然你們怕我,那我不如就這樣陪你們玩玩。
他也曾對陳塘關的百姓充滿希望。娘親騙他說,他是靈珠化身,註定要斬妖除魔,保護百姓,百姓現在對他一時的懼怕,只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他。哪吒樹立信心,看似極不情願但又十分認真地跟著太乙真人學習法術,希望能儘早「解禁」,出去行使使命。可是,陳塘關的百姓對這份善良視而不見,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自己認為的。他們認為哪吒是「妖怪」,他們看到哪吒燒毀房屋砸壞水缸,他們看不到「海夜叉」這種真實存在的惡,卻只看得到他們心中杜撰的「惡」。哪吒救下了小妹妹,卻還是被百姓拿著工具毆打。
毫無疑問,哪吒是這種「偏見」中最大的受害者。
故事中的其他人呢?他們又何嘗不是飽受「偏見」的欺凌。
龍族鎮壓海底妖獸,卻不得天庭信任,永世不得出海。他們世代居住的海底,名為龍宮,實為死牢。這是偏見。
敖丙幫助太乙給哪吒戴上了乾坤圈,救下李靖夫妻和錢塘百姓,卻被李靖摘下面具,因為妖族身份和靈珠轉世,被百姓敵視,被李靖夫婦追打。這是偏見。
就連影片最大的「反派」申公豹,其種種反派行為,也不外乎是仙界對他豹子精出身的「偏見」的產物。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貳
偏見的可怕之處在於,當一個人身處偏見之中,就極有可能向著偏見的方向發展。
申公豹是這樣,儘管他是師兄弟中最為努力的那一個,但他始終無法位列仙班,最終主導了這一場「天命之戰」。
龍族是這樣,因不被天界信任,試圖通過盜取靈珠,讓自己的兒子在天劫之夜斬殺魔丸化身,向天庭邀功,以期封神,最終卻用自己的行動為這種來自天庭的偏見和不信任提供了切實的根據。
敖丙是這樣,背負著「全族的希望」,面對著百姓和李靖夫婦的圍攻,他只能選擇冰埋陳塘關。
哪吒也是這樣。
他坐在屋頂時,嘴裡念著「關在府里無事干,翻牆搗瓦摔瓶罐,來來回回千百遍,小爺也是很疲倦」,試圖通過調皮搗蛋刷存在感。
「海夜叉」事件後,哪吒的順口溜變成了「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一口七八個,肚子要撐破」。
三歲生辰當晚,哪吒知道了自己魔丸化身的身份,也知曉了今晚天雷降臨,他將被徹底毀滅。他誤把父母對他的保護當作父母在盼著他遭受天劫,憤怒不已,解開乾坤圈,險為禍人間。
叄
偏見如此可怕,身處偏見中的他們,反抗過嗎?
申公豹反抗了,他勾結龍族,盜取靈珠,教敖丙法術,試圖以此位列仙班。
龍族反抗了,他們寄希望於孩子,妄圖擺脫妖族身份。
但是這種「反抗」,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於「天命」和「偏見」的妥協。他們所做的努力,即便成功,也不過是改變自己的出身和身份,並沒有打破人們對於妖族的身份偏見。
敖丙也反抗過,面對陳塘百姓的誤解,他憤而想要將其滅口,試圖以暴制暴。但是,這種反抗更像是一時泄憤,並沒有改變人們對他的誤解,甚至還為人們對他的仇視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藉口。
直到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才看到了消除偏見的希望。
哪吒得知父親要以命換命,為自己抵擋天雷之後,幡然醒悟。他決心放下過往恩怨,拚死保護陳塘關百姓。敖丙對哪吒說:「別掙扎了,這是命中注定。」哪吒怒吼:「去你的鳥命!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最後,哪吒毅然決然地迎接天雷,用自己的行動反抗這最大的「偏見」。「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而敖丙,最終也拋開了家族的重擔,回歸了自己善良的本心。他與哪吒攜手,迎接即將到來的天雷,只因為,哪吒也是他唯一的朋友。
偏見,不僅存在於他人,也存在於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中。「不信命、不認命,就是我們的命」。哪吒與敖丙,一顆混元珠分化而成的天命的兩個極端,在這一場歷練中,反抗偏見,反抗宿命,實現了與自我的和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E4SeGwBvvf6VcSZyy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