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近日,位於豐臺區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正式啟動「原拆原建」。
這座已有46年「樓齡」的老樓是豐臺區首個老樓拆除重建試點項目,實施過程由政府主導,居民共同決策,90戶居民全員參與,100%簽約。
「原拆原建」
改造城市老樓新嘗試
這棟老樓也曾有過「輝煌」的過去:1977年建成的4層小樓,建築面積1921平方米,在當時是無數人羨慕的好房子。
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現狀
「眼看著它從當年引領風尚到如今成了危樓,樓里都是共用衛生間和水房,好多住戶在樓道內使用液化石油氣罐做飯,實在太不方便了。」這棟樓的第一批住戶李先生說。
由於是筒子樓,非成套住宅的結構也讓屋裡冬冷夏熱,樓體也在近40多年的歲月中變得「老態龍鍾」。當老舊小區改造的消息傳來,有居民質疑:老舊小區改造能讓這棟46年的老樓迎來新生嗎?
豐臺區房管局、西羅園街道與豐臺城市更新集團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多方徵求居民意見,最終確定了以「原拆原建」模式對2號樓進行老舊小區改造。
所謂原拆原建,是指把老舊樓房進行拆除,在原址再建新樓的模式,是一次老舊居民樓城市更新的嘗試。
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效果圖
4層變6層
電梯、無障礙設施全都安排上
為保障改建工作順利進行,由區房管局、區住建委、區規自分局、西羅園街道、豐臺城市更新集團以及居民代表等共同成立了改建工作專班,形成了標準化解疑釋惑、可視化講解各類方案、精準計算出資構成的新模式。
從項目改建意向徵詢到實施方案公示,向居民意向徵詢達到100%,實現了與居民在城市更新中的雙向溝通,設計方案不斷完善,貼合居民切實需求,不僅提升了居民居住品質,也考慮到居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最終居民對設計方案同意率達到100%。
資料圖:千庫網
根據改造方案,2號樓拆除重建後將從原來的4層擴建至地上6層,充分利用可用空間,增加電梯、無障礙通道等,適當增加室內使用面積,將廚房、衛生間布置在室內,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改建過程中擴建地下空間,地下一層將用於商服空間,解決居民日常購物等公共服務需求。
「資金方面,充分利用了市區兩級政府補貼合計約1111萬元,產權單位主要承擔擴建地下室的費用,居民則主要承擔增加室內面積的費用,三方共同出資,最終實現了改建資金的平衡。」豐臺城市更新集團副總經理楊晨輝介紹,短短50天,樓內90戶居民全部完成簽約,項目得以正式立項,探索了一條老樓新生可複製可推廣的「更新路徑」,為豐臺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成功借鑑。
這樣的改造方式
您覺得怎麼樣?
轉發
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內容來源:北京號發布
編輯:慧兒、蓋蓋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