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板子打在農民兄弟身上
農民兄弟也懂大道理,但靠一根扁擔,擔不起啊。
最近有些視頻說,在北方一些小麥種植區域,農民提前收割青麥,據說是用作飼料。
這話題不知道怎麼就熱了?
有人說,這是那幫賣收割機的兄弟在帶節奏;有人腦洞開得更大,跟勾踐借糧還種,管仲買鹿聯繫起來了。
要不是剛看過一個新聞,當時斯基就信了,原來事情背後藏著這麼大陰謀。
看到很多人說,農民兄弟目光短淺,為了多賣幾百塊錢,給你一屋子黃金照樣餓死你。
聽了這話,斯基就有點不樂意了,我們農民兄弟怎麼了,不就想多掙點錢養家餬口麼?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把小麥價格賣得高一點,跟打工人想讓老闆多給點工資,老闆想把手上的貨價格賣得高一點,有區別嗎?
為啥把農民這個動作跟糧食安全聯繫起來?
糧食安全很重要,斯基也懂。斯基也TM不想餓死,也不想買貴的糧食,這跟斯基不想買貴的房、買貴的水果、買貴的蔬菜、買貴的豬肉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但把「糧食安全」這麼重大的擔子,拋給農民,就像從懸崖高處推下一塊大石頭,讓農民接住,一樣不可能。
很多來自農村的兄弟說,還有20多天就要成熟的小麥就被割了,這是非蠢即壞。我們在農村可沒見過這樣的。
斯基也沒見過。但畢竟世界那麼大,沒見過,不代表就沒有。
大概4月底,斯基看到一個新聞說四川一個縣,就是把青貯小麥賣給了伊利集團變成了優質飼料。
當時大家還很開心,務工村民和種植大戶都很開心。因為一些小麥受極端天氣影響出現了倒伏。
一倒伏吧,就會嚴重影響小麥收成,還不如把青麥一割,變成飼料來得合理。
但是斯基想再把這個新聞找出來看一下,就找不到了,也就前兩周的事兒。
斯基沒找到這個事兒,倒是也翻出了不少往年的新聞,從這些新聞中也可以看出,青貯小麥變飼料並不是一個新鮮事兒。
去年5月,《安徽新聞網》有個報道說在合肥長豐縣,也是離小麥成熟還有一個多月,就有大型收割機和運輸車輛到位,來收割小麥的。
這些小麥上一年就被「許配」給了現代牧業(合肥)公司。
這還是當地農業發展走出新模式的典型。當地村主任也說了,賣青貯小麥,省事還能增加收入。
報道里還說了很多小麥青貯飼料的好處,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奶牛吃了多產奶。
跟現在一些專家說的也不完全一樣。
我們再回去看報道中的幾方,看哪一方都不覺得這事兒辦得不地道,辦得沒有社會責任感啊。
相反,村委會幫農民增加了收入,現代牧業買到了飼料,奶牛以後會多產奶。
這種事不只合肥有,江蘇宿遷也有;也不是2021年才有的,山東泰安2015年也這麼干過。
當時這些還是被當作有益的探索來報道的。
如果有人非得說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從800年前就開始布棋子兒了,在這種腦洞面前,斯基也只能甘拜下風。
在這些事兒中,斯基想說,農民辦這個事兒純粹就是從收入、省事的角度出發的,裡面沒那麼多門門道道。
要說其他人有木有什麼門道,斯基倒也覺得未必。要真有一盤大棋在那走著,人家幹嘛呢?小麥沒割完就胡咧咧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要真有大棋,這事兒等你哪天餓死了都不一定知道。
還有說收青麥價格高的,你看泰安區2015年收購青麥就是這價了,一畝能有1200-1600元的收入。
當然了,糧食安全是真的重要,因為誰也不想餓死。加上今年前幾個月這情況,一些地方春播下地就比往年晚了10天。
這種情況下,小麥再做成了飼料,那小麥產量肯定是往下降了。
這事放到往年,可能就是有益探索;放到今年,可能確實不太妥。
不妥歸不妥,但你讓農民兄弟有這麼大格局、這麼高站位,是不是也不太妥?
農民兄弟想的是割青麥不用降塵、不用晾曬,還能多掙點錢,怎麼說都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當然了,有句話說得非常好:
中國人的飯碗大家一起端。
中國人的飯碗大家一起端。
一起端就是一起端,別指著農民兄弟用自己吃不上飯的價格,替大家端著。
這樣的端法,一年兩年行,三年四年勉強撐著,越往後就越撐不下去了。
有的人就想著,青麥割了,小麥產量下去了,大家都得吃不飽飯;這些人有沒想過另一種可能,農民兄弟賺不到錢了,不想種田了,結果大家一樣也會吃不飽飯。
而且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
韭菜斯基的老家,一開始還只是年輕人出去打工,四五十歲的人還留在家裡種田。
這幾年,四五十歲的人也不樂意在家種田了,一盤算,自己種田還不如買糧食吃來得划算。
自己種田那功夫還不如出去打零工賺錢。
所以,到底誰在危害糧食安全?
有句話也說得很對:
農民種什麼,主要看收益。
農民種什麼,主要看收益。
有人覺得給農民兄弟的錢多了,大家就要花更多的錢買糧食,這樣社會就會不穩定。
大家想想最近10年,啥啥都漲了,大米價格漲了多少?
斯基還去翻了自己的網上購買記錄,8年前斯基吃的是一斤3塊錢左右的大米,現在吃的還是一斤3塊錢左右的大米。
別忘了,從農民到咱手上,大米還要過好幾道手,這中間都可以調控。
其中最直接的是價格補貼。國家為了咱能用得起家電,開得起新能源車,做得起核酸,不都實施過價格補貼麼?
只是有些補貼工廠,有些補貼消費者。
糧食這麼事關重大的產品,怎麼可能沒有補貼?一年下來,沒有萬億,也有千億吧。
這麼大補貼力度,真正在種田的農民兄弟還是感受不到種田的好處,都寧願去建築工地上打零工。
比起收割青麥,斯基覺得這種現象更值得關注。
國家花了錢,沒討到農民兄弟的歡心,卻讓糧食補貼成了一部分人的「唐僧肉」。
江西省鄱陽縣古縣渡鎮有些村幹部腦子就很活,10多年前就開始「帶領」六名村幹部套取糧補資金。
還有人打起了農機的主意。農機具大到插秧機,小到秧盤,都能「貪」出花樣。
2011年重慶檢察機關挖出農機補助領域職務犯罪案39件61人,涉案金額達到了3396萬餘元。
之前,青貯小麥的事一出,主管部門說了:
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什麼樣的是違法違規行為,是不是收割了青麥就算是?對於前面那種村委會聯繫對接的算不算?這裡面可能是去年就簽了合同的,也有可能是倒伏的、影響收成的青麥。
如果大家一哄而上,硬是要給這件事兒扣上「影響糧食安全」的帽子,可能農民兄弟連倒伏的青麥都不敢割了。
央廣網有句話比較中聽:
關鍵是要讓農民有奔頭,確保種糧農民收益,讓種糧有「錢途」。
關鍵是要讓農民有奔頭,確保種糧農民收益,讓種糧有「錢途」。
總結起來就是,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你不會,我不會,農民兄弟更不會。
總之,讓農民兄弟賺到錢,大家才不會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