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蔚來創新科技日:一部手機、一款晶片和12項全棧技術

2023-09-22     DeepTech深科技

9月21日,蔚來汽車發布全新移動互聯產品——首款智慧型手機NIO Phone,自此成為一家造手機的中國車企。

「為什麼蔚來要做手機?這是我近期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其實原因很簡單,(做手機)也是深思熟慮的,因為我們的用戶需要一款與蔚來汽車無縫連接的手機,我們要做讓蔚來汽車更好用的手機。」

NIO Phone:0系統廣告、0商業預裝

從外觀上看,NIO Phone延續蔚來「純粹、有溫度、未來感、精緻」的設計基因,採用天際線的設計元素,將手機後蓋分為兩半部分,上部分承載硬體、彰顯科技感,下部分滿足極致手感,能做到平放在桌上穩定不抖動。

基於以車為中心來思考手機設計的出發點,NIO Phone的色彩靈感也來源於汽車外觀,性能版共包含鏡空粉、同溫層藍、星灰和星辰綠四種配色,旗艦版提供雪融白和遠山黛兩種配色,EPedition提供墨藍和經典紅兩種配色。

從配置上看,NIO Phone旗艦版搭載高通第二代驍龍8領先版晶片,內存12GB+512GB起,最高可選擇16G+1TB,配備5200毫安的電池,螢幕採用2K解析度的6.81英寸曲面屏,支持1-120Hz的可變刷新率。NIO Phone基於安卓系統和蔚來自研的SkyUI,實現了「0系統廣告和0商業預裝」、全鏈路隱私保護、以及多種用於優化和提升系統運行效率的軟體引擎。

在影像方面,旗艦版的主攝、超廣角和潛望式長焦均為5000萬像素,還專門定製了和車相關的特別創新,比如定製焦點留色和風馳兩款濾鏡,前者可自動識別保留車的顏色,讓車成為影像主角,後者則能夠把汽車靜態圖做出風馳電掣的效果。

作為一款為蔚來車主而生的手機,NIO Phone和車端實現了底層無縫打通。

首先,其配備UWB超帶寬技術,能夠精準識別手機和車輛的距離,並做到多車操控,用一部手機管理多輛車。

其次,首創NIO Link車控鍵,用戶可一鍵直達所有與控車相關的功能,包括遠程啟動車輛、遙控泊車等。

再次,NIO Phone和蔚來汽車能夠實現全景互聯。以導航為例,在手機上提前設置導航目的地和駕駛路線,上車後無需再進行二次輸入。

此外,該手機還可根據所處座位自動切換車控卡片,不僅能精準調節所在位置的各項座椅功能,還能幫助其他位置的乘客調節。

NIO Phone分為性能版、旗艦版和EPedition三個版本,性能版12GB+512GB售價為6499元,旗艦版12GB+1TB售價為6899元,EPedition版16GB+1TB售價為7499元。在蔚來APP中即可購買,9月28日開啟發貨。

首款自研雷射雷達主控晶片誕生,為複雜場景提供強大運算支持

此次蔚來還發布了首款自研雷射雷達主控晶片。該晶片的中文名為「楊戩」,目前已經開始量產。

「楊戩」搭載8核64位處理器,並加配8通道9bit的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擬數字轉換器),採樣率達到1GHz,不僅能夠高效捕獲雷射雷達傳感器的原始數據,還能幫助其降低50%的晶片功耗。

其能實現30%的點雲處理延時優化,每秒點雲處理能力最大能達到800萬point。此外,基於晶片的強大處理能力,可以定義了更為豐富的點雲特徵,更好地提升了感知系統的精度和可靠性。橫向120度、縱向9.6度的有效ROI(region of interest,感興趣區域)以及8回波處理能力,能夠支持複雜度更高甚至惡劣的行車場景比如雨雪霧天氣。

李斌表示,在晶片及車載智能硬體領域,蔚來一開始就堅持建立正向研發的能力。其致力於自研的原因在於,智能電動汽車在很多層面都呈現軟硬體一體化,如果不順著這個趨勢推進,不可能做到更好的體驗。而本次自研晶片的發布,不僅實現了功耗降低和性能提升,還達到降本的目標。「搞晶片不是為了先進而先進,提升性能的同時,成本也是很重要的考慮。從長期角度來看,蔚來就是用近期研發換長期毛利。」李斌指出。

發布整車全域作業系統和全景互聯技術,超40款APP上線智能座艙應用商店

會上,蔚來還發布了智能電動汽車整車全域作業系統天樞SkyOS、全景互聯NIO Link、以及智能座艙應用商店。

具體來說,天樞SkyOS為整車研發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體系,藉此構建了「1+4+N」的技術集群,包括車控、智駕、座艙、移動互聯等多個領域。其中:

「1」指「SkyOS - H」,支持座艙、自動駕駛域多作業系統需求,並提供安全基座;

「4」包括「天樞SkyOS - M」「天樞SkyOS - L」天樞SkyOS - R」和「天樞SkyOS - C」;

「N」 指「SkyOS - 核心中間件自研」,並採用SOA框架、分布式處理引擎等。未來,天樞SkyOS系統將用於NT3平台車型上。

NIO Link以硬體為基礎、以車為中心,通過軟硬體一體化、端路雲協同的方式,達成了全鏈路的開放型移動互聯目標。比如,其超越了車輛和手機之間的簡單連接,能將手機、穿戴設備、換電站、道路設施等進行互聯,讓車輛和周圍環境實現無縫交互;通過深度融合數據內容,提升包括數字車鑰匙、座艙控制等在內的用車體驗,讓數據內容能夠全方位互通。

應用商店即車端精品內容融合生態平台,預計到9月底將有超過40款APP上線。其中,有7款應用為行業首發,包括騰訊智慧停車、小紅書、喜馬拉雅全景聲有聲書等。此外,還有騰訊會議、釘釘會議等應用,可滿足用戶的商務辦公需求。

蔚來希望能夠通過應用商店,以及其提供的開放APP生態,幫助用戶拓展用車場景,進而帶來更豐富的座艙智能體驗。

提供全域增強領航輔助功能,10月起將逐步開通心愿路線

早在2017年,蔚來就提出了關於自動駕駛價值的思考,其希望能給用戶創造解放時間、減少事故的價值。六年以來,該公司一直沿著這一方向前進。

2022年,推出了增強版領航輔助駕駛,在解放用戶出行時間的同時,相較人工駕駛也實現了64%的安全性提升。不過,通常情況下,用戶在高速上行車的時間遠小於在城區中,因此蔚來希望下一步能將場景從高速推到城區,為用戶打造全域通行、點到點的智能駕駛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會面臨非常多的複雜場景,包括非點停路口、異形障礙物等。蔚來智能駕駛研發助理副總裁任少卿表示:「我們需要有通用的底層能力,從而讓我們不再依賴高精度地圖和其他道路設施,能夠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做到通用的泛化以及開啟。」

為了建立通用能力,蔚來自2020年開始研發NT2智能架構,打造全棧自研研發體系,從底層平台、到算法框架、再到應用的全棧技術能力,為用戶提供全域增強領航輔助功能。比如,蔚來已經疊代了NDlane2.0網絡結構,可以快速識別車道線路上的標誌;並在雲端訓練了一個百倍於車端大小的模型,能夠檢測道路上的車輛、靜態障礙物等。

任少卿表示:「如何通過技術能力保證每一條路都經過驗證,進而實現疊代呢?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做,它需要針對每個用戶、每一條道路做相應的運營,常規的做法無法做到。」

而蔚來通過「分布式+集中優化」的方式,幫助用戶做道路驗證,全方位打造全域領航輔助系統。從10 月起,蔚來將逐步為用戶開通心愿路線,提供全域增強領航輔助駕駛服務。

事實上,不管是「楊戩」晶片,還是天樞SkyOS、全景互聯NIO Link及智能座艙,都屬於蔚來技術全棧的一部分,即晶片及車載智能硬體、作業系統、全景互聯和智能座艙。

除了這四個關鍵技術領域之外,技術全棧還包括以下八個技術領域,分別是電池系統、電驅系統、車輛工程、智能駕駛、智慧能源、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和全球數字運營。

蔚來致力於通過這些技術,支持智能、電動、汽車、產品、服務、社區、多品牌、多平台和多區域這九大業務要素的拓展,真正實現為全球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c5cdec3baf9bd69b27c04cf0c7fc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