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橋》票房破10億!過硬的口碑和高票房背後是戰士們的底氣

2022-02-02     門徒電影

原標題:《水門橋》票房破10億!過硬的口碑和高票房背後是戰士們的底氣

春節檔的《水門橋》,短短兩天不到的時間票房就突破10億啦!如此高的票房背後絕不僅僅靠著運氣,其中必然伴隨著過硬的質量和炸裂爆棚的口碑。

其實,看完《水門橋》,很多小夥伴都按耐不住、情緒「爆發」啦。有的說「很震撼,也很感動」;有的表示「真的太好哭了,致敬最可愛的人」;還有的特別想對先烈說聲「謝謝」,謝謝他們為我們打下的美好時代。

而這些豐富的「情緒」里無一不蘊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深深的幸福感。這一點,看過《水門橋》的小夥伴想必深有體會。

實際上,《水門橋》之所以能夠帶給觀眾這麼多深刻的感受,源於它真實殘酷的戰爭環境再現以及細膩克制的人物情感處理,這些基於真實歷史的電影藝術表現手法一次次地引爆觀眾的情緒點,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到底有多真實、多殘酷呢?

《水門橋》對極端環境的刻畫可以說到了一種「極致」。我們都知道,當年的長津湖戰役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中進行的。因此,影片里對背景環境的宏觀描繪更多體現在漫天的雪花、綿延的雪山以及刺骨的嚴寒。

比如,我們的穿插七連為了及時抵達水門橋,完成炸橋任務,雪虐風饕中翻山越嶺,征服一個又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山峭壁。

為了讓觀眾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這種「冷」,主創們還精心地在本就真實的冰天雪地里設置重重障礙增加難度,比如製造大風雪。

甚至徐克導演還親自「下場」和演員們一起接受風雪考驗。回憶拍攝時他坦言:「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打仗的。我們也要這樣做,才能深切體會志願軍當年是懷著怎樣強烈的意志在戰鬥。」

除了一些宏觀上的鏡頭,無處不在的「細節」也是《水門橋》對極端環境的另一種刻畫展現。比如戰士們的「哈氣」、衣領上的雪花,以及臉上大大小小的血跡和凍瘡等。這些隱於細微的鏡頭都在散發著一股「殺人」的寒氣。

然而,與極致「嚴寒」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戰況的極致「火爆」。戰場上「冰」與「火」碰撞交融的畫面,是另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比如,影片里有這樣一個場景:擁有絕對制空權的美軍,駕駛著戰鬥機對我軍藏匿的高地瘋狂掃射並投擲汽油彈。霎時火光沖天,在白雪皚皚的土地上形成巨大的「蘑菇雲」。

冰天雪地里,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不幸被擊中,火焰瞬間覆蓋全身,變成熊熊燃燒的「火人」,場面震撼壯烈、觸目驚心。

看到這一幕,很多觀眾都潸然淚下。原來我們的戰士經歷著這般痛苦、折磨和犧牲才換來如今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如果說真實殘酷的戰爭環境再現激發了大家「熱血」、「激動」、「憤慨」的情緒,那麼細膩克制的人物情感表現則將「感動」推向了高潮。

朱亞文捧著從美軍繳獲過來的凍得硬邦邦的罐頭,用手指一粒一粒摳出來裡面結成冰的豌豆,將這營養豐富的食物優先分給受傷的戰士,是指導員梅生對戰士的關愛與照顧;九連連長鏗鏘有力的一句:「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這是軍人戰士視死如歸的信念。

影片沒有大段的情感場景戲,卻通過精鍊的台詞、細微的表情將濃厚的戰友情、家國情全然釋放,做到了克制又極富感染力。

千里看著萬里的眼神里滿是欣慰、自豪和驕傲,又有一點大戰前「叮囑」、「訣別」的意味,讓人五味雜陳。

梅生受傷的眼睛紅腫到徹底睜不開,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想方設法將槍口頭瞄準敵人,表情堅毅隱忍,讓人心疼又敬佩。

這樣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小夥伴每每看到這些有血有肉的戰士為了祖國、為了家鄉、為了人民,為了戰友,前赴後繼向死而生,一種感恩、自豪以及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是啊,何其有幸生於華夏,何其榮幸能坐在影院以觀看新時代電影的方式致敬先烈!這個春節《水門橋》不負眾望、書寫史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4e82b8c9b0003d770a791cab21eaf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