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得到不止一個「華為」

2023-12-17     張書樂

原標題:株洲,得到不止一個「華為」

一子落、滿盤活,株洲借東風「中華有為」。

媒體報道,11月21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株洲市政府簽約共建工業軟體雲工程應用創新中心。

這是華為全國布局的第一個以工業場景應用為核心的工業軟體雲工程應用創新中心。

只是一個公司落戶株洲?

首個又如何?大不同。

工業軟體是什麼?

是在研發、生產等各環節,助力工業企業的軟體系統。

為何選擇株洲?

因為這裡是工業軟體最佳試驗田。

華為看重的是株洲作為工業城市,在全部的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擁有37個的底蘊,工業軟體的應用場景何其豐富。

貼身創新,直奔企業做針對性設計,進入工廠里定製服務和釋放產能,才是華為想要得到的。

只要在株洲豐富的工業門類里練兵成功,就可以面向全國先進位造業,去做複製粘貼和個性調試。

正可謂一網打盡、打得好算盤。

對於株洲而言,能獲得什麼?

想起另一個城,因鐵路樞紐定位,而和株洲有南株北鄭之稱的鄭州。

和株洲同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也曾經歷過時代變局時的大陣痛。

而其在2010年之後實現重振雄風,哪裡借得東風?

答曰:富士康。

富士康鄭州園區從奠基到生產只用了120天,這個經常見諸報端的「鄭州速度」,只是個開始。

2017年,全球每7部手機中就有1部來自鄭州,才是屬於富士康的「鄭州速度」。

但另一個「鄭州速度」更重要:

富士康的代工模式,讓中興、創維、天宇、OPPO等3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相繼入駐鄭州,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富士康去鄭州的,並非鐵路樞紐地位,而是其創始人郭台銘口中的三要素:「看上了這裡的飛機場、人口和位置。」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飛機場,讓富士康代工的手機,能在20多個小時抵達世界各地。

然後,才是河南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此前每5個富士康內地員工,就有1個河南人的人力成本價值。

如今,株洲也迎娶到了自己的「富士康」,且和鄭州一樣有獨特的護城河:工業門類齊全。

而鄭州通過富士康外聯世界,引入企業。

株洲則通過華為練好「內功」,為本地既有的先進位造業加裝雲引擎、提升戰鬥力,則可能讓華為看上的護城河,變成株洲搏擊全球的大江大河。

大幕拉開,株洲的製造名城有了更上層樓的引子。

接力棒交給了這座城裡的工業企業們,藉此東風、中華有為!

刊載於《株洲日報》2023年12月14日「天台時評」專欄,刊載時有刪節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33654af744487ad99ab7631bf27d5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