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這條鋪滿桐花的朝聖古道,你可曾走過?

2022-05-27   溫州古道

原標題:溫州這條鋪滿桐花的朝聖古道,你可曾走過?

文圖/張康道

去瑞安登聖井山的念頭已久,但一直未能成行。2022年5月22日,陰轉小雨。因去瑞安曹村休閒遊,在吃午飯時臨時起意,得到彭兄、陳兄的響應,結伴同行,從許嶴富強路起程,經聖井大道古門台、半嶺堂、界岸廠而登頂至聖井石殿,後從景區出口至停車場,全程5公里,約3小時許。

我們走的這條聖井大路古道最為出名。據老驢彭兄介紹,去聖井登山,有三條嶺,條條通天頂:一條是聖井大路古道,從曹村許嶴村上山;一條是黃泥架古道,從篁社河嶴村上山;還有一條是洪坑嶺古道,從大南素麵村出發,經許峰村上山。據史料記載,歷代官府進行聖井祈雨活動,大多從許嶴出發,直至聖井山石殿,有著「許嶴大道」「聖井大路」或「聖井山古道」之稱。該古道形成歷史不詳,據推測應該在公元13世紀南宋以前已存在。是宋代以來盛行官方和百姓上聖井山朝拜的主要通道。

這一路走來,值得大家慢下腳步停留的地方不少:一是許嶴碇步、石橋。沿著梅溪往上游而去,迎面就有一架刻有「迎仙橋大清道光九年」字樣的石橋。令人記憶最深刻的要數「紗帽橋",因該橋形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而得名。它由長2.4米、寬1.4米、高2.7米的巨石作為橋墩建成,我們不得不對古人的智慧嘆為觀止!該橋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單位。有雅興的親可以專程去此地考察古石橋。

二是梅龍書院。經彭兄提議,我們專門跨溪去對岸考察梅龍書院。當時還出現一件小插曲:彭兄想在考試室擺拍,想不到串出一條小的眼鏡蛇,嚇了我們一大跳,只得作罷。據館史介紹,曹村200年間出了82位進士。怪不得我們沿途發現溪中的鯉魚不少,大的有1、2斤重,也不見得有人捕撈。可見當地民風純樸,村民普遍素質較好,鄉規村約能得到較好執行。這或許與這種學風的長期潛移默化有關吧!

三是古亭、古門台。最值得考究的是許嶴亭。據立在亭邊的石碑記載,該亭建於清代,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它系多層斗拱、青瓦蓋頂,給附近居住的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休閒、聊天去處。我們路過時是1點左右,亭里有30來位的老人在休憩,一派和諧的景象,讓人羨慕不已。我們可以穿過「聖井大路」的古門台而上山。也可以繞溪邊道路上去。

四是寺廟。一路向上,寺廟不少,有西隱寺、彌陀亭、西雲寺、陳爺殿、聖井老堂、保昌寺、玉皇塔等建築。路過半嶺堂,若不是陳兄提醒,我們還不知道這裡有一個精彩的傳說呢!相傳明萬曆年間,在永嘉學習的張璁,至聖井求夢。任相後,誤解夢兆不祥,領人剿匪,到半嶺時,由聖井許爺化作的老翁給予解夢:你當年夢到的眼睛和木樁,正是「目」和「木」,兩字合在一處,不就是宰相的「相」嗎?正好預示了你現在的成就。張璁聽後煥然大悟,撤人歸去,並在此處建造殿宇,名為半嶺堂。

最值得一睹真容、不應該錯過的是聖井山石殿,它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哦! 該殿原名許公祠。 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現存建築為明朝萬曆至清代光緒年間建築,由山門、牌坊、前殿、正殿和左右廂房組成,是浙南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構建築群,又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古代道教石構殿宇。

這一路走來,半山腰上的幾座民房基本倒塌,人去樓空。在界岸廠自然村附近,我們碰到一位挑擔的阿姨,她專程到山上挖筍及金銀花藤。據她介紹,該村原住民只有6、7位老人留在山上,年輕人都已經下山駐馬嶼、瑞安城關等地方,附近有的自然村已成空殼村。

在下山途中,降福亭、大利亭等休憩亭子形象各異,其柱子上的對聯可令我們駐足品味。特別是大利亭石柱上的一幅對聯「日昍晶𣊭通天下,月朋瞐朤定乾坤」,讓我想起金雞山百靈道觀門台也有一副同樣的對聯,更讓我想起朱同學的解讀:「日月晶照通天下,月朋朗亮定乾坤。這應該只適用廟宇上的對聯。大概是佛法無邊福澤天下吧!」

這一路遺憾與喜悅並舉。杜鵑花期已過,千畝花海未見。但古道沿途植被茂盛,生長著楓樹、竹林等植物,給平淡的登山活動增添了不少樂趣。最讓人驚嘆的是有一段古道上灑滿了花朵,讓我們心情頓生愉悅。經仔細尋找,才發現是梧桐樹上的落花,也許是近期雨水多的緣故吧,也或許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登山人的美景吧!瞭望塔因在擴建、加固而未登高遠望。陰雨濛濛,飛雲江等勝景不能盡收眼底。疫情因素,部分地方如天下第一井不能入內觀賞。所有的遺憾,都是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期待下次遇見更美的聖井大路!

線路起點導航至:瑞安曹村許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