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製造業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貢獻,製造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產業之一。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製造業在近30年的發展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土地等資源,低成本的人工和充足的場地使中國快速擴張為在世界上的製造大國。
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生產要素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直以來我國的製造業都是以廉價的勞動力作為最主要的優勢,製造業的水平還處於中上等的水平,雖然和小國家相比優勢仍在,但是與已開發國家對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製造業的快速的發展隨之帶來的也是很多的弊端,我國製造業的生產仍然是低層次產品,明顯落後於已開發國家,雖然已經成為了第一貿易國,但是自主研發的品牌仍然影響力不足。由於一直製造低端的產品,這也導致國內產品趨同化,為了爭取更多的國外訂單打價格戰,久而久之整個行業的利潤都被減縮。
國外競爭的同時國內競爭也沒有停止,很多工廠出現產品過剩的現象,玻璃、風電設備、服裝等產業都不容樂觀。還有更多的工廠為了能夠爭取訂單,將產品的質量大打折扣,最後導致流失客戶且工廠口碑越來越不好,由此引來降薪、裁員等一系列的問題。
近年來收到疫情的不斷影響,我國的製造業受到衝擊,以前只是技術不夠先進,現在因為疫情沒有利潤的原因,為了節省開支裁員和降薪。工廠接到的訂單數量有限甚至減少,不少工廠因此破產,企業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自然沒有利潤可言。
疫情的影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各大企業為了能夠存活下去在爭取訂單的時候將報價壓低,這也導致利潤縮減。工廠本來就已經沒有什麼製造利潤,原材料價格又不斷的上升,很多工廠面臨虧損,只能減少人工成本,裁員和降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未來的自己造業要怎樣發展,製造業受到這樣的衝擊很多人也不會將製造業作為工作首選。製造業工廠將面臨的是招聘不到人的問題,勞動力都沒有對於工廠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想要有改變製造業的現狀必然要進行轉型。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連最基本的工作都無法完成,更不用說創新和轉型,所以當務之急是創新和轉型才能解決工廠倒閉的問題。很多工廠為了解決用人不足的問題,使用大量資金引入人工智慧這樣就代替了大部分勞動力。
但是僅僅依靠機器人遠遠不能夠代替人工的高技術含量工作,機器人完成的都是簡單以及固化的工作,想要創新和進步依然需要人力完成。任何工廠的當務之急都是要把目光放在產品的質量上,一味降薪是不可取的辦法。
每年畢業的大學畢業生不計其數,成千上萬的優秀應屆生湧入市場,但是這樣經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並不願意進入工廠工作。有很多的大學生長期都找不合適的工作在家待業,有很多則是選擇繼續提高學歷考研或者出國深造,但是他們並非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心儀的。
在很多年輕人的眼裡只有類似公務員、醫生、教師等職業才是最佳工作的選擇,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更不願意將就,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導致很多啃老的年輕人出現。缺乏自我的認知能力,年輕人不願意進廠工作,也導致了工廠用工難的問題。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製造業的勞動時間不斷增加,但是給工人的工資卻不漲,導致很多的人離職回家創業或者選擇送外賣送快遞,這也是大多數在工廠工作的縮影。伴隨著人口優勢的不斷減少,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轉型,否則將會陷入困境之中。
行業出現嚴重的「降薪」,導致很多的工人不願意繼續將就,這背後原因歸根結底是產品質量不夠硬,缺乏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製造業的內卷現象嚴重,可是又有多少的工廠在認真研究產品,這一點是值得深思的。
結語
企業想要留住更多的員工和人才,就必須在工作的福利和待遇上更好。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要公平公正,否則有哪一個員工願意留下呢?對於製造業「降薪」的這一現象,你是怎麼看的?
今日話題:還要「降薪」?如果失去工人,我國製造業的未來又該靠誰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