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加班120小時到手4800元,時薪只有16元」!汽車大廠員工吐槽被迫卷工時

2024-07-02   每日經濟新聞

今年以來,汽車圈關於內卷的話題頻頻引發外界關注。

此前市場傳言,全球鋰電龍頭寧德時代向員工發出「奮鬥100天」的號召,隨即「傳寧德時代施行896工作制」登上微博熱搜。

近期,「奇瑞汽車強制加班」的話題也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有員工吐槽,「即使活幹完了也不允許下班,必須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時長。」

「算下來時薪只有16元」

7月1日,據介面新聞報道,一位認證為「奇瑞員工」的網友發帖稱,奇瑞汽車內部存在強制加班行為,每周加班時長需大於20小時並且沒有加班費,僅補貼10元餐補。另外,員工加班調休時間嚴格限制,部分部門禁止調休申請、禁止請假,還會依照加班時長進行末位淘汰。

一位在奇瑞汽車蕪湖總部工作的員工確認稱,其所在的部門,每個月工作時長至少是勞動合同上簽署時長的1.4倍。「工作時間『896』,周六強制加班,周日休息不保證。即使活幹完了也不允許下班,必須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時長。」

一位2023年進入奇瑞汽車的應屆生統計,5月他一共加班了120小時,加上正常上班的174小時,總計工作時長近300小時。但他到手的薪資只有4800元左右,算下來時薪只有16元。

上文提到的「896」,是指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六天。

關於內卷話題,車圈此前已經歷過一輪熱議。

據財聯社6月17日報道,有消息稱,寧德時代向員工發出了「奮鬥100天」的號召,即符合條件的員工從6月12日起,施行「896」的工作日,即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奮鬥100天」。有寧德時代內部員工表示確有此事,上周五部門開會口頭通知此事,並表示:「之前是也要加班,但不強制到九點。」另有知情者透露,該號召是針對一定級別以上員工,並非所有員工。

6月25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毓群首次於公開場合正面回應。「奮鬥100天,就是號召大家去練好基本功,我們沒有強迫大家。」曾毓群表示。

6月初,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演講中指出,「內卷」嚴重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規的無序競爭。」李書福說。

在6月初舉行的2024(第二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自帶流量的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也曾表示,「『卷』價格不如『卷』價值」。「我們不善於『卷』超低價格,我們善於『卷』價值、卷智能化、豪華感、舒適感、安全、高質量、卓越的用戶體驗,尤其在智能化上『卷』,我們認為能『卷』出更大的價值。」余承東說。

6月6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卷價格沒問題,這是供求關係和市場規律決定的,廣汽不反對價格戰,也不怕打價格戰,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線,不能過度。讓利可以,但讓本不可持續。企業沒有效益就無法生存,對稅收、就業及上下游產業將帶來不良影響。

關於卷流量,曾慶洪認為只要不抹黑別人、不損害第三方,自己怎麼卷都行,但現在存在抹黑別人提高自己的現象。通過流量推廣自己的產品、技術、服務、品牌沒問題。曾慶洪再次要求旗下企業和員工不能以抹黑別人的方式(推廣)卷流量,不能違反法律法規。

去年宣稱將發力新能源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老牌勁旅,奇瑞汽車近年來也在積極謀求轉型。數據顯示,2023年奇瑞全年銷量達到188萬輛,創下歷史新高,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不足10%,與長安、吉利等競爭對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面對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坦言公司"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7月2日,奇瑞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奇瑞控股)發布的銷量快報顯示,今年6月,奇瑞控股銷量約為20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出口銷量約為9.7萬輛,同比增長22.7%;新能源車銷量約4.5萬輛,同比增長230.6%。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累計銷售汽車110萬輛,同比增長48.4%,這也是奇瑞控股半年度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

分品牌來看,奇瑞品牌仍是奇瑞控股銷量主力,6月銷量約為12.4萬輛;今年前6個月銷量約為70.7萬輛,同比增長41.9%,為奇瑞控股貢獻約64.3%的銷量。奇瑞控股的高端品牌星途6月銷量約為1.3萬輛;今年前6個月,星途銷量約為5.4萬輛,同比增長28.9%。捷途品牌6月銷量約為4.2萬輛;今年前6個月銷量約為22.4萬輛。新能源iCAR品牌首款產品上市4個月,6月銷量5907輛;今年前6個月銷量約為2.6萬輛。

自去年開始,奇瑞控股宣稱將發力新能源領域,並要在今年衝擊新能源第一陣營。粗略統計來看,今年來,奇瑞控股上市新產品中有超過80%是新能源產品。比如,風雲A8、iCAR 03、捷途山海T2、星紀元ET、探索06 C-DM、新款智界S7等車型。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約18.1萬輛。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介面新聞、財聯社、每經App(記者 黃辛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