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執業!17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金准醫學是誰?

2022-05-27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暫停執業!17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金准醫學是誰?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李雲琦

編輯 陳莉

繼北京通報朴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偵查後,5月27日下午,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在核酸檢測過程中存在涉嫌違法犯罪的情況。

根據通報,自今年4月25日以來,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為牟取非法經濟利益,違規將多區採集的「5混1」「10混1」核酸樣本,採用多管混檢的方式進行檢測,人為稀釋樣本,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官網通報,目前已經責令海淀區衛生健康委立即暫停北京金准醫學執業,停止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進行調查取證。

目前,該公司已被立案偵查,公司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在發布會上表示,對涉事核酸檢測機構嚴肅處理,絕不姑息,5月27日上午,對全市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進行集體約談,通報違規問題。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5月27日發布的核酸檢測機構質量情況通報,北京將開展全市核酸檢測機構駐場檢查,不留死角。進一步加強核酸檢測實驗室質量監管,完善工作流程,強化過程審核把關。

01

曾表態嚴格質量管理,

金准醫學已被停止承接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

根據5月27日北京市衛健委通報,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在4月25日以來的工作中,違規對多管樣本進行3管混管檢測。違規將多區採集的「5混1」「10混1」核酸樣本,採用多管混檢的方式進行檢測,人為稀釋樣本。

人為稀釋樣本會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因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目前該公司已被立案偵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歲)等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官網通報,目前已經責令海淀區衛生健康委立即暫停北京金准醫學執業,停止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進行調查取證。

財經記者注意到,金准基因在2020年6月20日,通過北京市衛健委專家組審核,開始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任務。

當時有近200名專業技術人員的金准基因還表示,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將嚴格按照國家和本市關於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生物安全防護、生物樣本資源管理的有關規定, 秉承「嚴格的質量管理、便捷的檢測流程、專業的檢測服務」的理念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記者在北京市衛健委官方網站看到,北京市2月、3月、4月更新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審核合格機構名單中,海淀區的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均在其中。

02

在哈爾濱也有業務,

金准醫學曾為哪些區域做核酸檢測服務?

那麼,出現問題的金准醫學曾經都為哪些區域做核酸檢測服務?背後的股東是誰?都有什麼業務呢?

財經記者注意到,截至3月24日,北京金准醫學還分別在海淀區中關村翠湖科技園、昌平區 北七家鎮、通州區 萬達廣場、石景山區 老山城市休閒公園、大興區等地設有11個採樣點。

在4月9日,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還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收費價格進行調整,對外採樣點服務單人單管檢測費調整為24.9元/人。團體採樣服務單采檢測費24.9元/人,混采檢測費5.9元/人。

5月27日,記者通過該平台看到,金准醫學的核酸採樣點只剩下兩個,均位於朝陽區豆各莊鄉。記者撥打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的諮詢手機號碼,電話顯示無法接通。

通過股權追溯記者發現,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為北京金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京金准基因為哈爾濱精準基因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圖/企查查截圖

根據哈爾濱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官方發布信息,哈爾濱精準基因下設北京、深圳、上海多家分公司,業務覆蓋生育健康、腫瘤篩查、個體化用藥指導、單基因遺傳病、科研服務等多個領域。記者注意到,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早期,哈爾濱金准醫學實驗室也同樣已經成為哈爾濱的醫學檢測機構之一。

哈爾濱精準基因的實際控制人為王學剛,其個人直接持股約34%,間接控股的北京前海精準基因持哈爾濱金准基因9.25%的股權。

03

實控人為百普賽斯董事,

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王學剛本人目前仍為上市公司百普賽斯的董事。5月27日晚間,百普賽斯發布公告表示,因金准醫學涉嫌違法犯罪行為,北京警方對金准醫學立案偵查,金准醫學法定代表人王學剛等人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偵辦中。

公告指出,王學剛董事為公司外部董事,不擔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職務,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該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償債能力不產生影響。

圖/5月27日晚間,上市公司百普賽斯發布的公告。

根據該公司此前披露信息,王學剛1978年出生,畢業於丹麥奧弗斯大學生物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1999年7月就進入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工作,2009年10月至2015年3月擔任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2015年5月至今,擔任哈爾濱精準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除新冠檢測外,哈爾濱精準基因等公司還有大規模的其他基因檢測服務業務。

企查查資料顯示,以哈爾濱精準基因為主要公司,旗下成員企業有11家,分別分布在哈爾濱、北京、上海、河北、深圳。根據金准基因官網,「已和80+城市、600+醫院、2000+臨床專家、醫師展開合作為10W+受檢者提供了基因檢測服務」。

記者注意到,王學剛還在一家杭州科暢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此外,王學剛還曾持有寧波安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60%的股權、寧波安柯普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57%股權,這兩家公司均在2019年已經註銷。

圖/企查查截圖

企查查數據顯示,王學剛還在2020年將哈爾濱精準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股權,以583.4萬元的數額出質給哈爾濱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哈爾濱精準基因背後的股權關係也同樣複雜,有上市公司現身。數據顯示,哈爾濱精準基因的第一大股東為王學剛,第二大股東為哈爾濱富德恆創業投資企業。目前,持股哈爾濱富德恆創20%的哈爾濱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身後是哈爾濱當地國資控股。

此外,北京春風百潤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有哈爾濱精準基因約4.6%的股權,該公司背後有上市公司海南海藥持股35.36%、上市公司三星醫療的子公司寧波奧克斯持股35.36%。

違規檢測不可容忍,核酸檢測機構應當保質保量

近日,多地已經對多起檢驗機構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立案調查。5月27日,檢測機構金淮實驗室「為謀取非法經濟利益」,違規採用多管混檢、人為稀釋樣本,而被刑事立案。27日包括北京房山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在內的多名官員也由於對檢測機構監督管理中的違法違紀行為接受調查。

諸多城市包括北京在內已經進入連續多日大規模核酸檢測。全國人民為此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而所求的,無非是通過檢測結果來為防疫工作提供下一步的參照。相關檢測機構一方面坐享巨大的業務量,另一方面承載了全國人民的重託,若仍然行使蠅營狗苟之事的話,就可謂令人髮指、不可容忍了。

儘管現在核酸檢測可謂工作重、任務緊,但這絕不是檢測機構為各種主觀客觀原因造成的錯誤予以辯解的理由。當前,核酸檢測業務量巨大且穩定,而且,由於各地的「應檢盡檢」、「願檢盡檢」業務普遍由政府統一付費,形成了比散客自費的模式更為龐大而穩定的現金流。對承接企業而言,可謂一項相當優質的收入來源。因此,這是檢測機構把工作做好、而非做不好的理由。即便只是從「對客戶負責」的角度看,檢測企業就有義務盡善盡美。

更不用說,想進入或已進入核酸檢測行業的人如果具備正常的良知的話,就不僅應當遵守一般的企業經營準則,而應當具有對社會公共利益負責的更高水準的自律意識。小小一個檢測試管,無論是誤報假陽連累無辜,還是誤報假陰錯判風險,均不只是事關一家一戶,而可能牽扯五家人、十家人乃至更廣範圍內主體的重大利益,甚至一縣一市的社會秩序。從業者焉能不慎?

這並不是對檢測機構唱高調、扣道德高帽。坦率地說,核酸檢測並不算是「高科技」,其業務量的高漲、「生意」的興隆,可以說主要並非源於從業者自身的技能或質量,而是源於政府部門基於公共衛生決策而做出的委託,可謂一種政府採購。因此,核酸檢測機構和被檢測者之間不是你情我願、彼此選擇的市場交易的商業關係,檢測機構是公共衛生參與者、守門人,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對於他們的行為準則要求,應該高於對一般企業的要求。

儘管核酸檢測企業可以依法享有企業應得的利潤,但切不應該為發財的念頭所左右,更不應該有「抓住風口、趕緊發財」的齷齪思維。企業可以追求對成本的降低之道,但這應該通過提高生產或管理水平來實現,而非通過投機取巧、偷工減料、違規操作。否則,違法行為人必然遭到法律的嚴懲。

檢測質量的精度是檢測工作的底線,檢測數量的速度也應當是檢測工作的重要標準。檢測機構應當汲取前車覆轍的教訓,健全質量控制標準,加強人員培訓,完善風險管理。一家檢測機構即便沒有造假的故意,若囿於能力而無法保障對超過一定數額的試管的檢測質量、數量,就應該主動如實向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要求適度分擔,而非「貪吃」業務,否則即便是過失出錯,也屬於誤人誤國又誤己。

在事關社會公共利益的檢測行為中弄虛作假,是人盡皆知的錯誤行為。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希望全國核酸檢測機構里的員工若發現機構在實施違規檢測時,也勇敢站出來檢舉。監管部門亦應支持鼓勵此等「吹哨人」。

繆一知(學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d3154c63502e6067af0ac96f5a1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