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再起!銀行理財費率競相打折 專家:仍需規範

2023-06-05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價格戰再起!銀行理財費率競相打折 專家:仍需規範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現在都在悶頭搶客戶。」隨著市場復甦,銀行理財公司正在發力爭搶客戶。據新京報 財經記者了解,近期已有多家銀行理財產品開啟了新一輪的費率優惠,理財公司主要下調了固定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的費率。

一位理財公司人士告訴 財經記者,推出更多好的產品、減費讓利,都是為了目前各家銀行理財公司吸引投資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金融政策資深專家周毅欽亦表示,此前招銀理財推出「破凈暫不收手續費」的產品,對於公募基金和其他銀行理財公司而言均有所觸動。此時階段性下調理財相關費率,亦是其保持市場份額的方式之一。

01

多家理財公司加入費率打折「大軍」

新一輪的理財費率打折正在持續。

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招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有在5月底至6月初開始新一輪費率打折的產品推出。其中,推出「固定管理費」優惠政策的理財產品較此前有所增多。

招銀理財近期推出的多款理財產品均在固定投資管理費上進行打折。其中包括多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和多款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招睿穩泰封閉29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率,將自6月6日起從此前的0.2%下調至0.1%;「招睿金鼎(精選資產)定開2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固定投資管理費亦將從6月7日起至8月7日,從0.15%下調至0.05%。

這些優惠的時間從1個月到1年不等。多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優惠時間僅為6月當月,而部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優惠時間則長達1年多。

中郵理財推出的「郵鴻寶1號人民幣理財產品」,不僅將固定管理費率從0.15%下調至0.05%,還將銷售手續費率同步下調0.1個百分點至0.05%。浦銀理財亦有多款產品下調了固定管理費率,其中產部分產品還同步下調了銷售手續費率。

此外,興銀理財的一款「天天萬利寶穩利2號凈值型理財產品J款」則即將在6月6日起將銷售服務費從0.4%下調至0.2%。該優惠將持續到今年12月4日。

02

折扣並非長久之計

市場復甦搶占市場份額

「我司近期即將推出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會考慮在費率上進行優惠。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 財經記者,現在不少產品實施優惠搶奪市場份額,若此時不進行優惠,可能會從一定程度上失去先機。

有銀行業內人士向 財經記者透露,此前招銀理財在收費上進行創新,將「產品累計凈值低於1元時,暫停收取管理費」寫入產品說明書中,這對於銀行理財行業的觸動較大。這種方式在部分私募基金中存在,但在公募基金和公募理財產品中較為罕見。當前,銀行理財公司正處於規模恢復階段,各家理財公司均在奮力搶占市場,這讓理財公司推出費率折扣的意願有所上升。

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降低相關產品費率並非首次。去年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回撤之後,多家理財公司均相繼下調了產品費率。部分銀行理財公司還曾推出部分費率為零的產品。

「從目前來看,0.2%-0.3%是銀行理財各類費率較為正常的水平。」周毅欽亦表示,銀行理財公司階段性的優惠更多配合著代銷機構合作、發行新產品等時機出現。階段性促銷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留住老客戶的同時還能吸引新客戶,擴大理財規模及市場份額。但從長期來說,銀行理財公司在收入、利潤等方面的考核壓力相對較大。因此預計等銀行理財規模回升之後,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或將有所回升。

財經記者注意到,已經有銀行理財公司已經或即將把部分產品的優惠費率回調。但回調幅度並不統一,部分回調至優惠前水平,但亦有部分產品費率雖較此前有所回升,但仍低於產品說明書中的費率水平。

招聯金融研究員董希淼亦認為,銀行理財公司應進一步提高對市場的研判能力和應對能力,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投研能力和培養投研人才,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與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相匹配。

03

理財費率仍需規範

不建議將費率作為投資關鍵

「投資理財產品應綜合考慮產品整體情況和個人實際需求,不建議將費率高低作為選擇的關鍵因素。」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新京報 財經記者,除了此次部分理財機構下調較多的管理費、銷售費以外,還有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同時,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費率調整帶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持有期限等,因此部分費率優惠不等於全部費率都有所下降。

以此前招銀理財「破凈後暫不收取投資管理費」的產品為例,該產品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收費。按照銀行理財的管理,相關費用收取時則是以日計算,若產品當日的凈值大於1元時,理財公司就會自動收取,並將分攤到凈值里。也就是說,該產品若僅在到期前最後一個月凈值低於1元,則僅有這一個月不收取管理費。此外,該產品還會收取認購費等相關費用。

董希淼亦表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關注銀行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符,同時還應結合自身財務狀況、配置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進行投資。

此外,周毅欽認為,當前銀行理財的相關費率管理還不是很規範,可以收取哪些費用、費率標準到底如何、什麼情況下可以打折等,相關監管部門可效仿公募基金出台相關細則進行規範。從消費者保護的角度而言,當前銀行理財的信息披露還需更加細化、方便查詢。

往期精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8bfd92bb1a43239f6a2e8c951849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