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說到《封神第一部》的核心議題了。
當我們回想這部電影,會發現,它原來還是一部反PUA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塑造了中國式英雄的電影!
它是如何塑造中國式英雄的?以及,中國式的英雄,是什麼樣的呢?
看第一遍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影片的故事和特效之上。
看第二遍的時候,我開始著重關注到影片的主題:殷壽對權欲和人性的利用,幾乎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精神PUA的可怕。
他以豪言壯語給質子洗腦,可對比其父兄,他自己的境遇又何嘗不是被權力奴役的「質子」呢?
姬發在歷經幾次內心的衝擊之後,終於揭開了這場「質子的騙局」,實現了少年英雄的覺醒,為後續的故事發展奠定了精彩的基礎。
但是,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仍然值得我們予以重點關注和體會。
這個關鍵點,在《封神第一部》主創做城市路演的時候,被一位優秀的觀眾提了出來。
她說她看了四遍《封神第一部》,直言很喜歡於適演的姬發,並談了一些關於中國式英雄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烏爾善導演也非常認真地回復了這位觀眾朋友的分享,並著重提及「中國人的英雄,是愛仁的英雄」,聽完深表認同。(二位的交流內容可以在下方視頻中查看,亦可以完整觀看我做的新一期視頻)
不難看出,烏爾善導演對《封神三部曲》的創作是非常用心的。
十年磨一劍,功夫不負有心人。《封神第一部》所構建出的世界觀與各種設定,已經做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的確稱得上是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開路的優質神話大片!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前面提及的「中國式英雄」呢?
《封神第一部》又是如何塑造這一「中國式英雄」的呢?
所謂的「中國式英雄」,在我的理解里,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電影範疇內,我們一般會把「英雄人物」理解為好萊塢大片里塑造的那些美式英雄或超級英雄。
無論是以前諸如《關山飛渡》、《荒野大鏢客》、《奪寶奇兵》、《勇闖奪命島》等經典電影,還是近年來不斷衝擊視聽的《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超人》、《復仇者聯盟》等超英電影,都會讓我們輕鬆地體會到個人英雄主義的浪漫。
但這些英雄人物,始終都是國外影視作品塑造的形象,跟我們傳統文化里所理解的英雄人物,是有不同的。
相對於好萊塢的「美式英雄」或「超級英雄」,我們中國式的英雄人物,會更加強調正義、勇敢、善良之外的仁義,會更強調胸懷天下、悲天憫人的大格局。
正如烏爾善導演說的那樣,我們中國人的英雄,是愛仁的英雄。
所以,在電影《封神第一部》里,烏爾善導演為了塑造這樣一個中國式的英雄人物,先是在敘事模式層面做了創新改編。
《封神三部曲》取材於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和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文字版的內容加上諸多改編拍攝的影視劇內容,讓《封神》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
為了將這一故事講好,烏爾善導演和編劇團隊做了一個嘗試:那就是採用單部獨立成片、三部構成完整故事的敘事模式。
這不僅能把文本內容涵蓋的大量人物和情節都儘量講到位,還能給觀眾製造一種「追影」的樂趣。就像現在很多看完《封神第一部》的觀眾,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第二部和第三部了。
其次,影片選擇以姬發這個人物作為主視角,也為該片的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倘若我們仔細回味《封神第一部》的故事脈絡,就能感受到姬發這個人物清晰的成長線。
起初,他作為殷壽的質子,對殷壽惟命是從且充滿崇拜;
接著,他在發現西伯侯、也就是他的生父有所謂的「謀反」之意後,面對殷壽利用權欲和人性貪念做出的種種殘暴行為,他開始動搖對殷壽的信任和崇拜;
最後,當他看到殷壽並非被狐妖所迷惑,而是因為自己的野心而要殺掉殷郊和姬昌的時候,他才幡然大悟,決心發起對抗,並重新做出選擇,由此完成了自我的成長與蛻變。
透過姬發的視角,我們不但能體會到殷壽這個人物的野心與暴虐,還能體會到西伯侯的善心與仁慈,體會到姜子牙的用心與不易,體會到質子之間的複雜情誼,體會到伯邑考的大善與大義,體會到蘇妲己的魅惑與巧思,體會到比乾的忠誠與無畏......
總之就是對片中的各色人物都能形成較為深刻的認知,由此也就能更好地領會故事的用意。
還有,影片對姬發思想和情感層面發生轉變的描繪,無疑也增強了姬發作為中國式英雄的說服力。
就像前面說到的那樣,姬發的成長線是清晰的,但他思想和情感層面的轉變,則需要我們重點去感受幾場關鍵戲碼。
開篇第一場戲,殷壽率領戰士們攻打蘇護,採用了洗腦式的騙術,說服質子蘇全孝獻出生命,騙得質子們為他拚命,
這時候的姬發,眼中充滿崇拜的光,視殷壽為心中的英雄和偶像。
第二場戲,殷郊發現父親和狐妖混在一起,想要除妖,卻被姬發阻攔。
這時候的他,一心信任著殷壽,也一心維護著殷壽,甘做一枚棋子。
第三場戲,廣德殿的父子大考驗,殷壽再次通過其言語上的挑唆與權力的誘惑,讓幾大伯候與兒子陷入倫理道德大考驗的境地。
這時候的姬發,雖然內心對父親的情感猶在,卻也還是更偏向於相信殷壽,甘願將生父送入牢獄。
第四場戲,比干挖心,證明殷壽並非被狐妖所惑,殷壽的真面目被揭露,姬發深感震驚,但也還存在一絲疑慮。
直到殷壽選擇背棄先祖、保護狐妖、處死殷郊、追殺姬昌,做出一系列暴虐無道的行為,才終於讓年輕的姬發內心的思想和情感發生了質的轉變。
曾經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徹底崩塌,轉而站立起來的,則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式的英雄。
姬發的掙扎、猶豫和覺醒,製造了影片最強烈的戲劇衝突與人物矛盾。整個人物是有弧光的,也是有英雄之光的。
他身上的善良、正義、勇敢、甘當質子時的隱忍、殺父抉擇時的抵住誘惑,還有忠於國家、關懷百姓、胸懷天下的悲憫之心,以及關愛父兄的仁義之心,都彰顯了中國式英雄的優良品質!
當我們試著以這樣的角度去感受《封神第一部》的時候,相信大家會收穫到更加動人、更加深刻、更加震撼的體會。
如今《封神第一部》票房破10億了,票房走勢越來越好,當然離不開觀眾們的鼎力支持,也離不開它自身品質過硬所形成的良好口碑。
你是否認同呢?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視頻為二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