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春節,東北名城哈爾濱爆發特大鼠疫

2020-02-03     民國年間那些事

2019年歲末,在華中名城武漢突發新型肺炎,隨即疫情蔓延全國,2020年春節在惶恐不安中度過。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的東北哈爾濱,就曾發生過一次有名的大瘟疫,那就是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哈爾濱大鼠疫。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等等。1910年10月25日,東北滿洲里首先發現鼠疫,十幾天後傳至北滿中心城市哈爾濱。由於當時醫學、衛生知識匱乏,兼之老百姓不注意防疫和個人衛生,這場疫情隨即蔓延開來,不僅橫掃了整個東北地區,而且還波及到直隸(今河北)和山東等靠近東北的省份。


疫情蔓延後,清政府馬上組織嚴防,甚至在山海關將整個東北「封城」,但由於種種原因,效果甚微。1910年底,清廷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全權負責東北鼠疫防治工作,當時只有兩種辦法可以阻斷鼠疫通過屍體傳播:一是深埋;二是焚燒屍體。伍連德選擇了後者。

農曆1911年大年初一,政府在哈爾濱城北公共墳地焚燒因鼠疫死去老百姓的屍體,2200多具屍體灰飛煙滅了。隨後,其他地區也採用了同樣方法,凡是染疫屍體,無論是新近死去的還是已經埋葬的,全部火葬。

從此後,因鼠疫死亡人數不斷下跌,至1911年3月1日夜0時,東北各地死亡人數跌至為零,肆虐了數月之久的東北鼠疫終於被中國人自己制服,這一偉大成果得到了世界衛生界的讚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bA1IXAB3uTiws8KSCHP.html



上學記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