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的,善良沒有錯,但如果善良長不出牙齒,那就是軟弱。再一個,方圓存於天地之間,凡事有度才是正道。
就像經常有人在後台問我:遇到一個自私不知感恩的人,該怎麼辦?
20歲的時候,我可能想著自己可以感化他;25歲的時候,我也可能有心存幻想的期待;30歲的時候,我終於知道了,停止付出,及時止損才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付出了很多,他依然不滿足、不知足,甚至落得仇人相向的結果。那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和感情抽出來,好好愛自己。既然付出與不付出,他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那在生活上早點擺脫,沒一點兒問題。
不再求他能感激自己,就以自己為生活的重心,其他的,可以真的與你無關。
過分善良,這種事情在很多時候,換來的就是作繭自縛,你永遠都不要對人性抱有多大的幻想。
所以想在這裡提個醒:那些在感情里,過分善良的人。
過分善良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心軟沒有邊界。換成簡單的說法,你根本掌握不好該心軟,不該心軟的度。
甚至,明知道是有意的傷害,都不用等到對方主動認錯,已經率先替對方想好了藉口。那接下來等著你的,自然是得寸進尺。對方只會越來越得寸進尺,是因為你的過分善良,讓對方喪失了對自我的約束力。
也是因為你的過度善良,讓對方看清了你的底線在哪裡。或者說,是對方已經看清了,你根本就沒有底線。
本來也是。誰讓你什麼事情都能接受,什麼傷害都能原諒。
在這種情況下,人性的弱點會被無限放大,並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你不願意改變自己,那永遠也等不來對方的改變。
為什麼對方會變本加厲、為所欲為?這就是在對你經過無數次的試探過後,有了一種「吃定你」的把握。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由於自己善良導致的結果,實際上,是你的仁慈根本就沒有原則。所以往好聽了說,是自己過分善良,但是往直接了說,是你自己無原則、無底線;無立場、無輕重。
受害者與施暴者,你覺得哪一個更會思考?答案一定是後者。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對你說自己的脾氣不好,那他敢跟自己的領導,說自己脾氣不好嗎?
同樣的,他在傷害你的時候,也都是先有思考和判斷,後有行為。比如他不怕傷害你,所以他才敢傷害你。
什麼叫一文不值?說白了就是根本不把你當回事兒。一般沒什麼心眼和城府的人,都是這樣。
別人一要什麼,你都給;有什麼事情,你都答應;什麼錯誤,你都能接受;什麼傷害,你都能原諒。這麼好說話的你,當然會被別人不當回事。
別忘了,人都是有慣性的。
長時間享受你的這種付出,時間一長,自然會形成習慣。對於一個已經習慣了你的付出的人,肯定就不會再有感激,更不會再有回報。在對方的潛意識中,這不就是本該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習慣了你的好,在此之前,你對他有千次好,萬次好,那隻要你有一個不好,那你之前的所有好,也將馬上不作數。
甚至你還會看到一個撕下「人」的面具後,暴露出來的一隻赤裸裸的動物。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你可以永遠相信這句話。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動物的地方,就一定存在這種現象。甚至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欺軟怕硬的。
所以在感情中,在友情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周到、禮貌、殷勤,那這一切會讓對方變得傲慢、無理。相反如果你能偶爾暴露出一定的大咧、傲氣,反倒不容易失去對方。
比如在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對方只會完全考慮自己的利益,爭奪自己的利益。
原因很簡單,你都如此好欺負了,還需要考慮你嗎?直接就無所謂了,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你。所以到頭來,承擔最多的,一定是你,而分配獲得最多的,一定是對方。
越是害怕失去一個人,這種害怕的心理,就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著你,左右著你。
到最後,你一定會落個狼狽不堪、一無所有的結局。比如你受到的傷害、欺辱,真正令你難堪的,還是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信仰、理想的崩塌。
你不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是這樣?
你不能理解,也無法理解,最後就會陷入嚴重性的自我懷疑。接下來,你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該怎麼走,甚至面對朋友,家人,你都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感情去相處。
再說直接一點。
即使對方不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由於你的過分善良,長時間的相處,也會讓對方變成一個極度自私的人。
說在最後的話,你的關係,你的感情,從來都不是靠你的善良維持到現在。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認真地去思考,如果你只有善良,你們還能走到今天嗎?肯定不能,更多還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更加能成全對方。
這種情況的結果是什麼?無限壓榨你。你問問你自己,又能經得起多久的壓榨。再一個,等將你價值壓榨完的時候,又會怎樣對你?
對一個人,再愛,也不能無底線地順從與遷就。就像我經常強調的一句話,生活是在自身的基礎之上展開的。
當你沒有了自我,自己都站不住腳的時候,你的所有關係,你的所有感情,都會隨之崩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