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改編,16年後依然經典

2019-09-15   美劇鋪

之前推薦的《寄生蟲》大家都看了嗎?


看了的話再給大家分享一部奉俊昊導演的神片——

《殺人回憶》


想看的小夥伴,關注微 信 公 眾 號:美劇鋪,後台回覆:殺人回憶,即可免費獲取


要問什麼是神片?《殺人回憶》就是。


「史上最好看的韓影」、「這是一部幾乎沒有缺點的犯罪電影」......

外界對於它的讚譽數不勝數。


《看電影》雜誌列出的百部最好韓國電影它排名第一。


豆瓣TOP116,好於98%懸疑片,好於98%犯罪片,它究竟好在哪呢?



講真,作為犯罪題材,它確實做到了讓觀眾窒息卻欲罷不能,直到最後一刻,又讓人不寒而慄。


一位網友總結的很到位:這並非一個尋求真相的故事,而是關於真相到底如何被整沒了......



故事以至今未破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為藍本。


該案件於1986--1991年間,數名女性慘遭殺害,影片第一幕就還原了案發現場:


韓國京畿道華城郡,湛藍的天空,大片金黃的稻田,孩子們在快樂的玩耍,


但一片閒適的田園風光里,卻透露著一絲凜冽。



原來,田地路邊的水溝里發現了一具女屍,死狀極其慘烈:她的手腳被用絲襪綁著,嘴巴也被堵上,頭上則罩著她的內褲......



朴探員一接到報案,便立刻投入調查。



然而,這邊還沒查出頭緒,另一邊不斷地發現新的被害人,作案手法如出一轍。


為了儘快破案,上頭派來了首爾的徐警官幫助調查。


兩人辦案的風格截然不同,朴探員野路子出身,未受過專業訓練,生性魯莽。


他相信直覺,有時嫌犯不承認,他便想法子誘供,沒得逞便施加暴力。



總之過程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嫌犯鬆口。



而遇到辦案沒頭緒,朴探員甚至會用土方子,像通過算命得到線索;


或者在符咒上倒秘制「神水」,等待污跡形成兇手的臉。


最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改編,16年後依然經典


那麼徐警官呢?


人家不愧是大城市來的,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科學辦案,相信靠證據說話。


徐警官努力走訪,不放過一絲蛛絲馬跡。



過程中,這兩人之間瀰漫著黑色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在碰撞中他們似乎找到了突破:


每到案發的雨夜,電台里響起的同一首歌;



兇手喜歡挑身穿紅色衣服的女人下手;



揭開關於學校的神秘傳說,找到了唯一一位案件倖存者,得知兇手的手很柔軟,長相模樣英俊。


有線索可循,證據環環相扣,仿佛真相就在眼前了。



果不其然,很快他們一路追蹤,排除工廠里對著女性內衣發泄的猥瑣男人,找到了匿名點歌人。


在看到這個男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確信他就是兇手。


但是,面對盤問時他死不承認,而由於沒有直接證據,警方也拿他沒有辦法,到了期限,只能將其釋放。



他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被送去美國做的DNA鑑定(當時的韓國還沒有這項技術),看屍體上殘留的精·液跟嫌疑人是否匹配。



然而,這邊在焦灼等待,那邊雨夜的罪惡仍在繼續......


這次受害的是徐警官有過交情的女學生,看著她慘死的模樣,徐警官瀕臨崩潰。



他找到被放走的嫌疑人,拿著槍指著他的頭。


面對對方的輕蔑挑釁,徐警官扣了扳機,在按下去的前一刻,DNA檢測報告出來了。


他瞬間激動起來,急忙拆開報告,結果卻出乎意料:不一致。



講真,導演將觀眾的心拿起又放下的功力實在是強,明明感覺看到了希望,結果下一秒就跌入絕望的谷底。


你確信是兇手的人,他隨後就解密:不是。

難怪有網友得出如下結論:真實事件玩了全世界,電影玩了你,總覺得離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卻是沒有真相。

片中,有兩個鏡頭始終讓人難以忘記——


一個是雨夜,朴探員妻子和女學生在小道上擦肩而過,兇手的視線在兩個無辜柔弱的女人間來回遊走,很顯然,他在挑選合適的獵物。


更恐怖的是,隱約中能聽到兇手的呼吸聲...



另一個則是他選中女學生後,麻利出手。


他淡定的把女孩書包里的原子筆、飯勺......一樣樣翻出來,擺列整齊,這些物品後來在女孩的下體裡面被找到...


最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改編,16年後依然經典


原案已經夠殘忍離奇,外加導演的鏡頭語言,坦白講《殺人回憶》想不出色都難。


但它之所以被奉為韓影之最,還因為他在玩轉元素的同時,糅合了對韓國社會的深刻反思。


社會學出身的奉俊昊,在片中塑造出了上世紀80年代的韓國。


廣播或電視報道中多次出現的民防演習、燈火管制;



焚燒的垃圾山;



執法人員的暴力、司法公信力的缺失;



綜上,影片把一個混亂的社會擺在觀眾眼前。


時代巨變主宰著個人的命運,這點從朴探員和徐警官性格的交換就能看出。


朴探員在目睹受傷的搭檔截肢,目睹疑似目擊證人被火車撞死後,他原本只想草草結案的想法轉變了。


在徐警官喪失理智舉槍的那一刻,是他站出來,阻止了錯誤發生。



記得奉俊昊曾這樣說道——


1986年到1991年,對韓國社會和我們大家來說,這都是一個仍然沒有完成的作業。已經發生了若干次案件,韓國社會和警察解決不了,最後導致14歲的小妹妹也被害死,可以說是80年代的無能,是整個社會的缺陷,這是我這部電影要極力說明的。人們對這件事的憤慨和傷心,全部都凝聚在這部影片里。


現實中,華城殺人案在2006年4月訴訟時效期滿,意味著兇手如果還活著,能永遠地逍遙於法律之外。


電影和現實結果一樣,正義永遠地缺席了。


奉俊昊沒有按照慣有套路編排出一個兇手,而是給了一個開放式結局。


成為商人的朴探員17年後重回那條水溝,從天真的女孩口中得知,像是兇手的男人不久前來過這裡。



「他長什麼樣?」


「平常的那種,很普通」


聽了這句話,韓國影帝宋康昊在銀幕上留下了極為精彩的一幕。


最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改編,16年後依然經典


他眼睛裡閃著淚光,是驚愕?還是迷茫?


我們不得而知。


但那剎那間的四目相對,讓人感到很震撼,就像網友說的:

想到兇手可能會若無其事的坐在電影院裡,與電影最後一個鏡頭裡的宋康昊含淚的雙眼四目相對時就覺得好驚悚...

只有擁有完整殺人回憶的兇手自己知道,在那些年的雨夜裡做了什麼......

想看的小夥伴,關注微 信 公 眾 號:美劇鋪,後台回覆:殺人回憶,即可免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