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1806家客棧被拆光:你的詩和遠方還好嗎?

2019-11-07     夏日卿塵

洱海不是海,卻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慕名而來的文藝青年,最喜愛的就是在洱海邊住上幾天。

清晨被溫暖的陽光喚醒,喝喝茶看看書逗逗狗,看山看水看野花爛漫;下午慵懶地坐在陽台上,抬頭是雲捲雲舒的藍天,低頭是波光粼粼的水面。

總之就是,虛度一段忙裡偷閒的時光,過一過有花有海有酒喝的幸福小日子。

曾經來過的人,對它念念不忘,未曾謀面的人,想著將來一定要去一趟。只是有些事,念念不忘,不一定有迴響。

2018年12月20日,大理最早經營海景客棧的一位老闆,發了一條朋友圈:「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一間,兩間,三間......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洱海邊1806家民宿海景客棧化為烏有。

被拆掉的客棧中,有文青們常去的小民宿,也有被大片過寵幸過的名客棧,比如《心花路放》的雲渡;比如《後海不是海》的洱朵。

一年多的時間裡,鐵律一個接一個發布,從停業到延期開業再到拆除的背後,有著不得已的苦衷:再不行動,洱海就要「死」了。

美麗的東西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貴,而是脆弱。

海洋、湖泊都有自然循環代謝功能,也就是說,在可承受範圍內的污染,它們可以自主排出,但對於6年為一自然循環周期的洱海來說,水體的置換速度根本跟不上蜂擁而至的人們製造垃圾的速度。

由於水質被污染,爆發大量的浮游生物

大量的垃圾堆積在水邊

誰說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些東西,不是你日思夜想、周密計劃就能得到的。比如,曾經的洱海。它是那麼地美,風花雪月、詩畫蒼洱,青瓦白牆。

海美、天美、雲美,在洱海邊拍照,根本不需要什麼後期,怎麼拍怎麼美。

可如今卻垃圾成堆,仿佛成了一潭死水,甚至靠近一點的地方,還能聞見一股惡臭味。

比如,曾經的珠峰

她是萬山之尊、地球之巔,又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

巍峨宏大,氣勢磅礴,群峰林立,山巒疊障。

而如今,隨著世界各地背包客的湧入,珠峰變得不再神秘也變得脆弱不堪。

人們匆匆而來,又匆匆的走掉,帶走的是美好的回憶,留下卻是多達約12噸的排泄物,和遍地的垃圾。

由於常年和冰雪混合,排泄物不能及時脫水分解分化,污染了珠峰的水質,垃圾更是不必說,多數一次性用品無法自然降解,只能靠人力一點點清掃。

所以管你什麼征服夢,閉門謝客,和沒素質的人說再見。

比如,曾經的茶卡鹽湖

它與青海湖相隔,美得恍如隔世,在這兒,你可以觀看雲朵和山川等倒映在潔白鹽湖中的美景。

有那麼一瞬間,你甚至會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湖,哪個是真實的世界,哪個是水中的幻影。

可就在暑假期間,4萬遊客蜂擁至茶卡鹽湖,不負眾望地將「天空之境」變成了「垃圾場」!

鹽湖被踩得稀爛,變成了髒兮兮的水坑,垃圾桶就在岸上,可許多人還是隨手就扔,別說如夢如幻了,就連「好看」都稱之不上了。

比如,曾經的天堂之路318線

如果,這一生只能選擇一條路走一次遠方,那麼,很多人都會選擇318,可以說是執念,也可以說嚮往。

因為從成都到拉薩,2000多公里的旅途,你很難想像這中間會經歷怎樣的風景。

可現在的318線,道路兩旁各種塑料瓶子、零食包裝、方便麵盒......不知道的還以為垃圾車翻車了。

清理垃圾的速度永遠跟不上扔的速度,一到每年的旅遊旺季,更是讓人頭疼不已。

比如,曾經的年保玉則

曾經的「天神後花園」是那麼地神聖而美麗。

漂亮的海子,美麗的鮮花,白鳥飛翔,雲霧繚繞時,高山雪峰隱於其中,那風景,令人心醉。

然而,就因為某些人的所作所為,它無限期的關閉了,去過的人很幸福,而沒去過的人,卻有可能是永遠的錯過。

對於美好的事物,有人憧憬,有人愛護,有人漠不關心,有人視而不見。

不知何時,我們才能重新與洱海相遇,不知何時,我們才能一睹年保玉則芳容,不知何時,我們才能重登珠峰。

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在利益與環境面前,在私慾與自然面前,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不求做到無私奉獻,起碼要做一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

文章整理網絡,如有侵犯,請告知

《赤子》雜誌徵稿通知

一、雜誌簡介

《赤子》雜誌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並由其主管主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期刊出版許可證京期出證字4627號)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級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11-4627/C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6035;郵發代號:82-115。

二、收錄情況

萬方收錄期刊。

三、辦刊宗旨

本刊以科學發展觀為行動指針,以服務經濟、文化建設為工作中心;以「高端、權威、深度」為特色;以內容詳實、觀點新穎為基點;以追蹤時代、展示學科理論成果、促使各領域的成果轉化」為辦刊宗旨;堅持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突出政經特色,依託高端人物,反映科學理念,解讀人生智慧,揭示自然規律,推崇成功經驗。本刊為學術期刊,主要為海內外赤子提供學術理論交流園地。本刊歡迎各級教育機構將有關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文:章推薦到雜誌中來。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經驗交流、促進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個發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論文的平台。

四、欄目設置

東方赤子,中華廉政,公益慈善,軍旅風采,法治中國,基層黨建,生態文明,深度解讀,安全生產,公僕剪影,草根人物,百姓故事,時代先鋒,巾幗風采,高端訪談,領導力翰墨書香,文物收藏,文化娛樂,文化雜談,精英搖籃,赤子搖籃,書籍點評,史海鉤沉,赤子文苑,創業培訓,科教精英,餐飲文化,生態旅遊,異國風情,地區文化,城市印象,養生保健等。

五、徵稿要求

為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和稿件處理效率,來稿請注意以下事項。

1.稿件內容要齊全,按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2.在文末註明作者簡介。項目包括:出生年份,工作單位及職務職稱,學歷,郵編,詳細地址,聯繫電話,E-mail。

3.文章標題應簡潔,明確反映論文核心內容,不超過20字,內文以2000~8000字為宜。

4.「摘要」應客觀而簡明地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採用第三人稱表述,一般不超過150字;「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以3~5個為宜。

5.參考文獻應準確、完整,序號用[1]、[2]……表示。書寫格式:「序號 作者.書名[M](期刊題名[J]論文集析出文章[A]報紙文章[N]).出版地:出版者(刊名),出版年(期號),頁碼.」;注釋用、……表示。書寫格式:作者:《題名》,《刊名》(專著《書名》),×年第×期(出版者及×年版),第×頁。

6.投稿須以電子稿件形式,所投稿件請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所投稿件自行備份。版權聲明:
•請勿一稿多投。本刊預定:來稿2個月未收到刊用通知,可另行處理。
•投稿者注意:來稿凡經本刊使用,如無電子版、有聲版方面的特殊聲明,即視作投稿者同意侵權本刊及本刊合作媒體進行信息網絡傳播及發行,同時,本刊支付的稿費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費。

六、投稿方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Dk3yW4BMH2_cNUgIe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