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踐,新工具:斯洛維尼亞建築的新生代

2022-06-06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新實踐,新工具:斯洛維尼亞建築的新生代

「新實踐,新工具」(New Praxis, New Tools)展覽可被視為當代斯洛維尼亞年輕建築事務所的年度表現評估:在「10 到 15 年前成立」的共同點之下,他們恰好處於事業生涯的崛起階段。在策展人米卡·西莫里尼(Mika Cimolini)和馬特夫茲·采利克(Matevž Čelik)的「主觀」篩選下,展覽呈現了側重於解決建築設計相關主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展覽也因此不是一場較量績效的擂台,反而是引起好奇心的開場白:究竟斯洛維尼亞建築新生代在理念上有什麼值得學習的事?

波利亞內(Poljane)文法學校公共入口,設計:斯韋特·維姆斯(Svet Vmes)

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並承受著趨向嚴峻的氣候危機,當然還有疫情時代的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建築師的思考方式顯然有所轉變:他們逐漸地被視為使用者與空間之間的調解人、遺產的保管人、解決複雜的組織、空間、住房、環境和社區問題的空間活動家。「建築實踐」在他們的眼中已成了一項「與地球共生的責任」,所看見的無數工作機會也自然與社會、生態還有組織方式有關。這些全新的「角色」也構成了展覽中的三大主題,進一步凸顯出多樣性。

這些主題並不讓人感到陌生。像普羅斯托羅(Prostorož)、斯韋特·維姆斯(Svet Vmes)和「小心!公園」(Pazi!park)這三家建築事務所是「參與性」理念的代表。他們總是會在設計過程中涉及當地居民的參與,以提高意識性。比如,普羅斯托羅的「願望地圖」(Zemljevid zelja)就如一張帶有地圖的大地毯,可供路人欣賞,並寫下他們的想法。該方法不僅證明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居民對鄰里公共空間的願望和建議,也向他們展示可以在自家環境中參與空間規划過程。一周內,盧布爾雅那市的策劃已收集到 200 個願望。這些意願也隨後被轉達予市政府:最終促使了兩個小型遊樂場的建造。

願望地圖(Zemljevid zelja),設計:普羅斯托羅(Prostorož)

樂於探索教育建築空間的斯韋特·維姆斯設計聯盟在為波利亞內(Poljane)文法學校設想出公共入口時,開發出讓人津津樂道的「鵝卵石廣場」(Pebble Atrium)。為了滿足學生對戶外環境的要求,該設計採用了不規則的圓潤三角形作為主要圖案,形塑出「正」和「負」空間。「正」即為白色空間,以柔和的三角形式提供各種坐席;「負」是黑色空間,將三角形元素連接成一個城市景觀。設計成果不僅適應了現有19世紀建築的歷史性,也將「學校內容」向外溢出到學校的前廣場。

首席建築師之一安娜·克雷奇(Ana Kreč)稱:「建築的知名度將有效影響其周邊地區。其物理的、視覺的設計語言就可被用來創造新的廣場身份,讓廣場成為盧布爾雅那公共空間和市場的城市系統的新聚點。」

「原創感覺」(Original Feelings)瑜伽室,設計:「有些地方」工作室(Some Place Studio)

「有些地方」工作室(Some Place Studio)、埃米爾·尤肯(Emil Jurcan)和 a2o2 建築事務所的集結,則呈現出第二個主題:「跳脫出單一定義的設計過程」。簡而言之,他們三個是遊走在不同功能性建築與室內設計的事務所:從咖啡廳、瑜伽室到私人住宅,這些項目的共同點皆不來自「建築競賽」,進而顯示出在今日已很少有年輕建築實踐因勝出競賽而名聲大噪。相反,他們會直接與委託人建立更為平等的關係,從而提高客戶對空間潛力的意識。

曾是克羅埃西亞「普拉卡薩」(Praksa)合作社成員的埃米爾,就提到該組織在過去就有為大眾騰出辦公室作為會議空間的經驗。而「有些地方」工作室也在紐約、維也納和柏林等地工作後發現到,所有參與建築工程的人,從客戶到施工者和承包商,都可以達成團結一致的心境。

「原創感覺」(Original Feelings)瑜伽室,設計:「有些地方」工作室(Some Place Studio)

「好的結果只能來自不同的參與者以協調的方式一起工作。」「有些地方」工作室創辦人比卡·瑞貝克(Bika Rebek)和丹尼爾·普羅斯特(Daniel Prost)提到。因此,即便項目再小,如出自他們之手的「原創感覺」瑜伽室(Original Feelings)亦有其重要性。「這些小空間設計所能展現出的是:生活文化上的巨大變化並不一定來自大型的,並在環境上有問題的項目。」

當然,有些年輕建築師仍遵循傳統的設計手法,「至少乍看確實如此。」策展人馬特夫茲表示。他解釋,因為波契瓦舍克·彼得拉諾維奇、梅爾泰利·弗拉比奇、維迪克·格羅哈和「初級」(Elementarna)這四家建築事務所的主要工作都來自建築競賽,所以他們都得在錯綜複雜的場地條件和客戶要求中尋找建築解決方案。「但因為他們都對此前提有所理解,所以才能不管計劃規模為何,仍有效尋獲解決方案。」他表示,波契瓦舍克·彼得拉諾維奇的保護和救援中心(即消防局)以及梅爾泰利·弗拉比奇的 Metalka 辦公室改造就是佳例。

圖左:特津(TRZIN)保護和救援中心,設計:波契瓦舍克·彼得拉諾維奇(POČIVAŠEK PETRANOVIČ)圖圖右:METALKA 辦公室改造,設計:梅爾泰利·弗拉比奇(MERTELJ VRABIČ)

在 2020 年完工的前者,位於特津(Trzin)市舊城區的入口。建築的外觀受傳統消防站建築的啟發,進而帶有標誌性的高塔設計(用於晾乾消防水帶)。但在建材的選擇上,卻因應功能而需要堅固性:帶有懸垂的鋁窗、熱浸鍍鋅欄杆以及同時作為結構和立面的混凝土,皆成為新空間的主導視覺性。而建築有別於印象中的鮮紅色澤,也象徵性地突破了傳統,不禁讓人聯想到建築大師扎哈·哈迪德的維特拉版本。至於現代主義大樓 Metalka 中的辦公室,則是在設計師瑪莎·梅爾泰利和馬蒂奇·弗拉比奇的巧手中化平凡的「制式感」為設計焦點。

「室內設計常被認為是建築內部的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表層。它與建築設計是分開的,也與建築物本身完全隔離。即使建築和室內在最好的情況下相得益彰,它們通常都在設計上不相關——建築先被創建,然後再完成室內。」他們解釋。因此他們就主張將辦公室內的大型櫥櫃全覆蓋上一致感的木質立面,塑造出一種分不清什麼是建築,什麼是櫥櫃,什麼僅是隔牆的視覺性。最終也成功模糊了公共和私人辦公空間的界限。

然而,這樣的設計或許會被認定為是一種「社交媒體年代」的產物,因此有可能剝削建築師們的設計功力。但誠如「有些地方」工作室所言,今日的所有新建築都會有兩個生命體:一個是實體之物,生活在它們所處的空間中;另一個則是媒體之物,存在於書籍和線上的照片、視頻和文本中。因此不管設計理念為何,「建築師的基本任務沒有改變,(我們)仍然需要創造出好的建築。」瑪莎和馬蒂奇總結道:「而相繼而來的全球性問題,只是將這項任務置於一個新的角度而已。」

文 Article / 雷捷明 Lei Jie Ming

圖 Pictures / 斯庫克藝術中心 Škuc Galler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8f5e6324a33390909e4346aa6712b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