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令」難禁老賴乘飛機?多個平台現攻略,被指鑽兩大「空子」

2024-06-25   澎湃新聞

「限高令」明令禁止「限高」人員乘坐飛機,然而還是有票務公司堂而皇之稱可為他們提供出票服務。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調查多個平台發現,不少票務公司在其社交平台帳號或短視頻平台發布可為「限高」人員出票的推送或視頻。記者以「限高」人員身份諮詢,相關公司均表示可出票。

為何「限高令」下「限高」人員乘坐飛機屢禁不止?知情人透露,雖然法律明令禁止,但目前確實有漏洞可鑽,票務公司往往會通過使用護照、境外訂票系統等方式為「限高」人員躲避系統限制,實現購票出行。

澎湃新聞注意到,「限高」人員乘坐飛機屬於違反《民事訴訟法》行為,多地曾有針對性地開展打擊專項行動。

社交平台上票務公司發布多篇為限高人員出票文章

票務公司公開稱可為「限高」人員買機票

聚會時聽朋友提起「老賴限高卻能坐飛機」的消息後,薛先生有些害怕還未向自己履行還款義務的債務人會通過這種途徑「跑路」,於是打開手機搜索相關信息,「沒想到隨便一搜『限高買機票』,就搜出來很多內容,都是可以為『限高』人員提供機票的公司,這不是違法嗎?」

「限高」全稱為「限制高消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高消費。「限高」舉措包含了限制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限制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

為了求證,薛先生自行聯繫了社交平台上的一個票務帳號,謊稱「限高」人員,想購買一張廣州飛往烏魯木齊的機票。聊天截圖顯示,對方稱可以出票,但價格是機票預訂平台顯示的兩倍多。對方還表示,「我們這邊每天很多數據在走,從來沒有被攔過,不可能存在被攔的問題的。」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薛先生諮詢的帳號為「LJ領界商旅」,其在平台上認證為機票票務代理公司,主體全稱為「成都領界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

該帳號曾多次發布「失信人員坐飛機了」「限高?失信?怎麼坐飛機旅遊?」等文章,並在其中介紹「目前國內部分省份的系統尚未更新,被限高後,可使用護照出票」等信息。文章還提示,「更多諮詢可戳評論區」。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上述平台上搜索「限高買機票」確實能搜到大量文章,其中大多數為機票票務公司,還有票務帳號將「限高買機票」的帖子置頂。評論區中有不少人表示「想買機票」「怎麼買」等,還有人稱已經成功出行。

短視頻平台票務公司稱「限制出行,機票無憂」

「限高令」被指仍有「空子」可鑽

澎湃新聞記者以「限高」人員的身份聯繫了上述平台的一家票務公司。對方添加微信後表示,「只需要提供護照首頁照片或者身份證照片,就可以購買限高人員的機票。」

記者提出想購買「杭州-烏魯木齊」的往返機票,對方很快報價6460元,但表示只能預訂「南航、國航等幾家固定航司的航線」。

究竟是如何為「限高」人員出票的?會不會被阻攔?該工作人員表示,具體操作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證出票,「我們每天都有很多單,做久了老客戶很多。這個市場非常大,每天都有新增的,而且我們這邊每天很多數據在走,從來沒有被攔過,不可能存在被攔的問題的。」

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在社交平台,在短視頻平台上搜索「限高機票」,也能搜索到不少自稱可以為「限高」人員購買機票的視頻。

記者以「限高」人員的身份聯繫了該短視頻平台一個機票代理帳號。相關銷售人員稱,他們出票靠的不是「機場關係」,而是「技術」,「我們是做國際機票的,國內的限高限制只在國內有效,我們用國外的購票就能繞開限制,『限高』對象使用護照和身份證都能購票,但護照會更好一點,沒有人查」。

他表示,購票成功後,工作人員會將電子客票發給客戶,並提前辦理好值機,客戶到機場可以不取票直接登機。他還提醒,由於託運需要信息登記,建議客戶「儘量少拿東西,用登機箱或公文包包裝行李」。

一名從事旅遊機票預訂的知情人告訴澎湃新聞,雖然「限高令」有明確禁止乘坐飛機的規定,但實際上確實存在一些「空子」可鑽。作為業內人員,他表示,一些票務公司為「限高」人員提供機票訂購服務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護照,部分法院的限高措施通常是基於被執行人的身份證號碼進行的,並沒有限制被執行人出境的措施,因此被執行人可以通過護照來購買機票,「還有一些票務會讓『限高』人補辦一個新護照,用新的護照號去買機票」。

二是通過境外系統或者境外航空公司購買機票,「目前國內民航局僅對國內的航空公司實施監管,通過境外的訂票系統就能繞過監管。有些境外訂票系統只需要提供姓名的拼音就可以訂票。」

有用戶稱「出行成功,比較靠譜」

多平台處理相關帳號,各地加強打擊

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多個平台上均有票務公司公然宣稱可以為「限高」人員購買機票,在評論區中也有不少人詢問如何購買,甚至有「限高」人員分享成功坐飛機的經驗。

針對上述情況,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上述平台,多家平台表示,對於為「限高」人員提供機票的違法行為,平台會嚴厲打擊,將加強監督和核查。此後,在多個平台核實相關情況後,多個票務公司帳號被封。同時有平台上線「溫馨提示」稱,如果涉及「限高機票」等詞彙,將會在搜索頁面提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要輕信違法服務,謹防上當受騙」。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多家航空公司,均表示正規購票渠道無法為「限高」人員購買機票,航空公司也不會與票務代理合作出票。一家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稱,「限高」人員的個人信息是直接被錄入購票系統,在購票過程中,需要輸入客戶要買的行程、姓名、證件號等,如果被徵信中心記錄在案的話,系統是提交不了這些信息的,還會有一個流程顯示是「限高」人員,根本無法出票。

她表示,即使有第三方代理機構通過其他方式為「限高」人員出票,在機場值機、安檢等手續時也會被排查出,「這一行為涉及違法行為,一經發現會被拘留、罰款」。

在打擊違反「限高令」乘機方面,各地也是不遺餘力。2024年初,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和大興機場公安分局共同建立了打擊違反限高令乘機的聯控機制。近日,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分局向大興法院通報,「限高」人員高某欲在大興機場乘機離京。收到消息後,北京朝陽法院指揮中心迅速前往大興機場,依法扣留了被執行人高某。

票務公司給記者提供的出行信息,並表示需要「護照」購票。

據了解,高某欲趁假期外出遊玩,偶然聽說能通過護照購買機票,便想冒險嘗試,沒想到在機場被查扣。對此,北京朝陽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對高某予以司法拘留15日並罰款1萬元。

2023年5月,上海法院針對「限高令」行為開展了一次升級整治行動。不僅打擊「限高」人員違法乘坐飛機行為,司法拘留72人,處以罰款41人,還以非法經營罪為標準查找相關出票平台,向公安部門移送相關中介平台、「黃牛」涉嫌犯罪線索33條。

但澎湃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仍有「黃牛」宣稱可幫「限高」人員出票。2023年8月,無錫中院曾向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提出該公司應及時對接公安出入境、邊檢等部門資料庫,實時更新包括「限高」被執行人居民身份證信息在內的個人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信息。同時,在系統中增設居民身份證件信息必填項,要求機票銷售代理人在為使用個人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訂票的中國公民提供訂票服務過程中,必須採集其居民身份證信息並提交系統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