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開始更加重視身體健康,養生便成為了大熱的話題。中醫又是中國傳統的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一門學問,所以很多人會藉助中醫這種滋補溫潤的方式達到養生的目的。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有一種用食物來獲得健康、預防疾病的養生方式,那就是食療。
食物雖然是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東西,但是食療卻要遵循中醫理論,要有正規的專家來搭配,不可以盲目進補。在十年前有一位知名度極高的「食療專家」,掀起了一股食療養生的熱潮,但是這位「專家」卻被爆出各種造假,他就是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張悟本。
在2010年一位名叫張悟本的養生專家突然知名度大增,成為了大熱的食療專家,他真正名聲大振,被大眾熟知是因為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百科全說》。其實張悟本在前一年就曾出版過一本名叫《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書籍,通過這本書籍,張悟本把自己包裝成了「中醫食療第一人」。
再加上湖南衛視廣泛的受眾和造星能力,張悟本靠著一檔養生綜藝節目成為了「食療」界的明星,他被人們稱為神醫,聲稱只靠自己的食療就可以治癒很多的疑難雜症。很多的人都排隊著張悟本挂號,當時找他看病的人已經排到了兩年後。
這樣一位大火的「食療專家」自然成為了媒體們爭相採訪和調查的對象,但是沒有多長時間,張悟本就被扒出了言論造假、身份造假、各種圈錢、巨額挂號費等等劣跡。儘管他本人巧言善辯,但是事實擺在面前,張悟本的形象一落千丈,更是被人們痛批為騙子。
張悟本最開始受到質疑,是因為他曾經在自己的書中,還有節目上,大肆宣揚綠豆、茄子治百病的言論。那段時間,張悟本的書售賣出了幾百萬冊,綠豆更是成為了人們瘋搶的食物,綠豆的價格也 急速飛升,大眾開始把綠豆當成了每天的必需品。
甚至有的人把綠豆湯當成了水喝,很多人都堅定地相信張悟本的「綠豆治百病」言論。張悟本被調查就是因為他自己提出的綠豆理論,當時因為腹痛、身體寒涼到醫院檢查的人數大增,這些人的共同點都是大量地食用了綠豆。
2010年的五月份,北京朝陽區衛生監督部門和工商部受到中醫藥管理局的委託,對張悟本的悟本堂進行了突擊檢查,結果悟本堂根本就沒有衛生許可證,而且其中的人員都沒有醫師資質,完全不具備開辦中醫館的資格。張悟本虛偽的面具開始被慢慢地揭開,「中國食療第一人」的稱號也被證實了完全是幕後的包裝。
張悟本被調查之後,媒體爆出了這位「食療專家」的挂號費每次是2000元,來找張悟本預約的人簡直就是爆滿,而且還有多交3000元可以加急的規定。據現場看病的人講,昂貴的諮詢費換來的藥方卻都是一些簡單的玉米和山藥這類再普通不過的食物,而且幾乎所有的人不論什麼疾病都開著一樣的藥方。
人們也是在媒體的曝光之後,才知道原來張悟本根本就是騙子,張悟本的「診所」也被連夜拆除,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張悟本就從大火的「食療」明星,變成了拿大眾健康行騙的騙子。
之後關於張悟本的身份學歷也被證實全部都是編造的,他自己曾表示,他的父親是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他在紡織廠當工人期間一直跟隨父親學習中醫。他曾經在北京醫科大學的夜校學習,之後還在北師大中醫專業學習,並且考取了國家的高級營養師,是有資歷的中醫專家。
但是經過調查張悟本的父親只是工廠的工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兒子有學醫的經歷,至於他說的北京醫科大學和北師大的學習經歷,兩所大學都沒有找到有名叫張悟本的學生,至於國家高級營養師更是在撒謊。
張悟本事件從開始、高潮到揭開真相,用了很短的時間,這場騙局不僅僅給人們留下的是滿滿的諷刺,更影響了一部分大眾的身體健康,更是對中醫食療的一種抹黑。張悟本之所以會被推倒台前,離不開幕後人員的包裝、媒體的推動,同時也在提醒人們不要去盲目的跟風,和健康有關的知識要多多了解,多諮詢專業人士,不要輕易地上當,平時也應該關注一些中醫的基本知識。
張悟本在2010年就因為行騙退出了公眾視線,他的行蹤也很少有人知道,在2014年時有媒體爆出,曾經轟動一時的「食療專家」張悟本因為輕微的腦梗和糖尿病住進了醫院。他向媒體表示自己進醫院是為了體檢,同時還說自己平時會通過鍛鍊和飲食保持健康。
媒體還追問他住院後有沒有繼續喝綠豆湯,張悟本則說自己的形象因為媒體全部毀了,然後把採訪的媒體趕出了病房。張悟本的結果確實是非常令人唏噓,虛偽的面目已經被撕破,不論說什麼也無法挽回自己的形象了。
張悟本事件除了是一場騙局之外,也應該給民眾敲響一個警鐘,現在我們的保健市場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很多人會因為廣告的大肆渲染對一些保健品或者是某些保健手段深信不疑,這很容易會掉進騙局中。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養生的熱度其實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健康合理的養生是非常必要的,社會和媒體也應該多多宣傳一些健康的養生方式,同時對於那些有害的養生信息應該立馬制止和嚴懲,讓大眾的健康可以得到保障。
張悟本事件牽扯的人一定是非常多的,但是不論幕後之人如何運作,這件事都是對大眾的不負責和對中醫的侮辱。也希望這種事情可以不再發生,中醫本來是一門高深悠久的學問,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凝練而成的,是中國人的瑰寶,它應該是我們的驕傲,而不是圈錢的工具。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