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可一俊遮百丑

2024-10-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圍繞這一主題,各地開展表彰活動,一批批「優秀教師」「十佳教師」「最美教師」脫穎而出。此類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在社會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另一方面則發揮了優秀教師的價值引領作用。這些教師往往師德師風高尚,同時教學成績也不差。

但是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一些地區教育教學質量發展進入高原期,為儘快實現突破,評價的指揮棒更多指向了教學成績。比如,將教師評優評先與其執教年級學科的教學成績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以中考和小學聯考成績為依據,按照排名先後順序確定優秀人選。在此種評價標準下,優秀者多是班級學生成績在這兩項考試中排名靠前的教師,沒有帶領學生參加這兩項考試或者在這場競爭中不幸敗北的教師則與各類「優秀」無緣。

其實,一線評優評先標準的改變與上級考核評價方針調整息息相關。國家對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導向始終持否定態度,但因為種種原因屢禁不止。而這種評價導向不僅在教師評優評先中存在,一些地區也蔓延到對學校的考核中。

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每年以縣域為單位進行,內容涉及各個年級多個科目,關注教育教學整體質量情況。此舉是為了給後續精準施策提供參考,但某些地區的教育管理部門卻視其為彰顯自身「能力」的機會,在學校排名、進位上下功夫,在對學校的考核中加大抽檢年級學科成績的占分比重,致使一些學校重新走上唯分數的老路。某地一次暑期市級優秀教研組評選,有些老教師就因為當年的年級抽考科目成績未排到前幾名,一年來紮實開展教研活動的成果被一票否決。相反,一些學校學生的成績排名靠前,雖然鮮少開展教研活動,榮譽卻紛至沓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單一評價體系的導向下,基層學校和教師抓學生成績的積極性提升了不少,然而弊端也開始顯現,不少學校和教師重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老路。

一直以來,無論大會小會都強調「五育」齊頭並進,管理部門平日對學校和教師的過程性檢查也如此要求,可是在開展階段性評價時卻只見成績不見其他。倡導與評價兩張皮的情況下,是遵從國家層面的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目標要求,還是屈從現實的利益導向捲成績?是堅持既做經師又做人師,踐行教育家精神,還是死磕學生成績一途?

這種以成績排名確定學校和教師優秀與否,不考慮成績取得的過程與方法的管理方式,導致苦幹、蠻幹、擠占課時和學生休息時間抓出「成績」的學校和教師走上評優評先領獎台,「三好」變「一好」現象重新抬頭。在我看來,如此「優秀」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優秀,所做努力也與國家倡導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在教育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一直是熱門話題,指向的是課堂教學改革中要將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教學環節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評價的指揮棒作用,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是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在對學校管理和教師評優評先過程中是否可以借鑑這一理念和方法,給學校和教師少一點壓力多一點空間呢?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瀏陽市沿溪鎮沿溪完小)

《中國教師報》2024年10月16日第3版

作者:王輝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745d55f03d6a55ecd11867d363fdf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