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退貨運費險」成薅羊毛新陣地,當用精細化承保堵上規則漏洞

2024-06-25     封面新聞

蔣璟璟

近日,有女裝品牌創始人公開呼籲關注「強制運費險」。記者發現,確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如何「薅運費險羊毛」的經歷。在某平台上有不少博主教大家如何「薅運費險羊毛」的攻略。用戶通過下單再退貨的方式,利用運費險的漏洞薅羊毛,賺取退貨快遞費與運費險賠償的差價,比如寄回的運費是5元,而運費險賠付是12元,那麼一單就可以賺取7元差價。數量越多,賠得越多。(中新社)

從實際案例看,確實有一些個體和團伙,利用這一規則漏洞,通過大量的退貨騙保,來大發不義之財。當然了,有人獲益,就有人受損。表面來看,承保公司出血不少,但穿透下去,受傷最深、最終買單的,無疑還是廣大網店賣家。須知,當前的電商生態下,平台對於消費者的「偏幫」達到了空前程度,網店之弱勢,無以復加。

商家購買運費險並將之作為一種「無憂保障」贈與買家,這是網店吸引顧客下單的常見做法。而大促期間,在平台的統一要求下,其更是幾乎成為行業標準配置。按照最初的設計,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操作,網店、買家、險企,都能從中獲益。然而,從實際的後果看,這一機制,顯著加劇了衝動下單、高退貨率以及「退貨騙保費」等一系列不良趨勢。失衡的,甚至是自帶漏洞的規則體系,正在加速風險暴露。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險種的設置,都是保險公司精算決策的產物,照理來說應該沒有明顯漏洞可鑽才是。但「退貨運費險」的特殊性在於,其出險率、賠付率是動態變化、劇烈變化甚至是自我強化的。也即,「退貨運費險」會顯著提高退貨理賠的機率,有業內人士透露,「電商平台退貨率60%左右」,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為了有利可圖、管控償付風險,險企不得不被迫提高保費,這又必然加大了網店負擔,可謂是惡性循環了。

值得注意的是,「退貨運費險」基本沒有實質性的核保、核賠環節,是否理賠,全憑買家心意。而一方面,在快遞企業價格戰異常慘烈的大背景下,運費「低到離譜」,其與保險賠付金的價差越來越大。諷刺的是,越是退貨多、寄件多的「客戶」,就越是能夠和快遞企業談成「超低承運價」——種種因素疊加作用,使得利用退貨運費險詐保套利成為一條有利可圖的灰色產業鏈,現狀如斯,也難怪有業內人士不平則鳴,出面痛陳疾呼。

電商,不應是一門「媚眾」的生意,退貨運費險也絕不該白白讓羊毛黨占便宜。為此求解,並不複雜,關鍵就是要消除「保費」和「理賠額」的價差,比如說以「退貨承運服務」取代「運費現金賠付」,再比如說針對特定用戶的歷史退貨機率等大數據來制定差異化、精準化的保費報價或成本分攤。很顯然,堵上套利漏洞,並無太多技術上的難度。真正難的是,平台能否走出「討好買家,苛求商家」的路徑依賴,真正從公平性、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來重構遊戲規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55a69c759c89d867e456d77913d3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