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大行情才會來臨

2023-07-25     凱恩斯

原標題: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大行情才會來臨

政治局會議大超市場預期,中國資產齊漲。

在上午聊到了發改委發布的促進民間投資積極性的政策。除了要提高企業信新心,還要活躍資本市場,提升投資者信心。現在的房子,很多人都不願意買了,那麼買什麼呢,買股票?讓大家買股票,首先要降低開戶的門檻,創業板要兩年投資經驗才能開戶,堵住了很多人。

很多上市公司的價值應該更高,有些吧股價又遲遲上不來。交易量是投資者關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像我們這麼大的一個A股股市,交易量總是徘徊在6000多億,這樣的流動量能吸引來什麼?再不拯救,恐怕有些資本現在要開始躺平了,躺平的背後就是沒有大家都沒有投資信心,昨天國家也提到如何才能提振投資者信心,信心就是讓大家從中能夠看到錢,看到了才會相信,相信跟著做能賺到錢。

有效投資

這幾年我們的投資結構出現了一些變化,一些生產性投資和民間投資被邊緣化,非生產性投資和國有投資的比例越來越多了,而生產性投資和民間投資的比例是越來越少了,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行的。

也有一些人說很多民間投資對市場的信心,沒以前那麼足了,信心的增加需要我們經濟持續改善做支撐,也需要我們在落實根本上的政策能否持續的推進,給予大家穩定的這樣一個心理預期,這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要是指望某一項政策,某一個舉措,來給民間投資增加信心是很難的,大家也都在觀望,只有看見長期的好處了,才會出手。

民間投資也不想竹籃打水一場空,要是看不見方向,你會投資嗎?我想很多人都不會,他們也想做一些有收益的投資。

前幾年國家甚至是地方政府,也提到很多次要有效投資,相比普通的投資,有效投資這種要求就更高一些,如何才能擴大有效投資?比如有效投資需要在良好的市場經濟中,在這裡生長發芽,要求在這種市場經濟里投資能夠產生盈利,投資收益可以覆蓋付出去的成本,能幫助公司或者廠商不斷的技術創新,疊代創新,能夠見到創新帶來的利潤。所以這種有效投資,不僅對利潤看得比較重,還對技術創新看的比較重,對技術創造利潤是長期的循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利潤的問題。而是一個戰略性的投資規劃。像現在的基建投資,提到了很多年,也有很多推動,具有戰略性,和市場投資具有互補性,政府就推行基建行業的有效投資。

當有效投資發揮作用之後,能不能持續盈利?這是接下來的目標,持續盈利,持續增長,不是說一年兩年的盈利,而是十幾二十幾年的盈利,我們的房地產行業里,爆雷了恆大,有好多一些爛尾項目,即便是恆大的有些項目對我們增長是有好處,但也有些是沒有的,更是不可持續的。也有一些項目,兩三年里是有貢獻的,但中期里可能就沒什麼貢獻,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拖累,浪費了大量的這種資金和機會。

另外,還要檢查我們市場,我們的市場經濟環節是不是足夠好,可以支持發揮市場主體的判斷能力嗎,當我們察覺不到市場發生變化時,市場的敏感度可以發揮分散化的這種決策機制嗎?民營資本信心的緩和,預期的改善不是一天兩天的,是長期的,因為大家更關注的是資本未來預期的收益如何。如果市場環境不好,賺不到錢,企業還會繼續干出力不討好的事麼。

哪些行業投資最不景氣?

民間投資量上不來,現在屬於比較複雜的情況,很多行業都有,也是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現在民間投資最不景氣的。

比如房地產行業,國家很多的房地產項目都是我們的民營房地產廠房做的,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多是本地的或者是本省份的房地產企業在做。房地產投資在全部投資比例上,差不多要占據三分之一的量,在全部民間投資的體量中,也有將近一半的份額。這方面的投資信心以及投資額度上不來,連帶著什麼建築裝修這類行業投資都上不來。

為什麼房地產投資信心不足?當然,像政策性上的原因,三道紅線降槓桿有些急促,或者人口、城市化率啊等等這些基礎參數的變化導致的主因是要解決房地產投資低迷的問題,這些已經不是單純靠一項政策就能刺激的。

除了房地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服務行業投資也不行,很多餐飲連鎖企業都在關門,更何況小飯店小吃店這類了,再或者是旅遊,很多個人乾的小旅遊公司已經承受不起疫情了,早就倒閉了,很難再去投資了。除非我們經濟慢慢復甦了,這些小旅遊公司慢慢的接到團了,才能繼續做旅遊。現在是很多民營的中小企業壓力很大。

現在民間的製造業投資這一塊下降的也很厲害。那麼原因是什麼?因為大家對於出口這個預期也不高,有些企業是靠著出口投資驅動的,出口越多越賺錢,越活越。這些企業可能也在等政策性的相關利好或者是相關補貼,如果沒有,或許有些企業就想轉行,或者直接躺平,一家兩家沒什麼關係,若是幾百家上千家都這樣,就成問題了,問題就大了,這是民營資本的躺平。

有些民營資本對於之後的一些政策環境,或者說在國資民資之間的這樣的一些戰略定位,內心還存在著很多的顧慮,之前我們看國家管理平台經濟的事情,有些平台資本進入到一些非經濟領域帶來的各種亂象。國家除了一些管理條例,整頓了資本的無序發展。背後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支持,覺得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壯大了觸及到壟斷等現象是可以理解的,市場總會調節的,他們覺得民營資本的手腳伸不開,久而久之一些資本開始躺平,或者說資本投資低迷。

開頭我們也提到了,我們的股市也低迷,你去看看印度的股市,再來看看我們的股市,是有很明顯的對比。

2022年的印度股市估值普遍被認為偏高,可到了今年上半年,代表印度股市的Sensex30指數漲幅達7.57%,特別的堅挺。還有美國的納指、日本的日經225指數就更不用說了,納指的反彈很好理解,今年ChatGPT的問世引發了人工智慧(AI)的火爆,不管是我們A股還是美股,人工智慧板塊都迎來了一波大漲。

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在他們經濟轉型以及升級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或者債權融資轉向股權融資。再或者科技創新。這些離不開穩定向上的股市。上市公司維持研發搞創新的事什麼?是流動性,是錢,錢從哪裡來?主要還是依靠股市,比如IPO和再融資,但如果股市持續低迷,IPO和再融資是很難進行的。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4066a63b00fc066383d8042d2c4d8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