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華四子」,17歲已驚為天人,29歲卻因貧窮自殺

2023-11-25     郭哥文化

原標題:他是「清華四子」,17歲已驚為天人,29歲卻因貧窮自殺

跳上高雲,驚人的一鳴。落下了屍骨,羽化了靈魂。

古有屈原投河自盡,後有徐志摩墜機身亡,似乎在一個動盪的年月里詩人的命運總有些讓人唏噓。

朱湘就是這樣一個人,他16歲走進清華校門,22歲去往美國留學,29歲卻在南京跳河自殺。

1904年朱湘出生於湖南沅陵。幼年的他經歷了父母的過世,身邊又有一位脾性暴戾的哥哥從小訓教,朱湘兒時的苦難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為從小周遭環境的塑造,朱湘的一生都被孤僻之感籠罩。

16歲那年,朱湘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的考入清華。

那是一個每天都有新生事物發生的地方,由於時代動盪,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出日新月異的景象。但是那個仿佛被「孤僻」注入靈魂的朱湘卻始終與這裡格格不入。

對於清華,他只留下這麼一段:人生是奮鬥的,而清華只有鑽分數;人生是變換的,而清華只有單調;人生是熱辣辣的,而清華只是隔靴搔癢。

1923年,朱湘被清華開除,原因是他違反學校制度多達27次。這樣一位人兒,即使享有「清華四子之一」這樣的殊榮也無法在這裡安放,因為在他孤僻的性格中更多的還有自傲。

兩年前,朱湘的第一部詩集《夏天》的面世就將這份孤僻和自傲展現的淋漓盡致。

開篇第一段話便是:「我的詩,你們去罷!站得住自然的風雨,你們就生存。站不住,死了也罷!」

這是出自一位17歲翩翩少年之手,「死」這種人人避諱的字眼在他的筆下竟是如此的肆意,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孩子所寫。

1925年《草莽集》的出版更是驚為天人:

葬我在荷花池內,

耳邊有水蚓拖聲,

在綠荷葉的燈上,

螢火蟲時暗時明──

葬我在馬纓花下,

永做芬芳的,

葬我在泰山之巔,

風聲嗚咽過孤松──

不然,就燒我成灰,

投入泛濫的春江,

與落花一同漂去,

無人知道的地方。

此時的朱湘年僅21歲。

次年,朱湘前往美國留學。本想著可以在美國靜心學習的他,卻在這裡遭到了西方國家對中國人的歧視。

出於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強烈的自尊心,僅僅兩年後朱湘便憤然回國,放棄了美國的學業。

大學肄業,學費流失,獎學金泡湯,朱湘就這樣第一次面臨了生活上的拮据。

回國不久,安徽大學邀請他前去任教,每月300元的高薪無疑給了朱湘重新面對生活的信心。

只不過命運的閥門旋轉的太過於快,僅僅幾個月後安徽大學再也無力支付教師們的薪水。

就這樣,朱湘再一次陷入到貧窮所帶來的困擾中,這種困擾讓他的兒子在飢餓中死去,也讓他走向「瘋癲」的絕路。

他沒有朋友,他的自傲讓他得罪了所有的人。他沒有精神支柱,唯一熱愛的詩中也只透露出他生性的孤僻。

1933年,一位衣衫襤褸的青年攜著一本海涅的詩集,手裡還拎著一個酒瓶站在了上海去往南京的郵輪之上。

郵輪漂泊在海面之上,青年朗誦著他摯愛一生的詩,喝著烈到灼口的酒,轉而便投向了大海。

關於朱湘的死,17歲的《夏天》,21歲的《草莽集》中其實早已註定,貧窮只不過打破死神進入朱湘生活壁壘的鐵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2c10e5fad373227de735e0f1e25b3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