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愛》:這部關於都市單身女性的紀錄片,「笑果」炸場

2021-12-31     名川

原標題:《「煉」愛》:這部關於都市單身女性的紀錄片,「笑果」炸場

從來沒看過《「煉」愛》這樣的紀錄片——並不是說它的拍攝手法有多麼特殊,而是片子的5個主人公讓人眼前一亮,那是各式各樣的大齡單身女性,在都市裡追尋愛,探索愛。

這通常應該是女性愛情輕喜劇的題材,從美國經典劇集《慾望都市》到近來口碑出眾的網劇《愛很美味》,單身女郎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向來是大家愛看的,可是說到單身女郎的紀錄片,卻是鮮少聽聞。

畢竟,以前看多了那些標榜著「小眾」、「邊緣」、「先鋒」這類標籤的紀錄片,它們要麼非常有深度,給人以啟迪;要麼苦大仇深,體現社會矛盾。而都市單身女性生活並不滿足以上任意一項條件,她們只是暫時還沒結婚而已。

《「煉」愛》大膽地闖入主流社會,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幾種單身女性——

其中有北漂、單親媽媽、文藝青年、精英人士等等;當單身女郎們褪去商業愛情劇塑造出來的光鮮外衣,把赤裸裸的真實面袒露出來,這便造就了《「煉」愛》的第一層化學反應:

我們會看到農村女孩紅梅為了堅持找一個比自己優秀的男人,被哥哥批評為物質女;而作為Uber中國創始團隊成員的Maggie已經爬到金字塔尖,卻也還是會擔憂下半生的幸福,千里迢迢跑去美國凍卵只為給自己買個保險;特立獨行的小月偶爾會選擇用app交友,嘗試快餐式戀愛;在家人寵愛中長大的Kitty突然被扔到殘酷的相親飯桌上被人家挑挑揀揀,那感覺是如坐針氈。

觀眾跟隨著導演的鏡頭也會慢慢發現,原來這一股單身浪潮已經在當代愈演愈烈,特別是在都市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她們都具備相當的獨立性,早已不需要用婚姻作為生活的保護傘;另一方面她們仍然遭受著種種不公的待遇: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普遍存在,關於催婚的輿論壓力更是讓女孩們喘不過氣來。她們的苦難是隱性的,輕易察覺不到,需要有人揭露出來。

於是電影取名為《「煉」愛》,5個境況迥異的女孩所共有的夢想都是愛,不一定是男女之愛,也可以是事業女性對工作的愛,單親媽媽對女兒的愛,抑或是她們對這個美好世界的愛……是這份最純粹,最無私的對於愛的憧憬,讓她們熬過艱難歲月,千錘百鍊之後並不是為了得到一個男人,而是更好的自己。

整個觀影氛圍出乎意料的好,難得有一部紀錄片能廣泛觸達普羅大眾的最敏感神經,這都要多虧主創懂得把握節奏,比如在紅梅與哥哥關於男女不同感情觀的尖銳對撞中,眼看就要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靠老父親一句「兩個失敗者的爭吵」瞬間化解,引發哄堂大笑;還有像是單親媽媽李桃碰到女兒患病,瀕臨崩潰,畫面只是點到即止,把更多筆墨放在李桃堅強生存的部分,為這個小家撐起一片天,這既讓人物立體起來,又避免片子陷入一味煽情的境地,不過現場還是有不少觀眾悄悄落淚。

酸甜苦辣,種種情緒都被浸泡在這短短97分鐘的紀錄片當中,就像女孩們的多樣人生,儘管不如愛情電視劇那般絢麗,卻多了真實的厚度。

究竟如何才能得到愛?電影並沒有給答案,到結尾5個主人公依然是單身的,但她們都笑得比從前開心。觀眾也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因而得到力量。

《「煉」愛》導演董雪瑩在映後交流時說得非常實在,拍此片的靈感就是來源於自己的相親經歷。她絕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記錄者,戒除了凝視與獵奇,因而可以和拍攝對象產生共情,引著她們對鏡頭說出埋藏在心底最深處的話,不僅是真事兒,同時也是真情,這就是一部優秀紀錄片的力量,透過螢幕感染了在座的都市男女們,令他們紛紛發言交流,熱鬧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2021藝術新作·冬暖主題影展」上看到的《「煉」愛》,這個影展已經舉辦過四屆,靠藝聯多年深耕的成熟機制可以挑選出藝術電影的最精準受眾,與創作者充分互動,避免了與主流商業電影「雞蛋碰石頭」的競爭,所以才能讓大家收穫如此完美的觀影體驗。

這也並不是說這些藝術電影需要受到特別保護,而是它們本來就有市場!《「煉」愛》的熱烈反響便是明證,如今的藝術電影早不是晦澀難懂的代名詞,很大一部分觀眾亟需看到有質量有態度的好作品,藝聯的「冬暖影展」正是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極佳的平台,滿足了觀眾,利好了院線,鼓舞了創作者,是促進中國電影良性發展,百花齊放的好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13411817_60963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