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運動會》為什麼能做到第四屆?|一群人的回答

2021-12-18     娛樂產業

原標題:《超新星運動會》為什麼能做到第四屆?|一群人的回答

作者 / 阿筆

燃起來了!

17、18日,兩天的激烈角逐過後,第四屆《超新星運動會》落下帷幕。

決賽現場,率先引入娛sir眼帘的是諾大的成都鳳凰山體育館和醒目的《超新星運動會》字眼。場館外,一眾保安和觀眾蓄勢待發;場館內,設計了射箭、籃球、攀岩、街舞等各項運動街區,看上去更酷也更潮了。

不僅如此,今年《超新星運動會》還新增了不少冰上運動,包括冰壺、冰舞、短道速滑等,為保障各項冰上運動的順利展開,節目組新增了另一個場館。儀式感和賽事感可謂很足,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製作部NOVA工作室負責人、《超新星運動會》節目製片人多曉萌認為,他們需要給藝人運動員營造足夠強的比賽氛圍,這與大家獲勝的慾望是成正比的。

此外,多曉萌還介紹到,今年《超新星運動會》籌備了近9個月時間,是歷屆最長;上上下下1000多個工作人員,亦是多曉萌所有項目中工作人數最多的一個節目。我們好奇,這檔最不像綜藝的綜藝,如何奏響「文體聯動」狂想曲?四屆了,還能怎麼玩?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圍觀現場決賽之外,隨機採訪工作人員、藝人運動員、專業教練員、觀眾、記者過後,一些屬於《超新星運動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也隨之蔓延開來。

134個藝人運動員輸與贏

過去近兩個月時間,24支隊伍,134位陽光熱血的年輕藝人,相約《超新星運動會》,共同完成15個大項、23個小項的體育競技比拼。「為家鄉而戰」的賽制,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藝人運動員們「生而為贏」的決心。

這種強烈的觀感,身處運動會現場直擊各項決賽pk,明顯來的更直接。

冰壺決賽,劉宇率先丟進大本營,歡呼聲剛落,只見何昶希第三擲直接將劉宇丟進大本營的冰壺碰出營外,高能反超,連媒體採訪間的歡呼聲也是此起彼伏;女子10米光電手槍決賽,於貞取得冠軍,採訪時說著自己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的於貞,興奮不已,整個場館亦都在為其歡呼。

像這樣的時刻不在少數。體育生甘望星在50米決賽跑出6.51s的好成績,快到整個人像在起飛;激烈視覺感更強的短道速滑,姚琛、韓佩泉均有摔倒,但仍堅持完成比賽,不僅僅是粉絲,現場工作人員、媒體等均有被他們這種拼搏的精神打動。插播一句,在現場「搖人」採訪時,保潔阿姨們告訴娛sir,短道速滑是她們最喜歡看的項目,但阿姨們比較關心韓佩泉、姚琛的摔倒有沒有大礙,「她/他們應該都很小,但是吃得起苦,很拼。」誠如冰上項目教練張丹教練所說:「我們通過這樣的節目(《超新星運動會》)可以看到,不論是藝人還是每個人,對於運動的尊重。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另一位比較特別的參賽藝人運動員——丁當,即將邁入40歲、也是今年《超新星運動會》所有參賽運動員中年齡top1。當「會有年齡困擾嗎」、「如何看待比賽輸贏」等問題襲來,丁當絲毫沒有避諱,她在群訪間大方談起自己的參賽感受,直言來到這裡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不論是參加短道速滑還是射箭等運動,整個挑戰的過程也讓她深感興趣和熱情很重要。她希望用自己的一份經歷和收穫告訴大家:只要你願意挑戰自己,年齡一點都不是問題。參與多個運動項目的硬糖少女303-鄭乃馨直言「有一個誤區是大家總是會誤以為很多運動需要從小開始練習才行,但其實不是,我24歲了,練習三個多月,也可以的。」言外之意,運動這件事,不論何時開始,都不晚。」

關於輸贏,關於如何處理好藝人+運動員的身份,管櫟和姚琛也有自己的想法。管櫟表示拋開藝人身份,參加《超新星運動會》,他們想展示的更多是一種舞台之外的全新面貌。「我們不是來走走過場,大家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努力拚搏的精神是正向的、是值得學習的。」

姚琛則坦言:不管是藝人還是任何一個人,運動這件事是全民的。「既然我們來到《超新星運動員》,那就一定會認真對待所選擇參加比賽的項目,並非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一個比賽結果,而是整個過程。讓觀眾看到,會產生一種:哎 ,他們在努力運動,努力拚搏,那我也要動起來。」末了,又略帶調侃的語氣說到,「搞不好,此刻就有觀眾覺得要去跑個800米,就很好呀。」

看完《超新星運動會》,我決定不再「躺平」!

書接前文。雖然沒有產生姚琛說的即刻想要去跑個800米的想法,但確實在看完橄欖球比賽後動了想要接觸這項運動的心,產生不想「躺平」想法也並非只有娛sir一人。不少同行的媒體在談及《超新星運動會》觀感時,都各自迸發了之後想要打卡的項目,射箭、滑雪、街舞等。

這種想法與想像也在《超新星運動會》決賽現場發生了人傳人的現象。現場觀眾珊珊從2019年就開始關注《超新星運動會》,不過今年是她第一次現場觀看比賽。對於新加的短道速滑、冰舞、攀岩運動項目,姍姍都很感興趣,她覺得比賽觀賞性很強,看完想去體驗一下短道速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姚琛短道速滑摔了之後即刻爬起來繼續比賽的瞬間,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吧。以及昨天重劍比賽也很燃,在直播運動員備戰視角的時,看到趙磊一直在練習,很努力。」

她表示很喜歡看到這些藝人運動員參加《超新星運動會》。「因為平常看到的大多都是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在這個節目可以看到他們不同的另一面,這就很有意義。」被問及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到節目組,姍姍表示:「希望《超新星運動會》可以一直辦下去,希望可以公開售票,再就是希望裁判、賽制、項目繼續向專業的、大型的賽事靠近。」

另一位同屬00後的觀眾惠惠,因為就在成都本地上學,第一次來到《超新星運動會》現場,看完就把周末想要去「滑冰」的想法安排上了。對於節目,她希望能多邀請像姚琛、甘望星這種運動細胞本身就很好的藝人參賽,強強對決,更刺激更好看。

「很多藝人運動,他們為了比賽去努力的過程,很燃。」「今年的運動項目,明顯更年輕也更專業了。」類似的話術表達,也多次出現在娛sir與現場觀眾的對話中。坦白說,《超新星運動會》確有令觀眾們看到了不少藝人運動員的另外一面。

想來,這或許就是《超新星運動會》從2018年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個不可替代的賽事IP的緣由之一。積極響應清朗行動,營造良好的藝人與粉絲的關係,充分發揮公眾人物的陽光、積極的一面,反之,也打破一部分對於公眾人物的刻板印象;此外,通過舉辦藝人運動會,踐行文體不分家,引領多元的運動方式,助力全民動起來、酷起來的健康生活。

而這些也是吸引包括鄧亞萍(總教練)、張娟娟(射箭教練)、龐偉(射擊教練)、鞏立姣(田徑教練)等在內的專業運動員們,紛紛加持《超新星運動會》的核心原因。鄧亞萍在解說時不止一次表達作為專業運動員看非專業尤其是藝人運動員,這麼血性,為家鄉去拼搏的心,別有一番感概:「激發了所有想要贏的心之外,能帶動現場、線上觀眾,積極參與進來。」

第四屆了,還能怎麼玩?

從2018年開始,四年、四屆,《超新星運動會》正在一步步成長為業內,一個不可替代的綜藝IP。不過,在多曉萌眼裡,《超新星運動會》的定義更準確來說應該是:賽事IP。「和其他IP不太一樣,《超新星運動會》是事件類的內容,重要的是要落地。」

今年還能怎麼玩?

多曉萌有一套清楚的邏輯。「調性鮮明」是今年《超新星運動會》的使命。過去的三屆廣泛傳遞了《超新星》的運動會屬性、拼搏精神。第四屆在洞察清楚超新星以年輕人為主的用戶年齡層後,不論是新增的運動項目還是運動街區,都是在此前的基礎上,彰顯更酷更潮的運動感召力,呈現這些藝人運動員身上青春荷爾蒙該有的樣子。

新增項目、打造運動社區......「我們核心想要傳遞的運動倡導依舊不變,希望年輕人能夠動起來。《超新星運動會》現在的規格,全部按照職業體育賽事的規格來配的已有的藝人運動員們創造一個個的記錄,對於大眾來講,還是有一些挑戰空間的。」多曉萌透露,在未來情況允許的話,《超新星運動會》會更進一步落地,可能會是某個時尚公園,或者街區,也計劃推出「粉絲體驗日」。不難理解,賽事+嘉年華的玩法,《超新星運動會》的想像空間還很大。

新變化就意味著新挑戰,尤其是今年的各項冰雪項目。短道速滑、冰上跳舞等對於專業性有要求,需要藝人運動員長時間的訓練。採訪中,多曉萌沒有否認新增冰上運動其中很大一層原因是為了響應和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奧會。最終選定的這些冰上項目是多曉萌和團隊在接觸過五六百個藝人,和中國滑冰協會深入探討之後,慎重作出的決定。

其中,滑雪是最早定下來的項目,最讓他們猶豫的是花樣滑冰。「確實大家對這項運動的了解程度較低,但確實美得極致。」最終參賽的都是對此感興趣、小時候多多少少練過的藝人。「也不僅僅是冰上運動,每一項運動我們都會和對應的專業協會進行深入探討:是否可行、可看、可操作,對於非專業的藝人運動員們短期內的成長狀態如何。」本質還是圍繞《超新星運動會》全民運動的倡導和主旨在做完善。

上半年大眾之於奧運會的熱潮還歷歷在目,即將到來的冬奧會,更是熱情洋溢,今年8月,國務院還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意在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另一邊,近兩年推出的體育題材的影視作品,占比逐漸提升。可以明確的是,文體聯動、融合必定是接下來的一大趨勢,而《超新星運動會》的推出,從綜藝出發,令「文體聯動」多了一個有力的著力點,3億人上冰雪、全民運動正在照進現實。更深層次的意義還在於,透過這些藝人運動員們由內而外的滲透力、影響力,輻射至更廣泛的圈層用戶,帶動大家一起運動,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9659713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