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千萬不要把這3個隱私告訴別人(深度好文)

2024-01-12     富書

原標題:人到中年,千萬不要把這3個隱私告訴別人(深度好文)

作者:逃熙(富書作者)

作家畢淑敏說:「親切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刺蝟,需要靠在一起取暖,但也需要保持一定距離。

兩個人如果都毫無邊界,事無巨細地透露隱私,那麼結局不是你刺痛我,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只有懂得保留一線,在交往中三緘其口,才能維護關係穩定,守得歲月安穩。

人到中年才明白,智者嘴上應有把鎖,不管在誰面前,永遠都不要隨意亮出這3個隱私。

自己的經濟狀況,別對外人說

《增廣賢文》中寫道:「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千萬不要輕易向別人透露自己的經濟狀況。

因為,從人性的角度講:

你太窮了,比他們窮太多,他們容易覺得你沒用,因而刻意疏遠你;

你太富了,比他們富太多,他們也容易心生妒忌,或是把你當作提款機。

正如古人所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知乎網友@禹含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自己累死累活在小縣城買了一套房,並透露給了朋友阿滴。

於是在阿滴眼中,自己就成了一個年紀輕輕就懂得致富秘訣的人。

「可以啊你小子,都買房了,也不扶扶我。」

「有什麼致富方法別忘了兄弟我啊。」

「你吃肉,讓兄弟喝點湯啊。」

阿滴此後隔三差五地給他打電話,找他要好的生意。

要不到,阿滴就在背後詆毀他,說他吝嗇小氣、為人不夠仗義,還說他是狗眼看人低。

原來在阿滴的認知里,朋友不能比自己有錢,要是朋友掙了錢,就得無償分享給他。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特別是在金錢這件事上。

面對再熟悉的朋友,也不能輕易透露自己的經濟情況。

凡事保持三分距離,保持三分神秘。

他有他費力搭建的金融大廈,你有你辛勤耕耘的作坊田地。

只要互不揭底,就依然可以在同一張餐桌上,溫柔而不失禮貌地把酒言歡。

前不久看過一個電視劇。

一個人通過多年打拚,成了富人,馬上就把家底告訴了親戚。

親戚知道後,不僅開始找他借錢,還自告奮勇到富人家當保姆,美其名曰「照顧自家人」。

結果在富人家做保姆的親戚,改不了妒忌的心態,老從富人家偷偷拿東西。

即便富人告訴她缺什麼開口就好,親戚就是不改,仍舊三番兩次偷拿東西。

最終,親戚和富人撕破臉,走的時候,親戚還不忘罵富人一句守財奴。

羅素說:「乞丐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他肯定會看不慣收入更高的乞丐。」

關係再好的人,也難免會相互比較,透露太多自己的經濟實力,反而容易讓人算計。

人到中年,更應擇言,富不炫耀,窮不自餒,把不該說的話藏在心裡,才能過得順心、活得踏實。

過往的痛苦經歷,別逢人就講

顧焱曾說:「不要抱怨太多,因為世界太忙,沒有時間聽誰訴說。」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人。

當你跟他們聊天,就會發現他們總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抱怨命運不公,訴苦過往辛酸。

其實,這種祥林嫂式的抱怨,沒有人會真的心疼。抱怨得多了,不僅聽得人厭煩,還會將未來的日子籠罩上陰霾。

作家@艾小羊家附近有一對夫妻經營的咖啡店,咖啡好喝,生意一直也很不錯。

後來,老闆娘的丈夫突發心梗死了,只留她獨自經營鋪子。

想著她一個人養家艱難,很多老顧客都更多地去她店裡喝咖啡,來照顧她的生意。

但沒過多久,去她店裡的老顧客也都不去了。

原來,顧客每次去,老闆娘就開始哭哭啼啼抱怨,說自己丈夫死得多麼慘,自己一個人拉扯全家有多麼難,咖啡店生意有多麼難做。

這些老客原本是想幫她,順便喝咖啡放鬆,但經不住她一直抱怨,咖啡喝得也鬱悶,便不再來了。

就如季羨林在《悲喜自渡》中所說:

「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愛莫能助。」

指望他人以全然的同理心理解你的痛苦、消化你的抱怨,遠不如自己默默療傷。

刺扎在心上,便結了疤;反覆扒開給別人看,傷口便難以癒合。

這世間的一個殘忍真相就是:抱怨沒有用,反而惹人嫌。

人到中年才明白, 人與人之間,很難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過往有痛,別逢人就講。

他人不會懂得你的痛苦,而長期沉醉其中的你,也將會把自己的生活推向更深的深淵。

家庭的矛盾糾紛,不要四處傳播

宋代《五燈會元》中說:「家醜,不可外揚。」

誰家的鍋底沒有灰呢,自家的事,別老向外人講。

出門在外,你的尊嚴是自己給的,對於一個家庭的醜事,講前要三思。

我有一個表姑,七八十歲了,還是很愛干涉兒女的關係,而且一知半解就喜歡四處說。

那次,表姑的兒子和兒媳吵架,氣頭上的兒媳沒有給表姑好臉色,有幾天也沒在家做飯。

於是表姑就和小區下象棋的朋友吐槽自家兒媳不孝順,說兒媳好吃懶做,不知道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後來,表姑的兒子兒媳和好了,但兒媳卻偶然間聽到,隔壁鄰居在有模有樣地學婆婆說她壞話。

受不了街坊間的流言蜚語,表姑的兒媳最終選擇了離家出走。

就如羅翔老師所說:「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逢人就說自己的家事。」

家是一個人最溫馨的港灣,親情會復原,可是你散播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一傾而難以收回。

當你修復了自家的矛盾,轉頭想要收回當初散播的醜事流言時,卻只會發現話語早已像射出去的亂箭,傷害了家人的心。

逢人就說自家的醜事,不僅會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差,也是在給自己掉價。

我有一個讀書圈的書友,平時常常一起參加圈內聚會。

但後來,我漸漸發現邀請她的人越來越少了。

一位書友告訴我,這個朋友從年初開始,就喜歡在餐桌上大講家庭瑣事,讓大家給她評理。

她吐槽自己的公婆對她不好,老公不愛回家,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理她。

最開始大家都會細心傾聽,久而久之,大家對她的素質不敢苟同。

她似乎只是想聽大家和她一起罵家人,而別人給她的真誠建議,她從來不聽。

在她的吐槽中,也暴露了她脾氣一點就著,喜歡習慣性反駁,此後便沒有什麼人邀請她了。

俗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逢人就說自己家中的矛盾,不僅容易顯得自己沒有涵養,還會在聽的人心中掉價、讓人反感不適。

只有說話留有分寸,不輕易揭露自己家庭的隱私,才是家庭與友誼共生的法寶。

《菜根譚》里講:「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

禍從口出,不管在誰面前,說話多思量,才能讓關係更融洽,讓日子更安穩。

只知逞一時口舌之快,反而容易得一世傷心之悔,莫讓隨口說出的小事,影響自己長久的福氣。

人生到中年,更應深諳人性、安穩前行,無需大富大貴,但願守口如瓶。

餘生,願你守住口、守住心,度好人生的修行。

作者簡介:逃熙,富書作者,從小鎮女孩到英國愛丁堡大學MA,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長期主義者,只想把讀書寫作這些美好的事情堅持下去,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92c363ce393dfb57391abca07ba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