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上映。
與之前新片上映的張揚不同,馮小剛此次採用側面突破的方式,沒有大張旗鼓宣傳,反倒是和徐帆參加綜藝《花花萬物》,通過秀恩愛的方式增加曝光,委婉給電影宣傳。
只可惜,這部由黃軒、楊采鈺等《芳華》原班人員重新演繹的文藝愛情片,卻走勢不佳。
到今天為止,已經上映4天的《只有芸知道》累計票房收入僅7600萬,豆瓣評分也不過6.5分,和同期的《誤殺》等一眾電影相比略顯頹勢。
不少網友認為,這部電影雖然畫面很美,可是劇情空洞,像一本流水帳寡淡無味,忽略了與觀眾的共情。
一代名導馮小剛,他的高光時刻,難道到此為此了嗎?
一代名導,也曾是小廝
曾幾何時,馮小剛是投資商眼中的票房保證,從《甲方乙方》到《老炮兒》,他貢獻了大量優質的現實意義作品,也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之為"六爺"。
只可惜,拍慣了商業片,如今轉入到文藝陣營,不僅觀眾不大適應,馮小剛本人也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
可能,如今身居高位,被眾人追捧的他,早已忘了當年的卑微和匠心。
其實,馮小剛能走到今天,成為大家眼中的名導,與其人生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
馮小剛出生在背景一個普通的小胡同家庭,由於父母離異,他自小就和母親、姐姐三個人相依為命。
但不幸的是,馮小剛的母親在離婚後一直都是體弱多病,又需要拉扯兩個孩子長大,所以一家人過得十分辛苦。
不過,母親對他卻寄予了厚望,篤定他會有嶄露頭角的那一天,"只要你有了出息,媽媽的罪就沒有白受"。
為了實現目前的夙願,馮小剛極度渴望成功,他希望能夠出人頭地,擺脫貧困,拯救自己癱瘓在床的母親。
高中時,馮小剛進入了部隊,經常籌備一些文藝晚會,這為其日後的轉業有極大的幫助。
離開部隊後,馮小剛開始在一些不知名的影視劇中做美工,一當就是5年。
幸好,多年沒有找到機會的馮小剛,終於在有幸認識了"大院子弟"鄭曉龍之後,開始逆轉人生的方向。
當時的鄭曉龍在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主抓生產,誰想進中心,都要通過他,為了討好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鄭曉龍,年輕時的馮小剛老是跟在他屁股後面跑腿,希望能夠藉此認識更多的人脈,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更多人的賞識。
為此,壓根不在意什麼尊嚴和身價,甘當電視劇中心打雜的小廝,時不時客串一下無關緊要的人物,哪裡需要往哪裡去。
因為長相瘦黑,有幾分越南軍官的模樣,他還經常會被嘲笑、挖苦,但是沒有沉溺在自尊心受挫的苦悶里。
通過鄭曉龍,馮小剛認識了人生的第二個貴人——王朔。
自此,他可謂是把馬屁精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不僅時時跟在王朔後面,朔爺長,朔爺短地稱呼對方,儼然叫成了口頭禪。
還在各種飯局上背王朔的小說,一邊背一邊夸。
有人讓他評論王朔,就用用"抬頭望見北斗星"來比喻自己遇見王朔的故事。
當時,同為京圈子弟的葉京對馮小剛非常看不起,覺得他諂媚又利己主義,所以評價他說"我認識的馮小剛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很會做人。"
但是被誇的時間長了,王朔也算相當受用,漸漸地給了馮小剛一些機會。他曾說:"如果一個人天天拍你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不過,馮小剛雖然喜歡拍馬屁,卻也是有真本事的。
當初,《編輯部的故事》劇本丟失時,王朔不願意重來一遍,這時候馮小剛自發舉薦,愣是模仿著王朔的風格寫出了七八集的劇本,從而得到了該片的編劇署名。
此後,有了王朔帶著他玩兒,機會也是越來越多。
草根逆襲,從打雜小廝成為與京圈子共同署名的編劇,馮小剛自然會遭到質疑:一個美工,是如何在短時間內一躍成為電視劇編劇?
對此,鄭曉龍在一次採訪中給出了回應:"其實當初團隊有一些認識不同意的,但是他很積極,因為背誦了不少王朔的作品,所以在語言風格上越來越像王朔,甚至有時候寫出來的東西比王朔還要王朔,於是才同意他加入編劇組。"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在吐槽馮小剛是"馬屁精",但是他只是說"我就這樣,怎麼著了吧。"
可見,對他而言,比起機遇和功名,流言蜚語根本不值一提。
之後,馮小剛一鼓作氣,與鄭曉龍聯合編劇了電影《遭遇激情》和《大撒把》。到了1993年,他更是直接升級為導演,與鄭曉龍一起聯合執導《北京人在紐約》,從此正式踏入京圈。
因為缺少其他京圈子弟所擁有的背景資源優勢,出身平民的馮小剛,更加渴望成功。為了得到更好的資源,他從來不在乎自己的面子。
和京圈的人吃飯時,他總是坐在末座,端茶送水,有時候還要負責接菜,無論對著誰都喊老師。
他從不計較這些行為被外人過分解讀,在他看來,一個普通出身的人,只能依靠有資源的人,把他們哄開心了,才能夠有得到相關資源的機會。
馮小剛也算不負眾望,獲得資源後,導演的電影《甲方乙方》,在1997年狂攬3000萬票房,並在豆瓣收穫了8.3的高分。
之後,靠著自己的實力,他獲得了王中軍的青睞。
當時,同樣是京圈出身的王中軍接連投資了馮小剛、陳凱歌和姜文的電影,最終只有馮小剛的電影賺了錢。
於是,王中軍簽下馮小剛,兩人攜手開啟了中國的賀歲片時代。
《不見不散》《大腕》《手機》等都成為了當年的現象級電影,不僅收穫了不錯的口碑,票房也是大豐收。
說起來,草根出身的馮小剛,也算是憑藉自己的實力,好好揚眉吐氣了一把。
只可惜,鮮花和掌聲來得多了,晚年他似乎也開始迷失了。
如今的大腕,化身"小剛炮"
雖然馮小剛被觀眾封為名導,可大家對其電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爆米花電影。
對此,馮小剛仍然深感自卑的,他渴望改變大家對他的固有認知。
於是,他拿著華誼的2個億,野心勃勃地拍出了《一九四二》。審查通過當天,王中軍放出豪言"《一九四二》首映過億,十億收尾。"
馮小剛本人也發布了微博:"我為此堵上之前12億影片積累的人氣,我相信我對觀眾的判斷。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輸得精光也無憾。"
可惜,事與願違,《一九四二》最終收尾票房為3.7億。更糟糕的是,因為這部影片,華誼的市值在兩天內蒸發了12億。
這下,馮小剛不淡定了,早前說的做好心理準備全是唬人,他開始炮轟觀眾不懂什麼叫好電影。
然後,隨著他拍攝的電影越來越多,怒懟的對象擴展到了影評人、電影圈同行,甚至連各大電影節都逃不開他的毒舌。
曾經低調的馮小剛,開啟了張揚的晚年。
《私人定製》的豆瓣評分低出及格線時,馮小剛連發了7條微博,怒懟影評人"從《一九四二》到《私人訂製》,你們的嘲笑和狂歡恰恰反映了你們的淺薄,我看不起你們。"
接著,馮小剛又在之後的電影宣傳活動中繼續吐槽"傻帽影評人"。不過當時著名影評人釋凡也及時回懟,表示看不慣馮小剛輸了票房就不服的心態。
到《老炮兒》剛上映時,票房僅為同期上映電影《惡棍天使》的三分之一,只有區區五千多萬,於是馮小剛點贊了《惡棍天使》的差評微博。
後來,馮小剛憑藉《老炮兒》入圍金馬影帝,卻沒有去現場,反而是讓管虎幫其代領。
據悉是因為當初徐帆憑藉《唐山大地震》入圍金馬影后時,惜敗呂麗萍,所以馮小剛直接炮轟金馬獎主席黃建業"您可以不喜歡但是別假裝內行。"
所以到自己領獎時,馮小剛反而跑去工體唱歌,就連獲獎感言也是現場發簡訊給管虎,讓其代為轉述"我以後不演電影了,隨便演個角色就把影帝拿了,這叫專業演員怎麼辦?所以我還是不演了吧"。
這話,聽起來的確狂悖!
嘗夠了演戲的癮,他繼續把重心放到導演身上,渴望有所突破。於是他拍了一部黑色幽默片《我不是潘金蓮》,並大膽採用圓形的畫面呈現方式。
只可惜電影上映時,票房不如預期,馮小剛又怒懟萬達給的排片低,還在微博上給王健林發了一篇調侃信。
對此,娛樂圈紀委王思聰表示忍不了,直接回復"說話別陰陽怪氣,聽著噁心,要是片子好萬達肯定會排,沒人和錢過不去。"
除了不能接受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質疑,在日常生活中,馮小剛也變得十分張揚。
早些年,在頒獎典禮上,趙本山正深陷涉黑風波,結果馮小剛當著眾人面,明晃晃地說出了三個忌諱的字。
這一行為,讓趙本山上來後直接作勢給他一巴掌,雖然看似玩笑,卻真真切切地表示了不滿。
而近些年,馮小剛更是擺譜。
《芳華》播出之後,女主演苗苗走紅,在一次飯局上,馮小剛不管不顧對方意見,讓苗苗當著一幫男人的面表演跳舞。
這一舉動當時就遭到了陳道明的怒斥,甚至當場飆了髒話,衝著當時起鬨的葛優喊了一句"你沒看過跳舞啊!"
對此,網友紛紛支持陳道明,認為馮小剛的行為盡顯中年男人的油膩,且不尊重人。
而他與小崔的風波,更是因為目中無人,不顧及他人聲譽,鬧了一場娛樂圈大風波。
之後,處在風口浪尖的他,仍然不顧及公共形象,在機場用餐時對著服務員大聲指責,雙手叉腰喋喋不休,引來眾人圍觀,完全沒有顧及對方是女性。
可見,從草根逆襲成名導,馮小剛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都在增長,可修養幾乎沒有與時俱進。
結語
曾經,馮小剛被《人民日報》評為"一位遊走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導演",他在電影中加入的喜劇風格和現實意義都讓整個內容更具有票房號召力。
只可惜,他用盡了半生的努力,走上了第五代導演的寶座,可是在晚年,卻過分高調,太過張揚。
不知,是因為年少時期太苦了,老年在抒發不滿,還是自始至終都是這樣的性格,愛捏軟柿子。
不論如何,他的為人處世我們難以評價,只是這電影,的確一年不如一年了。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圈外觀察室】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eLrNG8BMH2_cNUgld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