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啥都會,咋就不會談戀愛?

2019-09-18     遼寧掌上健康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在校學習棒,畢業工作好,方方面麵條件都稱得上優秀,可偏偏不會談戀愛,找不到好對象。他們有的說自己「總遇不上合適的」,有的覺得「談戀愛太難了我總失敗」,有的甚至說「談戀愛太麻煩,不如一個人過」。

可當你深究他們的成長背景時,往往會發現,他們的原生家庭沒能為他們上好「親密關係建立」這一人生的重要一課。瀋陽的心理健康專家表示,明明條件優秀卻在親密關係中屢屢碰壁的年輕人群體目前十分常見,以下這些活生生的案例或許能為有同樣困擾的人們帶來一些啟發。

不會搭訕又想認識女生

他只好去大學操場跑圈

小劉是一名剛剛畢業兩年的程式設計師,大學和工作都在瀋陽。他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擅長跟異性交流,加上大學讀的是理工科學校,男生偏多,讀大學四年幾乎都沒跟女生說過幾句話。畢業後參加工作,更是進入了一個完全沒有女性同事的部門,每天就在單位和家兩點一線之間度過,接觸異性的機會少之又少。在外人看來,小劉是名校畢業,工作靠譜賺得多,長得也不錯,不可能找不到對象。可小劉為了能多點跟異性接觸的機會,甚至每個周末跑到家附近的大學校園,去操場上跟著女生跑圈,希望能有機會跟哪個愛跑步的妹子搭上話。可惜,就算偶爾有妹子真的跟他講話,他又會緊張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專家解析

瀋陽市婚姻家庭諮詢師協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滕放表示,小劉這類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缺少異性交往的經歷,沒有經驗,性格比較內向,不會溝通。他們的父母往往也是從小告誡他們專心學習,不要把心思放在談戀愛上,把「早戀」看成大逆不道。等孩子忽然到了適婚年齡,就會手足無措,根本不知道如何同異性交往,別說談戀愛了,就連基本的搭訕都不會。見了相親對象也不知道如何表達,無法溝通,最終相親失敗。

留學碩士25歲還跟媽同床睡

找不到對象氣得打媽

李勁(化名)是一名在英國留學的碩士,從小到大都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長相帥氣,會彈鋼琴,英文演講屢屢拿獎。這麼優秀的孩子,不久前卻被媽媽帶進了心理諮詢室。李媽媽詳細向心理醫生講述了李勁的情感經歷,說他每次一喜歡上哪個女孩,女孩就會很快離開他,「總遇上這種不負責任的女孩,把孩子心傷著了」。心理醫生髮現,看診過程中幾乎一直都是李媽媽在講述,李勁很少說話。而且醫生了解到,李媽媽從小對李勁的要求就是:「你只管好好學習,生活上的事媽媽全負責。」事事包辦代替,導致李勁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缺乏關心和尊重。事實上,並非那些女孩「甩了」李勁,而是李勁無法正常與異性溝通,習慣於找一個「媽媽式」的戀人,認為對方事事都應該照顧自己。

最讓心理醫生驚訝的是,已經25歲的李勁,在家時居然還能跟媽媽同床睡。在看診時,一旦出現不耐煩、生氣的情緒,他就會直接動手打媽媽。即便如此,李媽媽還會維護李勁,說自己的孩子只是受挫折太多,傷了心,而沒有意識到自己與李勁過分親密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專家解析

滕放認為,很多獨生子女在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中,缺少對責任感、分享意識、包容心的培養,在親密關係中一直還把自己當做「小孩」,認為自己是小公主、小王子,要求異性像父母一樣關愛、照顧自己,再加上不懂妥協,不願意改變自己,不能與異性保持平等的溝通,就會在親密關係里遇到重重困難。

找個樣樣不如自己的男友

她卻還是沒躲過家暴

陳麗(化名)生長在一個有家庭暴力的環境中,爸爸從小會打媽媽,在陳麗內心中留下了陰影。長大後,她下定決心,絕不能找一個家暴者。在戀愛時,她會下意識地找一些各方面條件不如她的人。周圍人都很奇怪,陳麗明明是碩士畢業,工作能力強,長得又漂亮,為什麼會找一個大學都沒畢業,長相其貌不揚的男朋友?可陳麗說,這樣她才有安全感。但是,陳麗最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由於陳麗經常有意無意地提醒男友「不許打我」,而男友各方面條件明顯弱於陳麗,交往中處於陳麗的「光環」下,一直有心理壓力。一次喝完酒後,兩人發生爭吵,男友最終還是跟陳麗發生了肢體衝突。陳麗說:「我再也不敢談戀愛了,想找個不家暴的男人是不可能的。」

專家解析

陳麗這一類人,在心理上恐懼親密關係,又渴望親密關係。他們從小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婚姻中有矛盾、家暴、外遇等問題,孩子就會潛意識地認為婚姻是很可怕的事情,從而恐懼婚姻,恐懼親密關係。這樣的孩子,潛意識裡對婚姻是排斥的,一旦面臨婚姻、戀愛時,就會無意識地採用一些從父母那裡學到的不恰當的溝通方法,或過分猜疑、控制、退縮,導致親密關係被破壞,戀愛總是不成功。失敗後,更加深了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成了不敢談戀愛的人群。現在也有很多男女青年,經濟寬裕,生活狀態很好,旅旅遊、養養花,或者養個寵物,覺得談戀愛很麻煩,排斥婚戀關係。滕放表示,這其實是一種「不敢」的變形。他們的「不想」並非真的不想建立親密關係,而是對於親密關係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可能帶來的傷害等問題存在恐懼和排斥,沒有信心解決好親密關係中產生的問題。

建議

找到自己的「心理按鈕」

讓自己內心的「小孩」長大

心理專家介紹,成長過程中某些極其強烈的語言刺激或者場景衝擊,會成為人內心的一個「心理按鈕」。長大後,遇到類似情境,就會產生情緒性的條件反射。如何避免「心理按鈕」給人帶來的影響呢?滕放建議,成年人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問題當做自己不肯改變的理由和藉口。「原生家庭可能確實給你造成了一定問題,但你已經是成年人了,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要為自己負責。」

第一步,主動覺察。覺察自己的「心理按鈕」,主動觀察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有過度的情緒反應,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分析可能與過去的什麼經歷有關。

第二步:自我反思。自己小時候在某次不好的經歷之後,是否曾經暗下決心:「我堅決不能讓別人背叛我」。這種「內在誓言」如果能夠找到,最好以成年人的理性、成熟思維去看待思考它是否還是一句正確的話?如果不正確,嘗試改變它。

第三步:嘗試改變。如何改變?首先,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習正常的婚戀觀念、正常異性溝通方式,拋棄掉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一些不恰當的標準和方法。不把戀人當成父母。不站在兒童、受害者的角度困住自己。

第四步:接納現實。接納自己,也接納父母。很多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會覺得「父母應該負有責任,本應該給我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但是當脫離父母角色,把父母當成普通人來看待時,會發現,父母當年也只是對婚姻和情緒處理不好的兩個人,原諒父母當年做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

編輯:丁卉

綜合: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唐子勻

小編說: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懷美好,遼寧掌上健康願陪你一路同行!感謝關注,期待分享!

本平台原創作品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合作事宜請加QQ號:455919213,或撥打電話:2269083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cxqRm0BJleJMoPMpm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