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探訪「登天塔」 中國航天夢從這裡起飛

2024-10-29     千龍網

央視網消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即將發射神舟十九號船箭組合體的發射塔架也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功勳塔架。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八號,這裡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央視記者日前也登上了這座發射塔架,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國航天夢起飛的地方。

記者來到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區,我身後這座藍色的塔架是我國唯一能夠發射載人火箭的發射塔,也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它是全鋼結構固定塔,塔架主體高度75米,加上吊車和避雷針最高點是105米。塔架主要由塔體結構、迴轉平台、吊車、擺杆、逃逸滑道等組成,有12層固定平台、四組13層活動平台。

來到塔架下,首先看到一個巨大的深坑,這就是導流槽,這個導流槽有多長呢?一共有110多米。火箭轉運到塔架後就會固定在導流槽上方,導流槽裡面有一圈環形高壓噴管。在火箭點火發射時,導流槽的環形噴管會瞬間噴出大量的水,把火箭的高溫高壓尾焰迅速導向遠離發射台的地方,降溫降噪,防止尾焰對火箭和發射架造成損害。

接下來,乘坐電梯登上塔架去看一看。來到第2層的平台,在這裡可以看到有很多線路管路。這裡就是加註燃燒劑的管路,對面的就是加註氧化劑的管路,這就是長二F火箭起飛時要用到的兩種主要燃料。火箭加註是發射前最後、最大也是最具風險與挑戰的一項工作。具有高危險性、高潔凈度、高精準度的特點。長二F火箭一次加註接近450噸,易燃易爆的特性對操作要求極高,必須確保一滴不漏、萬無一失。加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歷次火箭的成功發射,對於他們來說,無不來自於膽大心細。比如,在2016年某次任務進入發射程序的時候,氧化劑加註庫房突然產生泄漏,7名加註隊友第一時間衝進滾滾濃煙中。憑藉著噴射聲音找到了泄露點,僅僅用時23分鐘就徹底排除了故障,確保任務如期發射。記者也曾經問其中的一名搶險隊員,你當時害怕嗎?他的回答令記者印象深刻,他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他能夠奮戰在航天事業的最前沿,既感光榮又深知責任重大。其實從無人飛行到有人飛行,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八號,在這座發射塔架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勇敢無畏的航天人,他們以獻身航天、築夢太空為畢生的追求,令人欽佩和感動。

乘坐電梯來到9層平台,這也是航天員進艙的通道。航天員從問天閣乘車來到塔架後,乘坐專用電梯就來到這裡。通過狹小的通道,航天員就會來到發射平台,然後他們坐在這三把椅子上等待進艙。在發射前負兩小時的時候,通過工作人員協助,航天員就是從這裡進入飛船,進行飛行前的最後準備。往上看就是逃逸塔所在的位置,而往下看就是長二F火箭所處的位置。

在這層平台上面有一條醒目的紅色指示線,這就是火箭代發段航天員應急救生的逃逸路線。火箭在點火前,如果出現了緊急情況,航天員會在護送員的協助下迅速出艙,沿著這條指示線,來到逃逸間。在逃逸間裡,這裡有一條逃逸滑道,其實逃逸滑道如同一個軟管,從9層平台至地下負一層,全長50多米。滑道內襯通過改良,航天員可以用手和腳的動作控制下滑速度。在滑道下面的出口放置有加厚的緩衝墊,能最大程度避免航天員在下落過程中受傷。從滑道往下可以進入地下掩體,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從2003年10月神舟五號發射以來,這條逃逸通道至今從未啟用過,這也說明了我國載人航天高可靠性性和高安全性。

從塔架往外看去,遼闊的戈壁大漠一望無際,乳白色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與發射塔架遙相對望,構成了托舉神箭一次次飛天的中國載人航天第一港。這座聳立在大漠的發射塔架搭起了探索浩瀚宇宙的「通天之梯」,為航天強國的夢想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cb9987e02eeef5ba5dfe6f550d74c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