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其實在二戰前,美國一直在支持日軍

2022-08-03     烽火俊赫

原標題:道貌岸然:其實在二戰前,美國一直在支持日軍

【話說軍世】二戰過程中,美國對於盟國提供了相當多的援助,尤其是當時的英國,一直到戰後重建,都是美國補血「奶」過來的,不過,實際上,並非只有盟國受到了美國的「實惠」,實際上美國和戰爭的雙方都有生意可做,尤其是日本,即便日本已經對中國發動了戰爭,美國對於日本的貿易支持仍舊沒有停止。

道貌岸然:其實在二戰前,美國一直在支持日軍

其實美國一直都是戰爭中的「投機」者,這一點從一戰和二戰都選擇最後加入戰局,不僅手握歐洲各國經濟命脈,更轉身成為了歐洲的「大哥」就可以看出一二,相比19139年二戰開始後德國在石油困境中轉向了合成油的生產,維持了燃料供應的「脆弱平衡」,而日本則完全依賴石油進口,這雖然是美日之間發生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也是美國支持日本的重要一點。

雖然美國常常以戰爭或者潛在威脅為由,對他國進行武器裝備禁運,軍用物資禁運等,但是,涉及美國自己想「幫助」的國家,這些就都是Pi了。

尤其是日本在1931年開始侵華,1937年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美國依舊保持著對於日本的貿易,而正是這些從美國獲得貿易資源,尤其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為侵華日軍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1、美國對於日本的支持都在於哪方面?

二戰前,從在1932-1940年間,日本從美國獲得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和戰略資源,還獲得了大量的貸款,1931年-1932年,日本甚至直接從美國進口了價值1.81億美元年的軍火,而這一時期,正是日本一步一步發動侵華的時間,即便是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美國對日本的出口依舊相當驚人,而其中還有大量軍用物資出口,在1937年後,日本在我們國家中發動的戰爭造成了無數的平民傷亡,美國呢?卻正在數美元。

自日本發動對華全面戰爭後,1937-1937年,美國對日本的商品出口總額年均超過2億美元,其中軍需產品的比例還在一直不斷的提升,日本1938-1939年軍火的55%軍需產品的80%都是來自於美國,1937-1940年,美日之間物資貿易總額為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的總額高達7.039億美元!

1937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2.88億美元商品中,58%為軍需產品,其中有550萬噸石油、價值248.4萬美元的飛機,戰略物資中,日本1937年進口的92.9的銅、91.2%的汽車及零件、48.5%的各種機械和發動機、41.6%的鑄鐵都來自美國。

1938年,日本從美國進口了2.39億美元商品,67%為軍需產品,實際上,這一年日本因為擴大戰爭,本土資源直接枯竭,不得不開始壓縮所用民用金屬等軍用物資資源,正是美國的物資幫助日本將戰爭繼續了下去,否者,日本根本無力繼續作戰。

1939年,實際日本從美國進口的物資中81%為軍用物資,其實當時美日矛盾已經開始激化,日本內部也就「北上」還是「南下」不斷激烈爭吵,美國也開始「限制」對日出口,然而實際上並未做什麼有效限制,日本緊急從美國購入了大量的用於生產火炮的工具機,各類汽油、特種鋼以及鎳、鎢、鈷等稀有金屬,還有大量化學藥品,,甚至於1940年,日本依舊從美國獲得了1.9億美元的軍用物資

甚至於為了避免被限制,還進口了當時價值1.5億日元的工具機,名義上是民用物資,實際上,卻用於了軍用生產。要知道,美國經常會懷疑這個或者那個將民用資源用于軍用領域,轉頭就是一個禁運或者制裁,對於日本,卻直接選擇了無視。

雖然在1938年,美國對日本實施了所謂的「道義禁運」,因為日本用美國的飛機和飛機零件進行戰爭,但是實際上,日本這一年從美國獲得了價值1745.4萬美元的飛機,比1937年高出了6倍多,同時,日本還獲得了美國的1.25億元貸款,美國基本沒提什麼要求。

反觀對於我們,同樣是1938年,我們以5年出口22萬噸桐油,好不容易才從美國得到了2500萬美元的貸款,當時的民國談判代表回憶說,不僅談判過程極其艱辛,甚至於和乞討沒什麼區別;即便到了1940年,我們以7年出售4萬噸錫,從美國貸款2000萬美元,這筆費用依舊被美國限制,只能用來購買民用物資,與對日態度完全相反。

2、美國知道對日支持用於侵略中國麼?答案是:很清楚

也許有些人會說「日本買了物資做什麼,美國管不著」等等之類的,說實話,部分「偽裝」為民用物資的工具機等還好說,直接買軍火等軍用物資,說美國管不著,這就該看去眼liang睛xin了,實際上美國是完全清楚日本在幹什麼的。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了占領我們東北的戰爭,當時的美國是完全知道這件事的,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說的是「日本為保衛日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見,對滿洲的進兵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是不能提出異議的。」這段公開講話,其實已經完全表明了美國的態度。甚至於在1938年5月4日,美國議員司克脫說:「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100萬人的時候,有54萬4千是美國資本作為幫凶而殺死的。」

但是即便如此,美國對於日本的支持實際仍未停止,1940年7月,美國名義上限制了對日本的石油出口,但實際上,僅僅是1940年8年,日本就獲得了30多萬噸美國鐵類資源,比1940年上半年的總和還要多,同樣的,日本獲得的美國石油出口許可證,同樣比1940年上半年還要多。

直到1941年7月25日,美國才動「真格」的,開始對日本實施石油和鋼鐵禁運,並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原因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日本在3天前開始進攻法屬印度支那,染指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結果到了1941年年底,日本就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

3、為何美國如此支持日本,二戰後依舊如此「寵」

美日軍隊在二戰中的猛烈廝殺,甚至於日本是唯一吃了「蘑菇蛋」的國家,二戰後,原本一貧如洗的日本,又忽然受到了美國的青睞,直接成為經濟強國,甚至於日本自衛隊的軍事裝備也是美國幫助武裝起來的,為何美國如此「看中」日本呢?

一方面,因為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作為島國與半島直面對方陸軍的韓國不同,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對於二戰前後的蘇聯,以及二戰後逐漸強大的中國,日本對於牽制蘇聯和美國在亞太部署軍事力量都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則是重要的經濟利益,二戰前的1930年代,美國在遠東的貿易中,日本占了40%,此時日本不僅是美國在遠東地區的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此時美國對外貿易中,僅次於歐洲的加拿大的第三大的「客戶」,顯然,美國並不會為了中國而「得罪」當時的日本。

現代日本的經濟幾乎完全依賴進出口,而美國則直接控制著日本經濟,相shi當ji於jiu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日本經濟和意識形態上也都更傾向於美國,因此美國支持日本,無論是全球戰略還是經濟利益等方面,都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c3a94d66f1c3a4e892adfcb36b9ab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