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事,會發生家庭的「內耗」,後果很嚴重

2022-06-11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四件事,會發生家庭的「內耗」,後果很嚴重

任何家庭,如果想得到良性的發展與建設,首先、一定、千萬要避免家庭成員之間的內耗。正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從來都不是什麼虛話,要當成頭等大事。

所有幸福與美好的生活,都是在家庭和睦的基礎上展開的。換句話說,家庭和睦,也是一切美好生活的起點。

家人之間的內耗,除了帶來無休止的折磨,破壞感情、動搖信念,再無其他。

老實說,我們常常能冷靜地認識到這一點,卻總是無法管住自己的任性。在情緒上頭的那一刻,就不顧後果了。

其實對家庭的建設,也是一場修行,我們必須先管好自己,從對自我的認識與接納中去約束自己。在自己站不住腳的情況下,生活的坍塌總是自然的、合理的,畢竟失去了支撐。

四件事,會發生家庭的「內耗」,後果很嚴重!

  • 1、情和理之間的糊塗。

只講理不講情,只講情不講理,這些都是發生家庭內耗的主因之一。家是藏愛的地方,但絕不意味著,家就不是講理的地方,完全不講道理,那就是在胡攪蠻纏,任憑自己的情感、個性、虛榮和貪婪在行事。

反過來太講理,又完全不顧家人之間的情分,就只會發生成員之間的怨恨、冷漠和疏遠。即使不生活在一起,也會在背後互相攻擊。

所以夫妻之間,婆媳之間,都應該把握好情和理的度。

別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也別總是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明白事理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到情分?只講理不講情,往往是因為自私,才要絕對捍衛自己的觀點,保證自己的利益;只講情不講理,對某件事覺得有情分就是應該的,往往是因為動了貪念。

這樣一來,家庭生活就亂套了,並且還會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講情,不是以情分去綁架對方,而是理解對方的難處;講理,不是占著自己的理而不顧情分,分度量、邏輯、原則和底線。

  • 2、互相緊密盯住彼此。

夫妻之間,家人之間,應該看向共同目標,共同利益,以及大家的優點和長處。把格局打開,看到的瑣碎就少了,計較的瑣碎就少了,即使誰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不會被大家在意,因為大家的眼睛是看向前方的。

反之,家人之間總是緊密注視彼此,生怕錯過挑剔對方的機會,那麼只能看到數不清的問題,且還會在這些問題上,內耗下去。

永遠會發現問題,並且在發現的問題中,使自己越來越狹隘,更要把目光放在對方的身上,惡性循環。

然後內部的矛盾和衝突,就隨之而起了,不能再努力於前方的目標,將重心放於前方的目標。

結果很明顯,不去努力該努力的,已經不在乎家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了,只顧著在內部互相攻擊,等徹底分出勝負的時候,就是家散的時候。

  • 3、都不願意做那個糊塗者。

過日子,誰都不能過於精明。小糊塗,是大智慧,如果你想將家庭建設得更好。

家庭生活,難免都有讓你不滿意、不痛快、不舒服的地方,凡事非要弄個究竟、搞個明白,所有的小事都會被無限放大。眼裡只有對錯,也只會以對錯去應對事實生活,性質上就屬於站到彼此的對立面。

富蘭克林說過:

「結婚前要睜大雙眼看清楚,結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婆媳之間也是一樣,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必要的事情不值得去計較。太計較,也是給自己找不痛快,讓自己的心情和心態越來越糟糕。

凡事差不多就行,差不多就是最好,得過就且過。生活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絕對高尚的,能永遠合你心意,讓你滿意。

所以不要計較太深,會裝糊塗,讓自己過得輕鬆,也讓家人感到舒適。

  • 4、拎不清。

《人性的弱點》中有一句忠告,說:「要覺得家庭是丈夫的,也是妻子的。」

做丈夫的,要覺得家庭是自己的,同時也要覺得家庭是妻子的;做妻子的,要覺得家庭是自己的,同時也要覺得家庭是丈夫的。前者可以有效保證自己的付出,後者可以有效保證伴侶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誰都無法真正地去珍惜一個只屬於伴侶,而不屬於自己的家。仿佛自己只是建設這個家庭的工具。

所以,丈夫和婆婆,不要把她當外人;女人也不要拎不清,把娘家看得比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先有接納、認可和綁定,才可能讓家人齊心、一心。哪一方拎不清的行為,都是在破壞家庭的凝聚力,分散成員之間的情感和目標。

最嚴重的地方,在於直接破壞掉家人之間共同承擔一份命運的決心。承認自己的家庭,接納自己的家庭,並愛護自己的家庭。

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永遠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習慣性推卸責任,明明是自己的問題,卻總是讓生活來背鍋,讓家人來背鍋。任何事情的結果,都不是偶然的,至少有自己一半的責任。

做好自己,許多人連自己都沒有做好,卻急於要求他人。安慰自己,只要他人做出改變,生活就一定會好起來的。

在自己不願意改變的情況下,無論誰的改變,多好的改變,都不能使生活煥發出光彩。也許我們從未意識到,可能自己,才是那個拖油瓶。

喜歡講理的人,實際上只是為了維護個人的權益,而非講道理本身,明確自己的原則。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有義務為了家庭的良性發展,而做出需要做出的改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