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鍾楚紅近照曝光,她終於成了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2021-10-23     世界華人周刊

原標題:61歲鍾楚紅近照曝光,她終於成了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孤獨可獨享,寂寞難相容。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每次讀到蔣捷的這句詩,總會兀然心驚,感慨時光於不動聲色之中,悄然改換著四季,變幻了人間。

對芸芸之眾而言,歲月殘忍,亦慈悲。尤其是當我看到61歲的鐘楚紅時,愈發覺得時間的玄妙。

61歲的鐘楚紅 圖源:鍾楚紅的微博

在一代香江女神的近照中,我們感受不到命運的獰厲之色,也窺探不到那些不堪的生命真相,在巧笑倩兮之中,她將半個多世紀的光影流年,化為餘韻悠然……

著名媒體人韓松落寫過他年少時初次看到鍾楚紅在《刀馬旦》里的造型時,那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她梳著春麗式的髮髻,側著臉,眼波里有嬌嗔、有威嚴,明艷不可方物。照片上的她,對於內地少年來說,太過洋氣,電影中的她卻光潔整齊,像一個沒有時代感的發光體,兩相結合,剛剛好。從那以後,只要看到『皓齒明眸』、『明眸善睞』之類的詞語,第一個便會想到她。」

鍾楚紅出演電影《刀馬旦》

在上個世紀溢彩流光的香江影壇,鍾楚紅與林青霞、梅艷芳、張曼玉,合稱「霞玉芳紅」。但在一眾活色生香的美人中,鍾楚紅算不上傾城傾國,卻勝在她的萬般風情,勝在她天然去雕飾的自然,勝在那份難以描摹的嬌憨。

最致命的是,在她的嬌憨里,亦兼有難以抵擋的性感。

30年前,鍾楚紅被公認為「華人世界的性感女神」, 一向眼高於頂的李敖曾撰文說:「瑪麗蓮·夢露如果一直活下來,大概就是鍾楚紅的樣子。」

但她沒有夢露的香艷,卻平添了一份混沌初開的璞質。

風情不要刻意,刻意就成了賣弄;韻味不要馥郁,馥郁就顯得浮薄。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里寫過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鍾楚紅就屬於那種「穠纖得衷,修短合度」之美,不流於妖冶,亦不失於明媚。

難怪後來倪匡也回憶說,自己當年看電影,就是為了看鐘楚紅:「那時正年輕,站在風裡,一顰一笑都是真正的美。」

雖然生就一副大家閨秀、顛倒眾生的模樣,但她卻出身清寒。

鍾楚紅少女時期照片

鍾楚紅祖籍廣東省博羅縣石灣鎮西埔村,1949年,父母遷往香港。11年後,鍾楚紅出生。

異鄉謀食,殊為不易。那時,鍾楚紅的父親經營小本女裝生意,母親是家庭主婦,一家六口,勉強度日。鍾父性格軟弱,經常受工人欺負。鍾楚紅11歲就給父親當會計,替他管理帳目。

中學畢業後,為貼補家用,懂事的她選擇了輟學,去地鐵公司打工掙錢。

雖然蒙塵於世,但這顆「明珠」還是麗質難棄。

鍾楚紅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照

1979年,19歲的鐘楚紅去參加「香港小姐」選美比賽。因不會穿高跟鞋而導致步態不夠優雅,最後未入三甲,只得了第四名。

但鍾楚紅不入流俗的美仍震撼了一貫挑剔的香港媒體,稱其為「最美艷的港姐」。

之後,鍾楚紅又去TVB試鏡,被資深前輩劉松仁賞識,引薦進入娛樂圈。

她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與劉松仁聯袂主演的《碧水寒山奪命金》。

《碧水寒山奪命金》中鍾楚紅飾演的尤佩佩

這成為她人生中的一個轉機,並由此一發不可收。1981年,鍾楚紅與周潤發共同出演影片《胡越的故事》。

此前,周潤發因為與趙雅芝合作的《上海灘》而名聲大噪,紅遍華人世界。而與當時「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周潤發搭檔,曾讓她一度誠惶誠恐。

由於長得太美,開拍之前,導演許鞍華有些擔心:「這樣的靚女,會不會和電影里越南船民沈青坎坷的命運不太符合。」

幸好,憑著不俗的穎悟力和表現力,鍾楚紅最終獲得了導演和觀眾的認可。

鍾楚紅和周潤發出演《胡越的故事》電影畫面

從《胡越的故事》起,鍾楚紅遂星途坦蕩,並開啟了與周潤髮長達十年的銀幕情侶之路。

隨著《薄荷咖啡》《男與女》《女人心》《刀馬旦》《秋天的童話》《獵鷹計劃》《伴我闖天涯》《縱橫四海》等影片的陸續上映,鍾楚紅成為香港最耀眼奪目的女星之一。

彼時,香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再發發不過周潤發,再紅紅不過鍾楚紅。

在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中,鍾楚紅有兩部經典尤值得稱道。

最為人熟知的當屬《秋天的童話》,鍾楚紅和周潤發以細膩唯美的風格演繹了一場浪漫的異國之戀,多年之後,仍令人意難忘。

鍾楚紅和周潤發出演《秋天的童話》電影畫面

導演張婉婷曾在一次談話節目中回憶,最初電影籌拍時,團隊屬意由張曼玉出演李琪,但因為張曼玉有其他片約,分身乏術。張婉婷於是建議啟用鍾楚紅,結果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

眼光犀利的張婉婷認準了鍾楚紅身上卓爾不群、可塑性極強的氣質,力排眾議,終於成功讓鍾楚紅出演了主角。

《秋天的童話》電影畫面

鍾楚紅果然沒有讓張婉婷失望。接到劇本後,她就潛心於對角色的理解與分析,把整個人都深深地嵌入其中,行走坐臥,再三摩之。人物服裝的款式再土她都肯穿,對手戲再難她都一遍遍重來,直至達到理想的狀態。

那年,《秋天的童話》橫掃多項金馬獎和金像獎提名,鍾楚紅在最佳女主角上雖然惜敗於人,但她卻用無可辯駁的實力,證明了自己是李琪的最佳以及唯一的人選。

鍾楚紅、張國榮及周潤發出演《縱橫四海》電影畫面

1991年,鍾楚紅與周潤發、張國榮合作演出吳宇森執導的《縱橫四海》。

這部洋溢著英雄情懷和浪漫主義的作品,後來成為同類影片中難以逾越的峰巔之作。

在電影里,她飾演紅豆妹妹,顧盼生輝,盡態極妍。多少人淪陷在她無形之中製造出來的、令人目眩神迷的綺幻氛圍里,走出影院時,竟還有一種莫可名狀的恍惚感。

電影里有一幕,是她和張國榮、周潤發跳探戈時的場景。她雲鬢高挽,笑靨迎人,微微昂著頭,眼神里波光瀲灩,伴著輕快的音樂,舞姿翩翩,裙裾飄飄,不止有一種魅惑天成的韻致,更兼一份可愛的俏皮,那一幕不僅成為了整場舞會的焦點,更成全了鍾楚紅的高光時刻。

難怪有人為此唏噓不已:左擁周潤發、右抱張國榮,是華語電影史上永遠不會再有的尊寵。

如今,英雄已老,美人依舊,哥哥走了18年了……

還有與她共同演繹《秋天的童話》里的丹尼(陳百強)也走了28年了。

鍾楚紅和陳百強出演《秋天的童話》劇照

除了和周潤發、張國榮搭檔過,鍾楚紅還與成龍、劉德華、萬梓良、洪金寶等諸多大腕合作過,而與林青霞、葉倩文共同出演的《刀馬旦》,堪稱「三個女人一台戲」,成為了當年文藝片票房的冠軍。

《流金歲月》電影畫面

此外,鍾楚紅還與張曼玉合作主演了電影《流金歲月》。兩個正當年的女子,青春灼灼,明艷可人。

有人說,朱鎖鎖的嫵媚世故、意氣柔情,成就了彼時最美好的鐘楚紅,而鍾楚紅當然也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朱鎖鎖。

鍾楚紅出道11年,拍攝近60部電影,每一部她都全力以赴,嘗遍苦頭。

為詮釋好角色,她摔斷過腿,屢次受傷。

最忙的時候,她一天要拍三、四組戲,夜以繼日,只有兩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因此無法回家的她,索性睡在自己的小汽車裡。

《金燕子》電影畫面

拍《金燕子》時,因為鍾楚紅飾演的是女鬼,常常要被吊在空中飛來飛去,不能吃得太飽,否則胃部會不舒服;拍完後因為長時間被縛,也吃不下飯,導致體重驟降。

「最慘的是一些刮大風的場面,但見地上沙塵滾滾,幾個強勁的電風扇向我直吹,連樹葉打在面上也有很刺痛的感覺,拍完之後,整個人像散了架一樣。」

因不願被人稱作「花瓶」,她就格外珍惜每次創造角色的機會,並竭盡全力,使之成為「立得住腳」的形象。

在《縱橫四海》里,鍾楚紅飾演的紅豆有一句台詞:

「做完這一次,我們就收山,找一個太平的地方,過平淡的生活。」

結果,一語成讖。半年後,31歲的鐘楚紅拍完了最後一部電影——《極道追蹤》,就早早地為自己短暫而燦爛的演藝生涯,划下了一個永遠的休止符。

鍾楚紅和劉德華共同出演《極道追蹤》

原因無他,只為愛情。

1987年,因為接拍一部化妝品廣告,鍾楚紅與廣告才子朱家鼎相識。那時,她已經是最紅的女明星。

1954年出生的朱家鼎,比鍾楚紅大6歲。

鍾楚紅和朱家鼎

從美國留學返港後,朱家鼎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他設計的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曾傳誦一時。

朱家鼎曾連奪廣告界「香港金帆大獎」,廣告創作所獲獎項過百,美國的《廣告時代》對朱家鼎的評價頗高。他後來成為香港乃至亞洲廣告的領軍人物。

不過與鍾楚紅初識時,朱家鼎的靈智廣告公司創辦不過4年,事業仍屬於上升期,與那些豪門世家、富賈巨擘相比,顯然天差地別。

‍‍‍‍‍‍‍‍‍‍‍‍‍‍‍‍‍‍‍‍‍‍‍‍‍‍‍‍‍

但他的紳士風度、沉穩內斂以及對她的懂得,像是迷人的陷阱一般,令人耽溺其中。

更何況,他對她的關心及體貼無人能及。

有一次,鍾楚紅動了手術。

住院期間,他對鍾楚紅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

她要吃什麼,朱家鼎就跑幾條街去買。

她想做什麼,朱家鼎就放下手頭所有事相陪。

但他對她的愛不是暫時的投入,而是始終如一的長情。

作為一代人的女神,鍾楚紅被成龍、劉德華、林子祥等人都追求過。最紅的那些年,她的身邊一直蜂縈蝶繞,但她覺得演藝圈變數太大,匱乏她最為注重的穩定性和安全感,因此均未與之共譜愛曲。

甚至有富商豪擲500萬,意欲作為交往籌碼,紅姑聞之一笑:

「500萬的確是大數目,但我多拍幾部戲就可以賺到,何必出賣自己呢?」

置身那個聲色犬馬的環境,她見慣一擲千金,只為博美人一笑的豪奢;見慣太多的虛情假意,只為漁獵伊人芳心,而生就一副七竅玲瓏心的她,又如何分辨不清慾望的嘴臉和真心的交付?

在低調戀愛4年後,1991年12月10日,鍾楚紅與朱家鼎在美國羅德島州聖百蘭天主教教堂舉行婚禮。

鍾楚紅和朱家鼎婚禮現場

婚前,二人便協議不生育。

1994年,鍾楚紅宣布正式息影。

當年日本巨星山口百惠嫁給三浦友和時,正是她的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結婚後,山口百惠就在無數影迷的一再挽留之下和萬眾不舍的嘆息聲中,毅然從演藝圈退隱。

鍾楚紅退出影壇時,也剛過而立之年,屬於她的芳華正在綻放,但,她說離開就離開了。

在她們共同的「決絕」中,皆折射出一種鮮明的人生態度: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在乎的是什麼,於是寧願為此,捨棄其餘。

德國劇作家席勒的《願望》里講,「沒有得到天上的保證,只好相信內心的聲音。」

對於演藝事業的放棄,鍾楚紅從不遺憾,她曾對媒體說:

「一個人有所得必定有所失,我是個笨女人,只能有精力做好一件事,現在我選擇的那一件事便是照顧好家庭。」

息影后,鍾楚紅在家裡學習烹飪,學習插花,總是將家裡布置得異常溫馨。

朱家鼎對鍾楚紅的廚藝嘖嘖稱嘆,曾在情人節那天送愛妻一個巨型銀杯,上刻一行英文:「最好的廚師。」

每逢丈夫的公司有重大活動,一向不愛應酬的鐘楚紅也會打扮得美麗得體,陪同丈夫出席。

那時,人人羨慕他們的鶼鰈情深,但這種幸福的日子只維持了15年。

2006年3月,朱家鼎經常感到腹脹腹痛,有時半夜還被疼醒,以致大汗淋漓。

鍾楚紅於是陪丈夫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令鍾楚紅如遭雷擊:朱家鼎被確診患上了晚期腸癌。

她遍尋名醫,去挽救他的生命。

朱家鼎做完手術後,體質變差,消化功能也大為減弱,一次性無法進食更多,鍾楚紅就每天給丈夫做5頓飯,並不斷換著花樣。

在鍾楚紅的精心調治和呵護下,朱家鼎的身體狀況大為好轉,食量增加了一些,氣色也有所改善。但2007年5月,癌細胞卻突然擴散。

僅一個多月,朱家鼎就暴瘦了20多斤。

8月24日,朱家鼎因腸癌引發肝衰竭,不幸在香港病逝,年僅53歲。

港媒有關朱家鼎病逝的報道

臨走前,他用骨瘦如柴的手拉住妻子:「對不起,我要走了,不能陪你了,你以後要堅強。」

那一刻,她淚如雨下。

她以為他們可以生生世世,結果卻連白頭偕老都未能如願。

在朱家鼎的追思會上,紀念冊里有鍾楚紅寫給丈夫的信:

「你知道嗎?你給了我人生最精彩的20年,讓我認識到人生的真善美,最寶貴的是我曾經擁有你,直到永遠。」

朱家鼎去世後,鍾楚紅因悲痛過度,患上了抑鬱症。

她杜門謝客,不吃不喝,睡眠出現嚴重障礙,晚上只要一合上眼,就噩夢頻現。

在夢中,她倉皇失措,無路逃奔,一次次長聲呼喚,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他的應答。

每每半夜驚起,卻早已是淚濕衾枕。

那時,她的頭髮脫落得很厲害,經常處於神情恍惚狀態,不過月余,她就仿佛蒼老了10歲。

目睹姐姐的現狀,弟弟妹妹們憂心不已,於是將鍾楚紅接回家,為她做美食,陪她散心,並帶她四處旅遊。

因在丈夫離世悲傷過度的鐘楚紅

2011年,鍾楚紅終於走出了悲傷的泥淖。

鍾楚紅單身後,多家影視公司邀請她復出拍戲。有導演對她說:「你現在沒有什麼牽掛了,安心出去拍戲吧,屬於你的時代又會來臨。」

有的導演甚至直接將巨額支票畢恭畢敬地奉於鍾楚紅的面前:「只要簽下合約,這張支票就是你的!」

鍾楚紅接受採訪時表示不願復出

年輕時,鍾楚紅就對物質沒有過高要求,在經歷了喪夫之痛後,她更想依心而活。

因此,面對力邀她重新出山的公司,鍾楚紅一一婉拒。

喪夫14年,如今,她仍然孤身一人。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喪偶寡居,沒有子嗣的她,是一個頗值得被同情的女人。

但實際上,她把一個人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

圖源:鍾楚紅的微博

鍾楚紅喜歡逛美術館,卻絕不是附庸風雅。

在每幅作品前,她都會認真仔細地觀賞,品味美術世界裡的氣象萬千之美。

後來,她逛美術館和閱讀英文《南華早報》的習慣,曾被很多文人雅士所熱議。

鍾楚紅在香港舉辦攝影展

鍾楚紅在香港舉辦過攝影展,展出了50幅作品。

她跟記者討論拍攝心得:「我在水塘附近拍了幾張照片。因為剛出來拍就下雨讓我有點失望了。後來,下完雨之後,陽光來了,比我想像的好,甚至比天氣好的時候更好。因為它多了一些層次,有點霧,太陽剛剛從雲層破開,那個光的顏色和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那就是我的意外收穫。」

她願意用一份善於欣賞美的心情去觀察大千世界,去感受人生百態,這讓她總是收穫頗豐:生活美景俯拾皆是,世間快樂也唾手可得。

除了熱愛攝影,鍾楚紅還在家練習書法、國畫,她的書畫作品多次受邀在大型活動中展出,好評如潮。

鍾楚紅現身公益

此外,她積極於公益慈善活動,為唇齶裂兒童奔走呼籲。熱心環保事業的她,還擔任過「地球之友」環保大使。

這些年,不斷有優秀異性向鍾楚紅示好,但在朱家鼎去世後,鍾楚紅就對外宣布,此生不再改嫁:

「曾經擁有這段婚姻,已經很完美,有誰能比他更好呢?慶幸這段愛,會一輩子陪伴我。」

良人未必難尋,但朱家鼎只有一個。

更何況,如果另一個人的到來,不能給予你快樂,不能提升你的幸福指數,而只是徒增煩惱,和不必要的心靈擁擠,那麼,為什麼不享受一個人的歲月清歡呢?

孤獨可獨享,寂寞難相容。

我曾在幾年前的一篇短文中談及對「孤獨」與「寂寞」的理解:

寂寞只是乏人陪伴,百無聊賴之狀,而孤獨則是即便在稠人廣眾之中,依然會逸出紅塵的獨自歡愉;

寂寞是空虛的產物,孤獨則是精神的歸屬;

若寂寞是身上的傷痕,那麼,孤獨則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若寂寞是天上的浮雲,那麼,孤獨則是腳下的大地;

寂寞向外需索,孤獨則自成天地。

行役於世,總有人在苦苦探求人生最好的狀態。

什麼是最好的生命狀態呢?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但我覺得,一個人能活出內心的圓融與和悅就是一種好的狀態。

先處理好與內在自我的關係,才能進而去協調與外部世界的對弈。

孤獨也好,衰老也罷,包括人生中的種種謎題,百尋而未必能破解,那麼,就權當是相伴命運而生的境遇,有時,不必逾越,只需悅納。

美人依舊,不代表她沒有皺紋,沒有時光的留痕,不代表她沒有遭遇過生活的侵凌,而是她無論經受了歲月什麼樣的洗禮,仍能由內及外散發出寵辱不驚的平和。

這份平和與優雅,不是錦衣玉食、鐘鳴鼎食之家培養出來的,也不是滿腹的戾氣和慾望能盛載的,它必源於生命的清醒與自持,更來自一份通透與達觀。

香港專欄作家黎堅惠曾說,有些老去的女明星,在照片上的表現就不對了:「因為內心深處,有些部分掉了,或死了。」

但61歲的她,仍對人世葆有靈動的、鮮活的與熱愛的靈魂。

有時,她漫步於雨後初霽的街頭,貪戀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

有時,她看到夕陽緩緩西墜,竟覺人生也可以從容如斯;

有時,她去做義工,和那些老人孩子們在一起,感受生命兩端的返璞歸真;

有時,她會抬起頭,仰望無邊的星空,輕輕地問一句:

「朱先生,你還好嗎?」文/薺麥青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6844033_61657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