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重新演繹《七子之歌》 一首想起總能讓人熱淚盈眶的歌

2021-09-22     小九說娛

原標題:李宇春重新演繹《七子之歌》 一首想起總能讓人熱淚盈眶的歌

9月21日晚上,知名歌手李宇春和來自澳門的龍紫嵐,以及小白鴿少兒舞蹈團一起登台演出,重新演繹了《七子之歌》。

在這場大灣區的中秋電影音樂晚會上,李宇春穿著藍色水晶亮片裙出場,仿佛整個宇宙的璀璨星河都在她身上流轉,而到她開口演唱到時候,也是滿含深情和溫柔。熟悉的旋律,讓聽眾們大受觸動,想起了澳門回歸時候的激動心情。

大部分觀眾聽到《七子之歌》可能都是在1999年澳門的回歸晚會上。在當年,只有九歲的澳門小女孩容韻琳唱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這樣歌詞的時候,雖然她聲音稚嫩,但依舊撥動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心弦。如今李宇春的重新演繹,讓人回想起了當時的感受,也都是非常震撼的,畢竟李宇春用自己出色的唱功將這首歌唱的更加柔情萬分,更加打動人心。

《七子之歌》最早是詩人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一組詩詞,一共有七組,如今被傳唱的最廣的一個版本就是這七組詩中的一篇:《七子之歌.澳門》。詩人聞一多之所以要寫下這組詩詞,也是因為他在23歲赴美留學的時候,也正好是中國山河破碎,烏煙瘴氣的時候,聞一多雖然人在國外,但心裡非常挂念自己的祖國,對祖國大好河山竟成了如此模樣感到憤慨難受,便在1925年3月份的時候憤然寫下《七子之歌》。

在這些詩中,聞一多把中國被奪去的幾處土地比作了失去母親的七個孩子,這種擬人的手法,非常生動和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了當時那幾座城市脫離國家懷抱後,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新回到母親懷抱的迫切心情。

隨著「五卅慘案」的發生,聞一多決定將《七子之歌》提前放在現代評論上刊發。在1925年7月發表後,便立馬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也激起了人們心中對那些無恥侵略列強的怒火,也堅定了失去土地後想要重新奪回來的決心。

歲月匆匆而過,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在1998年年底,也就是澳門回歸的前夕,再度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由中央電視台籌拍的紀錄片《澳門歲月》的導演從聞一多選集這本書里找到了這首詩,當即決定把《七子之歌.澳門》作為主題曲,並請了當時的作曲家李海鷹為詞填曲修改。

在我們如今看到的這首歌曲中,李海鷹不僅為聞一多的詩歌譜了曲子,更是巧妙的運用了潮汕歌曲的元素,轉化了詩歌里的音調,修改成為了更觸動人的歌詞,凸顯出孩子對母愛的渴望,表露出失地對想要回歸祖國懷抱的渴望。

在詞曲都寫好了後,導演更是從澳門培正中學幾千名學生中選出了容韻琳這個當時只有九歲的小女孩來演唱歌曲。當時普通話都不標準的小韻琳每天都跟著老師認真練習,逐字逐句,最後成為了《七子之歌》最早的演唱者。

1998年底的時候,隨著《澳門歲月》首映,這首凝聚了很多情感的主題歌,輕而易舉的就戳中了無數國人的心,歌曲也隨後被選為了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

在2006年的時候,「嫦娥一號」探測衛星繞月期間,也播放了《七子之歌》。2019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11歲的龍紫嵐(容韻琳同校同學)成為了《七子之歌》新一代演唱者。而如今2021年了,在這次「灣區升明月」的中秋晚會上,李宇春攜手龍紫嵐再度唱響《七子之歌》,這時候,澳門也已經回歸22年了,那些曾經為澳門回歸做出努力和犧牲的人們,此刻也應該在一起在欣慰的賞著月,賞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1371629_12011728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