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角下未來五年四大牛股

2023-10-13     凱恩斯

原標題:全球視角下未來五年四大牛股

今天10月13日,A股市場表現不佳,前夜美股下跌,美國CPI高於預期,市場預期3.6%,實際3.7%,老問題,國債收益率和CPI上漲,大家都擔心美聯儲加息,所以美股、A股都有不良反應,但我堅持認為11月不會加息,所以大家要對一驚一乍的市場波動保持平常心。 國內CPI同比持平,環比上升0.2%,溫和通脹是好事,但幅度還是小了點,畢竟,大多數投資人本來對「金九」的經濟表現有很大期待,所以預期高於數據,因此市場調整。

我們一直聚焦A股和港股,但從全球視角看,實際上這幾年科技股有新的趨勢,傳統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正在走向高台,發展正在平緩,而新的科技權貴正在形成,以下四家公司極具代表性,且其主營業務未來可見度已經有所提高,可以說會成為未來的科技新貴,圍繞這些產業的熱點炒作,也將不時在A股出現。

其一、英偉達。毋庸置疑過去數月我們對英偉達這家海外公司的討論多過A股任何一家企業,因為英偉達就是AI的核心,別看英偉達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但英偉達的崛起在我看來才剛剛開始,市場還有數十萬張H100的算力顯卡缺口,未來英偉達業績毫無壓力,擴產才是英偉達唯一的任務。

英偉達核心競爭力有兩樣:一是GPU晶片硬體優勢,二是CUDA平台軟體生態優勢。其實相對於硬體,其CUDA生態優勢更加顯著,幾乎在未來五年內看不到對手。圍繞英偉達晶片的,還有HBM存儲晶片的三巨頭,海力士、三星和美光,因為DDR沒有辦法滿足智算數據調用需求,所以HBM是剛需。而封測方面,如今台積電CoWoS的封測技術也是無可取代。所以這條線的主線是英偉達,支線是HBM存儲和CoWoS封測。國內企業多為這些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國產替代正在路上,但尚未到達。

其二、諾和諾德。諾和泰,也就是司美格魯肽,不僅僅是降糖藥,減肥藥,如今還能治療腎損傷。實際上很多疾病都是和肥胖伴生綁定,所以所有降糖藥基本上都有類似功效,有人就開二甲雙胍來減肥,同樣也是控制胰島素。那麼為什麼這些不是減肥藥呢?原因是大多數減肥藥有一定的肝腎毒性,在醫藥領域是講風險收益的,如果對身體副作用大於治療效果,那麼就不能用。所以,可以說諾和諾德挖到了金礦,這款藥很可能是近十年最賺錢的一款藥。好消息是,我國對藥物專利只承認化合物,不會因為增加一項適應症,而延長專利期,所以國內的藥企中,減肥藥概念可能在未來數年就可獲益,或者是為諾和諾德提供上下游服務,又或者是仿製減肥藥,又或者針對GLP-1靶點找到多肽類似物。但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諾和諾德,我是在八月在直播中分析的GLP-1產業鏈的上下游機會,可以回看視頻。

其三、SpaceX。同樣是創新,英偉達步步為營,諾和諾德遇到幸運之神,而SpaceX則是真的敢想敢幹。SpaceX的核心是火箭回收、星艦和星鏈。也許過去還對SpaceX有懷疑,而這幾年實際上這些技術確定性都在提高。比如火箭回收技術,30手的火箭如汽車一樣,成本肯定比一手的成本低太多。中國航天未來也要往這個方向做探索,這裡涉及的就是發射成本競爭。比如星鏈,前幾年還是有很多人反對的,但這幾年,包括6G,包括國家政策都在考慮布局天基網際網路。SpaceX的布局的確有一定前瞻性。馬斯克吹牛但能成事,也是一種天賦。SpaceX的價值主要在星鏈構建的通信生態。

其四、OpenAI。我本對其猶豫,因為我不認為OpenAI現在的ChatGPT有多麼優秀,我用過GPT4,也用過Claude2,bard,文心一言,我覺得大同小異。但我看到OpenAI的成長性,他並沒有完全定型,而是在不斷的增加功能。更為關鍵的是OpenAI實際上在締造一個基於AI的影院共生態。當前,OpenAI的熱度在下降,但這不重要,有人已經對這個工具產生依賴,成為工作生活剛需。

談這些企業,是為了讓大家買這些股票嗎?不是,我想說兩件事:

一件是宏觀的角度,歐美經濟有肉眼可見的很多問題,但歐美一直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究其原因是科技在支撐經濟,主要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給我國啟示,中國企業要學習這些外國企業的創新精神,比較遺憾的是,國內大多數科技企業採取的是跟隨,而非領導全球科技創新方向,這裡面可能與我們基礎創新不足有關。

一件是微觀的角度,投資人選擇長期投資股票的時候依然要關注生態。巴菲特看中護城河,其實護城河也是一種生態,只不過有些企業護城河是規模取得,有些是技術取得。而這四家企業的優勢都建立在技術生態之上。

生態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你用慣了A產品,就不想去用B產品,A產品的企業為了留住你,並不停豐富A產品內容,讓你離不開、甩不掉、欲罷不能。就好像iPhone,iPhone應用商城上有很多應用你花了錢,而你拍攝的照片存在蘋果雲端,如果換品牌你會遭遇很大的不便,這就是生態。

而英偉達成功受益於CUDA生態,諾和諾德從利拉魯肽到司美格魯肽,本身就是在同一個研發平台上漸進改進,受益於研發生態,SpaceX的火箭回收和星鏈相輔相成,沒有火箭回收,星鏈是達不到如此大的發射量,成本就會很高。而OpenAI的ChatGPT關鍵核心就在那配套的1000多個插件,未來ChatGPT還會嵌入識圖、畫圖功能,這種集成性一步步拓展,最終一定能夠取代人力。

最後說一下,GLP-1的炒作正在如2020年的新冠疫苗炒作一樣,如火如荼的展開,無論是新冠疫苗研發,還是GLP-1的研發,都是一樣的新一輪創新藥研發周期,這裡面都離不開CXO企業的參與,自從我們在直播中提醒GLP-1產業以來,創新藥指數已經上漲17%,依然沒有結束跡象。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77ad514dec9f1ca5918be3c4c1d9b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