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家最期待哪一對夫妻檔快快相聚,那恐怕非楊丞琳和李榮浩莫屬。
自疫情隔離以來,這對新婚還沒兩年的小夫婦,目前已經分居了432天之久,牛郎織女好歹一年也能見一次面啊喂!
而在眾人對他們的感情現狀眾說紛紜之時,楊丞琳卻在大前天發布了一條微博,揭露了和李榮浩的愛情真相。
微博里,楊丞琳略帶興奮的行文,稱明明早就說好不必再給彼此送生日禮物,李榮浩還是趕在生日前,送給了楊丞琳一黑一白,成對的麥克風。
仔細看看,握手處還有楊丞琳的英文名縮寫:R.Y。
擔心他們遲早要分手的網友們立刻說不出話來。
人家的感情恐怕永遠不會有完結之日啊,看看李榮浩送著這麼走心的禮物,心生感慨,這哪是禮物,兩支話筒上,分明寫滿了李榮浩的肺腑之言:
「全世界所有愛你的人裡面,只有我最懂你。」
懂你,就是楊丞琳與李榮浩之間的愛情真相,而這段因「懂你」而催生的愛情關係,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牢不可摧的親密了。
在和李榮浩「分居」之前,我們似乎一直都被楊丞琳美麗單純的外表所迷惑了。
認為她就是一個可愛天真的小女孩,天生要被人寵著愛著保護著的,哪怕是和李榮浩結婚,大家也總是把她當成一個需要依靠的小女生。
但事實正好相反。
從小家庭坎坷,才十來歲便背上父親超過1000萬債務,為了還債如拚命三娘一樣瘋狂接戲表演的楊丞琳,日子都是自己扛下來的。
也許正是因為小時候毫無安全感的生活,導致了她根本無法把感情都寄托在伴侶身上。
連她自己在回應網友感情和工作如何兩全的問題上,都十分坦誠地表示,她沒有側重,二者只能是一半一半。
和李榮浩「分居」的日子裡,楊丞琳參加了《浪姐2》,才第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她在事業上的野心。
她的性格和自身的長相幾乎是兩個極端。
浪姐里,作為一個踢館選手,楊丞琳不僅提前把浪姐所有人的公演都看過了,而且所有公演的舞台,她也都學會了,在現場甚至不需要練習,就能立刻自如地開跳。
平時也十分辛苦,一度被李榮浩吐槽「太瘋狂」,即使是手臂關節和腰關節發炎,也要保持自己演出的完美舞台。
不為別的,就因為她真的熱愛舞台。
以至於浪姐踢館後,她在台上表達自己對舞台的感情時,底下有粉絲大呼「李榮浩」,她當即就變了臉色皺眉頭,十分不爽地回覆:
「不是!我是以事業為先的人!」
有網友說,如果我是李榮浩,我當時就要生氣了,快1年沒見的妻子當眾否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怎麼想都很膈應啊。
所以,李榮浩才是那個最懂楊丞琳的人啊。
他懂得楊丞琳對事業固執的執著,因為他清楚事業也是楊丞琳安全感的一部分。
他懂得楊丞琳對舞台無限的熱愛,所以會在心疼楊丞琳帶傷演出的同時,也不忘說上一句:「你的演唱會真的很厲害。」
因為他懂得,所以在全網都催著他和楊丞琳快快見面的情況下,他只是默默地給妻子寄過去一對麥克風,仿佛在無聲地支持她:
「你繼續追夢,我不在乎要等多久。」
或許,這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吧。
世界上可以有很多種愛情。
愛你美麗青春的容顏,愛你溫柔平和的性格,甚至只是因為你的一個眼神,一次微笑而愛你,那些也都是愛情。
可是找一個愛你的人不難,找一個懂你的人卻很難。
愛情寶典話劇《戀愛的犀牛》的作者廖一梅,就曾經說過:「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所謂了解,就是在世界上60億人口中,剛剛好有那麼一個人,他懂得你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並且並不因這想法和自己相悖,便無法忍受。
就像李榮浩了解楊丞琳對事業的熱愛一樣,即便那可能需要他犧牲自己和楊丞琳的相處時間,他也依然沒什麼怨言。
因「懂得」而結合的人,他們的愛情,總是可以忽略世俗的眼光,突破規則的限制,只為一人而來。
如同披頭士主唱約翰·列儂,與藝術家小野洋子的愛情。
相遇時,約翰·列儂有妻子有孩子,小野洋子則是罵名與讚美並存的行為藝術家。
討厭小野洋子的人,總認為她行為瘋瘋癲癲,有傷風化,不該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日本女人應有的樣子。
她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縱然怡然自得,卻格外孤獨。
直到有一天,一個帶著圓眼睛,留著長頭髮的男人來到了她的展覽,卻當著她的面,將她其中一個藝術品里的食物拿起來吃掉了。
小野洋子當即惱怒不已,卻也在同時,注意到了這個特殊的男人。
他就是約翰·列儂,搖滾圈最負盛名的音樂人,在音樂這片迷人的土地上,只有一個約翰·列儂閃閃發光。
然而,在大膽而自負的小野洋子面前,這個在世俗意義上已經擁有成功的男人卻驀然自卑起來,他為小野洋子藝術品中呈現的直接而著迷,為小野洋子的瘋狂而傾倒。
在一場小野洋子名為《切片》的展覽中,小野洋子當著所有人的面,任由別人將自己身上的衣服一片一片地剪下來,直到自己赤身裸體,隱喻傳統語境中的女性角色,是如何被男性社會吃干抹凈的。
但眾人對她的評價,大多是「不知廉恥」,承認她作品意義超前的人,也並未完全接納她。
只有約翰·列儂,在看完小野洋子的《切片》之後,他簡直是著了魔一般的迷上了她,不僅對小野洋子發起猛烈攻勢,更是堅持要同自己的妻子離婚。
他的確懂得小野洋子藝術品中那些瘋狂的隱喻,並且和他人不一樣,他願意直視這隱喻,也能立即讀懂隱喻背後藏著的那個小野洋子。
在他還不知道小野洋子願不願意同自己在一起時,小野洋子帶著他來到自己的另一場展覽,引他站在了一架梯子前。
參加展覽的人對這架梯子,大多匆匆一眼,就轉身離去。
約翰·列儂卻是唯一一個爬上梯子,最後在天花板上,透過一個放大鏡,發現了天花板上的一張紙條上,寫上了小野洋子對要不要成為自己的女朋友這個問題的回答。
那是一個小小的「yes」。
於是,成就一段佳話。
試想一想,如果不是約翰·列儂真的懂得小野洋子,或許,他也會像大多數人一樣,面對梯子只是淺顯粗略地一看,便不再停留。
那麼,也就沒有他們二人在日後那段唾棄與祝福共存,驚世駭俗的愛情了。
儘管約翰·列儂在40歲那年,於回家時在家門口遭遇槍殺,美好時光於此戛然而止。
但此後的幾十年間,小野洋子帶著對約翰·列儂的愛孑然一身,從始至終未曾動搖,想來生命中能遇到一個知她懂她的情人,這一生,也不算有缺憾了。
互相懂得的愛情,就像在品嘗一杯調兌失衡的怪味雞尾酒。
所有人皺起眉頭的同時,只有你和他於人群中抬起頭,相視一笑,這種默契和親密,是旁人難以體會,也想像不到的快樂。
兩個無法「了解」對方的人在一起,即使再相愛,也難以跨過思想上的障礙,而兩個「懂得」的人在一起,哪怕相隔再遠,也不可能捨得放開對面那個最了解自己人。
因為懂你,是比愛你更超遠的境界。
祝你餘生漫漫,終能尋到一個懂你歡喜憂愁,悲歡喜樂的身邊人,把這冬暖夏涼,春華秋實。
一一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