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20年龍套,賠光百萬家產,90歲游本昌,給我們上了一課

2024-01-19   筆記俠

原標題:跑了20年龍套,賠光百萬家產,90歲游本昌,給我們上了一課

內容來源本文為公眾號正和島(ID:zhenghedao)原創首發,筆記俠經原公號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公號。內容有所刪減。

責編|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7990篇深度好文:4514 字 | 10分鐘閱讀

內容來源本文為公眾號正和島(ID:zhenghedao)原創首發,筆記俠經原公號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公號。內容有所刪減。

責編|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7990篇深度好文:4514 字 | 10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最近,《繁花》爆火,最讓人驚喜的是裡面的爺叔,一個「眼技」就折服了無數觀眾。

爺叔的飾演者游本昌在拍《繁花》時,已年近九旬,但他依然以極高的熱情和專業精神投入到表演中,貢獻了無數精彩瞬間。

在拍完上面那個片段後,游本昌依然止不住地流淚,感慨自己「出戲太慢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看著眼前這個青年,就像看年輕時的自己:

戲裡,爺叔曾像阿寶一樣,渴望用雙手打出一片天地;

戲外,游本昌從年輕時就秉持著對表演的熱愛,用心演繹每一個角色。

一、20年跑79個龍套,

迎來一個「大主角」

1933年,游本昌出生於江蘇泰州,據算命先生說,他活不過13歲,只有皈依佛門才能逃過一劫。

於是,游本昌父母在他6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

自從去到寺廟後,游本昌的身體逐漸好轉。等到度過了大師所說的13歲危險期,父母便把他接了回來。

年少時期的游本昌,不僅喜歡看話劇,還喜歡模仿演員的表情和動作。所以他決定考文工團。

1951年,高中畢業的游本昌成功考入南京工藝美術團。因為成績突出,第二年被保送到上海戲劇學院(當時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表演系,最後的畢業考試,拿到了第一名。

1956年,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前身「中央實驗話劇院」成立,話劇院需要招收演員,游本昌在上海排練畢業大戲《一路平安》時,被暗訪的院長選中成為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並被分配到北京工作。

然而,由於身材瘦小,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而且不擅長跟人打交道,進入劇院後的游本昌並未被重視,只能演小角色,有時甚至連台詞都沒有。

他曾這樣形容:「好像上菜似的,我不是那個肘子,也不是那個黃魚,我是那個佐料。」

就這樣,在近20年里,游本昌一直在跑龍套,塑造了79個角色。但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主角下多大功夫,他也下多大功夫。

40歲時,游本昌決心做「一件讓自己死而無憾,足以給自己人生一個交代的事情」——啞劇。但除了妻子的鼓勵和支持,沒人願意跟他干,於是夫妻兩人勒緊褲腰帶,做出了一台啞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1984年,游本昌憑藉啞劇《淋浴》登上了春晚舞台,不過四分鐘的節目卻讓全國觀眾記住了這位笑容可掬的演員。

他的出色表演也吸引了眾多導演的目光,其中就包括《濟公》的導演張戈。張戈找到了游本昌,想讓他試一試。

猶豫再三後,游本昌接下了這部戲,濟公是他飾演的第80個角色,也是第一個主角。

1985年,一首「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響徹大江南北,也讓濟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家喻戶曉,成為一代觀眾的記憶。

那一年,游本昌52歲。

許多人說,游本昌飾演的濟公神形兼具,簡直是把濟公演活了。然而,拍攝《濟公》的背後,也有不少鮮有人知的辛酸。

當時游本昌夜以繼日地鑽研劇本,幾乎每天僅睡4小時,每一場戲都力求完美,一遍不行就再來幾遍。

其中一場濟公挨打的戲,飾演衙役的演員不忍心下重手,拍出來的畫面顯得假,只能一遍遍重來。為此,游本昌被打了12輪,回去後疼得幾天沒法起身。

還有濟公吃肘子的一幕。當時天氣炎熱,肘子已經發臭,為了拍攝順利進行,他忍著噁心「大快朵頤」:「我要把這種好吃的味道演出來。」

這段演技超群的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示範,被北京電影學院納入了表演教材,成為無數演員學習的典範。

可這些苦,在游本昌看來都只是對演戲最基本的尊重。

憑藉濟公一角,53歲的游本昌獲得第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2021年,他獲得中國國家話劇院「終身榮耀藝術家」稱號。

1991年,盛名之下的游本昌卻突然拒絕了不少邀約,業內漸漸地也不再找他,甚至有人說他「耍大牌」……

二、30年,繁花未落

真實原因是,1991年游本昌的妻子被查出癌症,為了照顧妻子,他推掉了大量戲約。直到妻子病情好轉,才復出演戲。

但前後也只是接到了一些「小角色」,火過之後依舊默默無聞。

2009年,他自導自演了電視劇《了凡的故事》,寫一個人在苦悶沉淪的時候,得到高人指點,重振精神,為大眾造福並改變命運的故事。

這個故事並不遵循當時爆款影視劇的路徑,幾乎賠光了他的家產。

游本昌卻說,「這錢是濟公給的,賠了也沒什麼。《了凡》是為了觀眾而拍。只要有一個人從中得到啟發,我就滿足了。」

到了76歲,游本昌還在「折騰」,為了拍話劇《弘一法師》,賣掉了一套房。

他說:「劇作者看不到商業價值就不幹了,我想的不是商業價值,弘一大師是我們的先輩,要弘揚,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耀。」

80歲高齡時,游本昌為了這部話劇住進寺院體驗生活,親自管理24個人的團隊,從劇本到排練全面操持。

經過長期打磨,話劇《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終於在2010年杭州虎跑寺首演。這裡正是濟公圓寂、弘一大師出家的寺廟。

結果,三場演出下來,他賠上了百餘萬,引來眾人不解與嘲笑。

「藝術有一種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分享,分享不是來自票房,是來自你內心最深的對生命的敬仰。」

隨後,游本昌帶著自己的話劇團隊,開啟漫長的全國巡演。除了北上廣深,他們去的更多是二三線城市。

到2018年,這部話劇已經演出一百多場。在近10年間,游本昌一直堅持和年輕演員一起排練,即使摔成骨折也要帶著繃帶上台。

正是這般對藝術的追求,終於在濟公之後,游本昌迎來了爺叔這個「大角色」。

在《繁花》劇組,游本昌已年近九旬,仍然每天工作近10個小時,即使到了晚上身體很疲憊,只要沒有他的鏡頭就堅持為其他演員搭戲。

游本昌的肺活量比常人小很多,邊說台詞邊做動作會喘不過氣,其他演員勸他分開拍攝,但游本昌認為分開拍的效果不如一條過。

大家在鏡頭前看到的爺叔精神矍鑠,其實每次關機後,游本昌都會撫著胸口坐在那裡喘氣。

為了角色的真實性,在吃飯的戲裡他將肉掰碎了吃,旁邊的人以為是他牙口不好,他說他現在飾演的是上海的爺叔,不可以大口吃肉,否則就變成了濟公。

這是游本昌對事業的尊重,也是對藝術的追求。

2023年3月,游本昌以90歲高齡出席了2023電視劇品質盛典,獲得「品質巨匠」榮譽。領獎時,他戲稱自己步入了「90後」的行列,演員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老爺子的精力和體力確實令人佩服,更難得的是有著一份赤子之心:

「我是喜歡迎接挑戰的,也許以後還會提高!能活到90歲,擊敗99.5%;90歲還能演戲,擊敗99.99%;演得很好,擊敗99.99999999%。」

三、濟世為公,自在其中

在2023電視劇品質盛典上,游本昌送給年輕演員7個字——以文藝化導人心。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一刻不能忘,時刻準備著。」

怎麼理解這幾個字?橫著看是「以藝導心」「以文化人」,還可以是「以心導藝」「以人化文」。

茗山法師給游本昌的贈字

1991年,游本昌去西藏演出,兩個藏族小孩為游本昌獻上了哈達。孩子們說剛看完了藏語版的《濟公》,沒有看夠,問游本昌還能不能繼續拍續集。

收下哈達,游本昌對兩個孩子鄭重承諾:「好,回去之後我一定拍。」

游本昌說,演員的夢想就是獲獎,而這兩條哈達是他得到的最高獎項,「我覺得死而無憾了」。

為此,他特意成立公司,籌拍續集《濟公遊記》。當時,大部分電視劇都會找華貴的酒店做首發,游本昌卻帶著《濟公遊記》首先來到少管所。

因為他當時看到一則少年犯罪的新聞,心有戚戚,便希望濟公懲惡揚善的精神,能夠感化迷途的孩子。

「濟公濟公濟世為公,濟世為公其樂融融,以我為重煩惱重重,真心濟公自在其中。」這是他的悟道,更是他始終踐行的藝術觀念。

拍攝《濟公》續集時,游本昌除了演戲,還主動幫助導演、道具師、化妝師等,然而他本人的片酬只有每集120元。

游本昌從不追逐金錢,卻將大部分精力用在戲劇美育教育上,他希望通過戲劇讓觀眾感受到真善美。

2008年,他開始在北京史家小學免費開設表演課,方寸講台一站就是八年。後來他成立藝術團,招收落榜的表演生,免費培訓貧困藝術生,給夢想多一個機會。他說,「學校不要你,爺爺要你。」

2017年,游本昌藝術團開辦了「濟公學堂」,並在杭州舉辦了第一期青少年德藝特訓營。令人意外的是,開營第一天游本昌就宣布所有學費全部退還,特訓營變成了公益訓練營。

孩子們雀躍不已,他也很開心,因為他能「感受到一種自在,一種感恩心的回饋,一種因果,這是最大的幸福。」

在這個表演班上,針對「多動症」兒童和部分頑童,他都能耐心教導,因材施教。結業後,家長和學生都感慨,短短几天,「每一個孩子竟然都那麼開心」。

游本昌也長期活躍在公益事業中,關注社會話題,成立濟公公益基金會,參與扶貧工程,積極參加各種義演活動,為公益事業慷慨解囊。

「看見,一場來自遙遠鄉村的演出」

尤其是涉及到兒童教育成長相關的公益項目時,更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儘管年事已高,依然為之奔走助力。

在一次濟公公益基金會的義捐活動上,他分享了自己的初心:「我做這個事,就是為了感恩。以文藝化導人心,讓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是我的願望,到農村去教育孩子們,這是有意義的事業。」

許晉杭是游本昌的學生之一,後來成為游本昌的經紀人。他曾撰寫《夢想不會太晚:「濟公」游本昌的智慧人生》,在這本可視為游本昌傳記的書中,許晉杭談到了無數動人的細節和耐心的教誨。

游本昌的教,從來不是停留在口頭的話術,而是以身作則,近70年時間,每天堅持練功。

他認為,演員的身體是為了演戲服務的,他本人沒有養生的意識,但為了在拍戲時保持身體的柔韌性和可塑性,讓身體能夠駕馭角色,他強迫自己堅持鍛鍊。這樣,熒幕上就能看到精神矍鑠的「爺叔」。

有師如此,夫復何求!許晉杭在書中頻頻慨嘆老師的好,「是您讓我們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無常的人生」。

四、結語: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2016年,游本昌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成都,準備開發自己的自媒體號。游本昌對合作團隊提的要求是,用作品說話,通俗而不庸俗。

後來,網際網路上興起一則謠言,說游本昌晚景淒涼云云。他便在網上發短視頻澄清,點擊量突破千萬,老爺子一不小心成了網絡紅人。

後來,他活躍於各大社交平台,稱網友們為「親愛的娃娃們」,網友則稱他為「濟公爺爺」。

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他的答疑解惑和節日祝福,看到他分享的工作日常和傳播傳統文化。九旬老人,童心未泯,而那顆童心是他自少年時代便確立的決心——「我還有能力,我想回報給國家和人民。」

從默默無聞到《濟公》爆火,游本昌跑了20年龍套,從《濟公》到《繁花》,游本昌走了35年。

這是歲月的歷練,此時游本昌已是90歲高齡,可他依然處在表演的黃金時期。

也許,回望游本昌一生的創作,能提到的具體角色並不多,但他相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對每一個角色都傾盡心血去做。

如此幾十年,方能成就那幾個所謂的「大角色」,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演員」。

很多年前,游本昌在採訪時說道:「我不是喜劇演員,我其實是一個性格演員。」他說他享受把全身心投入到角色里的過程,享受生命的新生。

這恰似很多年前他拍過的一部電視劇原著——《了凡四訓》里的一句話: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