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再賣豪宅,恆大汽車奮力翻身

2022-10-14   英才雜誌

原標題:許家印再賣豪宅,恆大汽車奮力翻身

本文作者 | 張延陶

近日,中國足球衝出亞洲的功勳主帥米盧再次到訪中國,光陰荏苒,無限感慨。

如果說還有哪項可以與衝出亞洲匹敵的成就,那一定是曾經廣州恆大取得的赫赫戰功了。從首度捧起中超聯賽冠軍獎盃,到成為第一個亞冠聯賽的中國冠軍球隊,再到成就八冠王偉業。廣州恆大在中國男足貧瘠的榮譽版圖中留下了諸多高峰。

宣布跨界造車,全國跑馬圈地,規劃百萬產能,恆大造車接續足壇神話,似乎要以氣吞山河之勢後來居上。

然而這一切「高舉高打」隨著恆大房地產生意的身陷囹圄,戛然而止。近日,汽車量產,樓盤復工的消息從官方渠道釋出,隔岸觀火的球迷不乏感嘆許家印王者歸來者,但熟悉汽車行業激烈競爭的人們更多的則是笑言許家印只是再現賈躍亭的「下周回國」。

巨額債務懸頂的恆大在燒錢造車的賽道上並未熄火,只是翻身何談容易?

艱難量產

多年以來,屬於中國男足的高光時刻屈指可數。如果這中間有一座豐碑,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一定當仁不讓。如今以全華班陣容掙扎在保級區的廣州恆大足球隊即將迎來亞冠奪冠十周年,不禁感嘆,河東到河西的時間大大縮短,曾經的世界級俱樂部如今境遇令人唏噓。

但近期,一些積極消息相繼釋放,這讓支持廣州恆大的球迷似乎看到了球隊重整河山的的希望——9月21日,恆大集團更新了季度消息。報告顯示,恆大706個保交樓項目當中,已經復工的有668個,復工率達到95%;9月16日,恆大集團在官網宣布,恆大汽車的「恆馳5」在天津工廠正式量產,預售價17.9萬元。同時,恆大汽車在港交所發表公告稱,「恆馳5」將於10月開啟交付。

為何恆大汽車僅僅憑藉「量產」就能博得如此巨大的關注?

時間還要回到2018年,彼時恆大「宇宙第一大房企」的光環奪目,許家印仍位列中國富豪榜前三。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自2015年迎來爆發元年後,一躍成為產業投資風口。

許家印決定跨界造車,借投資賈躍亭的FF,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而短暫的蜜月期後,恆大失去了對FF的耐心,出師不利。隨後從2019年開始,恆大自掏腰包,全球掃貨,發起了一宗又一宗的收購。並最終高調宣布:「要開闢一條和全世界車企不一樣的造車路。」企圖構建起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2020年恆大汽車一口氣發布六款新車,許家印揚言要做到世界第一。

按照規劃,三年投資450億元,並在中國、瑞典等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同步研發14款新車型」2020年,恆大汽車規劃每個生產基地的首期產能為10萬輛/年,2-3年規劃總產能為100萬輛/年,10-15年的規劃總產能為500萬輛/年。

除了產業上的瘋狂布局,恆大也利用「鈔」能力,於2018年以144.9億元人民幣入股新疆首富孫廣信旗下的廣彙集團,取得40.964%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可以說,恆大宣布造車之初,就把比亞迪和吉利這兩家自主品牌龍頭做了十多年的事復刻了。而恆大宣布跨界造車後,市值也曾一度超越國內車企龍頭上汽集團。雖然與PPT展示不同,恆大汽車早早就已亮相,但直到宣布今年10月交付,恆大汽車已經讓人們足足等了3年有餘。然而100萬輛的產能如今還未真實產出交付,資本聯姻的成果也沒有最終鞏固。

伴隨著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恆大造車的進程也急轉直下。

2021年的上海車展上恆馳汽車一口氣發布了9款新車。但除了恆馳5真實可期,其他的8款甚至被拍到被抬撤展台。

另外公開數據顯示,僅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的一年時間內,恆大汽車的關聯企業總計被執行金額超過7億元。其中恆大新能源汽車(天津)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4.257億元。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9553萬元,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472萬元。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執行總金額1.97億元。在不完全統計下,恆大汽車關聯企業近一年內被執行總金額超7億元。這還不包括未完成的關聯企業數百起訴訟中是否還有未執行案件。

高開低走的恆大汽車在前期給予了市場太高的期待值,然後急轉直下後,卻似乎無力支撐資金密集型的汽車產業投資。這也無怪9月16日,恆大集團官網宣布,旗下恆大汽車首款車型恆馳5,在天津工廠正式實現量產,並將於10月份開啟交付後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響。與此同時,恆大汽車還宣布,恆馳6將於明年上半年量產,恆馳7將於明年下半年量產。

內外困境

有錢「難」使鬼推磨,是當前造車行業的現狀,在有限的政策東風吹拂下,卻引來了蜂擁而至的資本、人才。機遇當然難得,但競爭與風險也與美好的預期呈反相關關係。

恆大造車首先要克服的是房地產對於企業自身的拖累。而近日,著名經濟學家魏傑的一次演講卻加深了市場對於國內房企的憂慮。

他認為,過去房地產企業基本都是高槓桿、高周轉,借錢拿地,不斷鋪攤子來維持發展,這個模式必須調整,調整以後才能保證產業健康發展。這件事做起來難度很大,因為從高槓桿高周轉轉向常態化難度很大的,不是那麼容易。

而歸根結底,房子賣不掉是恆大面臨的最大困境。放置在「市場是一切問題的根本」這一樸素真理當中,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是買方市場,供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由此不難看出,恆大的基本盤之劫似乎並不好解。好消息是,許家印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還錢。近日,許家印擬掛牌出售倫敦的一棟超級豪宅的消息甚囂塵上。而在此之前,其位於香港、深圳、廣州的豪宅以及私人飛機都紛紛擺上展架。有消息稱,許家印已透過變賣個人資產或質押股權等方式籌集資金,累計已向恆大集團注入超70億元的現金。

由此可見,除了個人資產的騰挪,恆大未來大機率還會進行出售股權、引入戰投的行為。與此同時,許家印還多次喊話「保交付」。今年9月12日,恆大集團召開復工復產保交樓周例會。許家印再立38個項目復工軍令狀,並提出大幹苦幹拚命干,為復工復產保交樓努力拚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業主滿意,才能恢復銷售、恢復運營,才能償還各類債務,走出困境。」

除了自身面臨的困境待解,恆大造車還將面臨紅海競爭的洗禮。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代際更迭愈發快速。

一方面,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仍然在失血前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家企業的虧損額分別為45.4、44.02和6.52億元。由於電池材料的價格上漲,三家企業的整車毛利率都出現下滑。車賣得多了,虧損卻在擴大。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規模擴張期,價格、配置的比拼勢必吞噬企業的盈利。而隨著傳統勢力的甦醒以及入局,新勢力必須失血前行才能維持現有優勢。

另一方面,春秋格局,強者恆強。無論是比亞迪、還是特斯拉,都是新能源汽車的忠實信徒。其先發優勢已經通過技術、供應鏈、相關多元等方式進一步鞏固,由此護城河高築;而更老牌的車企如夢方醒,攜資金優勢及供應鏈整合優勢捲土重來,這一波瘋狂「反撲」也不容忽視。

在這樣的紅海競爭中,恆大造車,資金之渴本就難解,隔行如隔山又沒有積累沉澱,更不用說在技術層面會有怎樣的一招鮮。

疊加自身因素及市場因素,恆大造車雖然終於迎來量產,但前景依舊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