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之前,他記錄了可可西里最真實的一面

2023-08-12     抽屜電影

原標題:陸川之前,他記錄了可可西里最真實的一面

2004年的一部《可可西里》讓陸川名聲大噪,但是那部影片本身的分量遠比陸川要來的實在,在位於我國青海省的這一大片荒漠戈壁之上,可可西里一樣的故事並不是從2004年才開始被人關注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紀錄片《平衡》就是一部更加直接地講述關於可可西里的守衛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扎巴多傑,他是一個反偷獵組織的隊長。影片《平衡》講述的就是扎巴多傑在自己的反偷獵生涯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所有的實際行動。

在沒有被影視化之前,反偷獵這個名詞在千禧年前後基本上不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大家都習慣了在這個時候追著金錢跑,沒有人在乎生態環境是否被破壞,我們國家的二瀕危物種的生存環境是否還存在。因此,反偷獵這個行業內部就有著難以言說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核心點匯聚在一起,扎巴多傑這個人物,即使是在拍攝紀錄片,他本身的存在也是非常豐富的。

扎巴多傑之所以投身到反偷獵事業中去,原因在於他的前輩以及姐夫索南達傑。索南達傑在1994年的時候,因為追捕18名窮凶極惡的偷獵者,而中彈身亡,之後,扎巴多傑接手了這個重擔,並開始很認真很努力的為了這個事業而繼續奮鬥。

然而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扎巴多傑面臨的是一個自己即使是盡了全力也沒有辦法維繫的組織,雖然他的反偷獵組織受到了各界人民群眾的歡迎以及肯定,受到了國內外環保人士的支持,甚至受到了中央有關部位的肯定,但現實中的扎巴多傑依舊是沒有辦法解決大面積巡邏的裝備問題。

在4.5萬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僅靠著十幾名巡邏人員是無法完成巡邏任務的,他們所要面對的是窮凶極惡的偷獵者,還有可可西里無人區惡劣的天氣,更有他們的生計。人是要吃飯的,人也是要生存的,如果這個組織連基本的生存條件也不具備,那麼即使扎巴多傑有著一顆守衛可可西里的心,依舊是難以為繼。這是扎巴多傑面對的頭等大事,更何況,在這個地方,他所要面臨的還有被斷了財路的偷獵者。

老話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扎巴多傑斷掉的是被偷獵者認為高回報的藏羚羊的獵殺,在這部紀錄片里,我們能看到一組組冰冷的數字,一張藏羚羊皮價值數千美金,那可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啊!這樣的價值,這樣的現狀,偷獵者鋌而走險的機率急劇上升,而扎巴多傑斷掉的是那些人夢寐以求的發家之路,他們自然對於扎巴多傑有著一種天然的仇恨。

因此,這個時候,與其我們將目光集中在偷獵與反偷獵當中,期盼著有著更多像扎巴多傑一樣的英雄出現,倒不如換一種思路,看看能不能徹底的解決偷獵問題。

扎巴多傑所在的可可西里,是一個藏族文化的聚居地,當地人對於打獵有著一種天然的熱衷,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就連扎巴多傑本人也認為,當自己可以打獵的時候,那是一種榮耀,然而當這種榮耀被現代文明衝擊之後,我們只能從現代文明的角度去評判,打獵不好,不能打獵了,但是不能打獵了之後,這些人的生活該怎麼辦?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倉廩實而知禮節,如果這些人的生活問題能被解決,打獵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偷獵者想要通過獵殺藏羚羊來發家,無外乎因為扎巴多傑所在的縣是一個國家貧困縣,在沒有別的產業作為支撐解決人們的工作問題進而帶來現金收入的時候,農村地區的人們自然要通過鋌而走險的方式來謀求生存的,這是根本問題。如果僅僅是一味的追求讓扎巴多傑這樣的人物來平衡偷獵者與反偷獵者之間的微妙的天平的話,這不是長久之計,這個世界上能有多少個扎巴多傑。

本片中我們可以痛恨官僚,可以痛恨偷獵者,但是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的本質,問題的本質還是扎巴多傑所在的治多縣的民眾的生存問題,這是大問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治多縣在2020年被評為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這部《平衡》上映在2001年,十多年過去了,扎巴多傑這樣的角色可能慢慢的會凋零,但他所崇尚的事業並不會因為他的凋零而失敗,相反,他面臨的困境終於被解決了。

當治多縣的人們有著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有了一個可靠的就業選擇,那麼並沒有多少人願意鋌而走險而去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了。這無疑才是真正徹底解決歷史問題。當然,《平衡》上映的年代,這樣的問題正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貫穿在我們國家的其他貧困縣區,那個時候,人們是不會意識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並不是配給直升機,而是給民眾們完成脫貧增收,這樣之後,扎巴多傑的擔憂就不會存在了。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570431927c7469f4386680c38c911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