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杜啟明

2022-02-23     算乎易學

原標題:周易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杜啟明

周易是一種文化,不是僅僅是一種學問,文化和學問的區別就在於文化是體現在一個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而學問只是在研究和探討的時候才會體現出價值。文化的價值是凌駕在學問之上的,學問可以用到文化中,而文化用不用他都在。

比如,中國文化中,漢語語言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用,而不會在使用的時候還去考慮和研究一下這在這裡是什麼語境,這在這裡表達的什麼具體含義,主語謂語賓語又是什麼。

很多中國人在說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這些,而是像魚在水中游泳,人在呼吸空氣那樣,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當一種學問變成了一種生活,那麼它就是一種文化了。

那麼生活中,有哪些是周易思想文化的體現呢?有哪些是我們忽視的細節呢?都是細節決定人生,這些細節,你有把握到嗎?

人生的孤獨來自於對細小幸福的錯過,人生的無助來自於奉獻精神的缺失,人生的難過則來自於占有心態的過盛,而突然的失敗往往來自於不願意對一些細節作出改變,甚至過於篤定。

我相信,人生並沒有實在的意義,每一個人的人生意義都可以不同,但是,我們在這個人生的旅途來一次,一定是來提升自己的,也就是來突破自己的,最後我們褪去人生的外殼,有離開這世界,完成這個世界的修煉。

而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坎在人生等待著自己,你所不在意和忽略的哪一樣東西,那些在你生命中難以逾越的坎和磨礪,往往就是你需要修煉的部分,也是人生最後要回到本來之處進行交代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完成了今生的大課題,等於活了兩生兩世,是非常幸福和值得的事情,而有些人帶著無奈、失落和悲傷,再一次離開,等待下一次輪轉,這無非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所以我上文中提到「人生的孤獨來自於對細小幸福的錯過,人生的無助來自於奉獻精神的缺失,人生的難過則來自於占有心態的過盛,而突然的失敗往往來自於不願意對一些細節作出改變,甚至過於篤定。」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生狀態,這些細節都需要自己耐心體會,慢慢提升。

孤獨的人之所以孤獨,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排斥他,而是因為這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自己都沒有見到,或者自己都無心去發現,這樣無心的人,也便缺失了作為人的價值,那麼又何嘗不會感到孤獨呢?

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一花一草、空氣的味道、木材的香氣、一粒灰塵等等,都是幸福的源泉,仔細體會,他們都能與你的內心對話,成為生活幸福的一個細小部分,你會發現,熱鬧和幸福其實很簡單。

人生的難過並非事實的不如意,並非小人的故意為難,並非家庭的不如意,而是自身對環境的過高要求,希望丈夫或者妻子是自己心目中怎樣怎樣的狀態,希望工作的同事是怎樣怎樣的狀態,希望運勢如自己的意願一樣發展等等。

這些過多的希望堆積到一起,就不再是希望,而是占有欲,這個世界稍微一不注意,就擴大了我們自身的占有欲。

所以人生在世,簡單一點,人的成熟,往往是承認自己的不行,承認孩子的平凡,承認丈夫的平凡,然後再在平凡中努力成就不凡,這樣才是足夠接地氣的希望。

人生不能沒有希望,但是時刻懂得不要將希望變成慾望的人,才能懂得自己,懂得身邊的人,最終易平常心取得成功,這又何來的那麼多的悲傷和難過呢?

所以,人生是一個大的課題,要提升的很多,但是明白了然後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悟後起修」,這才是真正的開始,而學習,僅僅是十萬八千里的第一步,只是取經賣出的第一步,絕非主要!

最後,希望每一個朋友都能在新的一年中,發現新的自己,提升自身,成就不凡,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就是指的真實、洒脫、充滿愛和慈悲的那一個我、圓滿的我!願大家滿懷願行,成就圓滿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48246987e002a75578f631322152c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