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95分大哭大鬧」:聰明的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這一點能力

2019-10-17     笑樂媽育兒

文/笑樂媽(原創)

我媽打電話說自己剛剛和小侄女「爭吵」了一架。

原來,剛上一年級的小侄女這次英語考試考了95分,她回到家就大哭大鬧。

我媽告訴她,這才剛開學幾天,考95分已經很不錯了。

小侄女就說,班裡有20多個小朋友考了99、100分,她考的太差了。

就這樣,兩人爭執起來了。

我媽就說別那麼在意成績,這次考不好,下次努力考好就行了。

但是小侄女就是很生氣,甚至還會擔心下次也考不好怎麼辦?

後來,我媽還以第一次考95分的名義,帶小侄女去買了她想要的禮物。

講真,我就很感謝我媽對我成績的反應遲鈍,以至於我幾次考研複試失敗,我都能從頭再來。

現在很多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越來越經不起批評。

比如有個孩子假期作業沒做完,竟然裝病請假不去上課。

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認為老師、同學討厭嘲笑自己,甚至嚴重的就懷疑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表面看上去健康快樂,可內心卻總難以適應環境,略受點挫折就支撐不住呢?

這就像一個外觀完好的蛋殼,表面上十分堅硬,卻只要輕輕一捏就會變成一撮碎片。

心理學上稱這樣的寶寶為「蛋殼寶寶」,這樣的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擊,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往往一點小事情也能把孩子擊垮。

而聰明的父母都知道,為了避免孩子成為蛋殼寶寶,他們都在培養孩子的這點能力。

沒錯,就是鈍感力,希望孩子不要那麼敏感,而是能反應可以遲鈍點,這樣才能從容的面對生活的磨難與挫折。

01、鈍感力強的孩子,更容易幸福

之前黃磊海清主演的《小歡喜》霸屏,我特別喜歡他們的兒子方一凡。

他就是個十足的樂天派,即使在一個班級里的好朋友分班都分到尖子班,只有他留在了普通班,但他依然很快樂。

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會自得其樂,會幽默搞笑。

不僅如此,即使被他媽媽吼罵,甚至藝考夢被他媽媽否定打擊,他也不自怨自艾,反而還會寬慰爸媽。

整個劇中感覺就屬方一凡過的真實幸福快樂。

我相信以他的性格,即使在遇到任何挫折困難時,都能很好的度過難關

方一凡飾演者

但有的孩子總是非常敏感,家長都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想不開了。

就在開學前一天,一個8歲的小男孩離家出走了。

原因只是因為小男孩暑假作業沒有做完,被媽媽訓斥了幾句。

他就帶上自己的枕頭、被子、衣服、公交卡,離家出走了...

幸好,最後被民警安全尋回,沒有造成悲劇。

講真,作為父母現在都很難,很多批評的話都不敢說,總擔心孩子想不開,可是如果這樣的話,孩子很難去面對以後生活的挫折。

就像叔本華說

「人性最特別的一個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人的痛苦,大多來自於別人的眼光。

畢竟對外界事物太過敏感的人,一般也容易受到干擾。

反而那些看似遲鈍的人,心裡卻早就有了一把尺。

02、鈍感力強的人,更容易成功

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王寶強的新聞,他吸煙的鏡頭被選入北影教材。

作為一個龍套演員,要家世沒家世,要外貌沒外貌的人,他能走到如今,憑什麼?

有人說是他運氣好,有人說他能吃苦,但是有這些條件的人也大有人在,為什麼他們都不行?

因為他們沒有他身上最關鍵的一個能力,而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別人甚至家人眼裡,王寶強就一直在做傻事,即使招到別人的嘲笑,他也一樣的堅持。

8歲,他決定去少林寺當和尚,當時他父母打罵不讓他去,他毅然去學了,一堅持就是6年。

後來他說要當演員,就跑到北京做了一名群眾演員。

別人眼群眾演員就是做樣子,而他卻傻傻的忍著劇痛演出真實感。

即使身邊所有人都認為他傻,但他依然堅持這麼做。

那時當群眾演員一天只能賺25塊錢,但是王寶強竟然把賺來的大部分錢用來列印照片,然後把自己的照片發給那些劇組人員,比如負責選角的副導演。

室友嘲笑他的寒酸樣,甚至打擊他,但他卻說:第100張看不到,第101張就看得到呢。

正因為他對別人的譏諷和評價,反應總是那麼遲鈍,他才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才能繼續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正因為這樣的傻傻的堅持,才有了在電影《盲井》中出演男二的機會,也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所以王寶強的成功不是單純的運氣與吃苦,而是他身上的這種鈍感力。

就連家喻戶曉的馬雲,我們都知道他歷經三次高考。

第一年,他的數學才考了1分。

受盡壓力和諷刺,他決定復讀。

第二年,他的數學也只考了19分。

他還是心有不甘,繼續復讀。

第三年,有位老師還諷刺他,如果你數學及格,我名字倒著來寫。

他想盡各種方法學習,一個勁的研究。終於考上了大學,而且數學考了79分。

大學畢業,24人參加肯德基面試,只有他一個人不通過。

不僅如此,後來哈佛拒絕10次。

經歷那麼多,如果馬雲很敏感,對別人的看法很在意,我想他經不起這麼多折騰,早就停留在一個安穩的階段了。

而現在它不僅成功創立了商業帝國,還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為什麼在面臨那麼多的譏諷和挫折,還能一如既往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呢?

他們都是對別人的看法與評價沒那麼敏感,甚至說有些遲鈍,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想法,自己有沒有進步,而不是花心思去思索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渡邊淳一在書里寫道:「人是否能成功,不完全取決於才能,很大一部分在於你是否對負面情緒過於敏感,其實鈍感力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03、一流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蘇東坡一生歷經磨難,他在晚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詩來自嘲。

人皆養子盼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兒子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那麼敏感,鈍感一點。

因為鈍感點的孩子,能夠承受住各種痛苦,也能夠都掉虛榮的面子,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凡事不往心裡去。

這樣的他們才能活得更開心幸福,也才能走的更穩更長遠。

(1)、平常心對待,不要放大孩子受到的傷害

上周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有兩個小孩子因為爭一個玩具,就互相推攘了一下。

其中一個小點的男孩哇哇大哭起來,而另一個稍微大點的沒當回事就走了。

可是小男孩的父母不樂意了,竟然叫住那個男孩就把他罵了一頓,還說:「你父母不管教你,下次我會替他們管教你。」

其實孩子之間有衝突真的很正常,我們沒必要如此在意,要知道我們這麼在意給孩子會傳遞一種這樣的信息:因為你受到了傷害,因為你感覺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在意。

這樣的結果最終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敏感,甚至很可能以後遇到問題,就會想不開。

所以我們不要誇大孩子的傷害,平常心對待孩子遇到的問題,讓他們也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受到的傷害。

(2)、進行「脫敏」練習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個「脫敏」概念,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除去我們恐懼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要去每天都一點點的去接觸讓自己恐懼的事。

簡單說就是我們對某一類不好的事情,就是要慢慢去適應。

李玫瑾老師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是一個進程,為了預防孩子以後出現什麼問題,就必須從小培養他一定的抗敏能力。

在我們家,爺爺奶奶盼了十幾年才有了兩個孫子,所以他們都不敢大聲說話,總擔心孩子被嚇到。

然而我有時候看孩子行為不好的時候,還是會吼兩句,畢竟當孩子以後走向社會上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爺爺奶奶一樣,他會遇到其他脾氣暴躁、情緒不好的人對他大吼,現在慢慢接觸,以後就不會那麼害怕敏感了。

比如我們不要過分寵溺孩子,該批評時就批評,該管教就要管教。

我們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厚臉皮」,讓他們心更粗糙一點,不那麼敏感,這樣孩子才能更抗事。

(3)、對孩子進行「失敗教育」

我小時候也是像我小侄女一樣,如果考不了第一名我就會哭,總感覺自己學習比不過別人,甚至還認為自己很笨。

然而我爸媽總是告訴我:成績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學到了什麼。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告訴我:其實人生沒有人是一直都會成功的,也不是一直都能名列前茅的。如果失敗了,那也是很正常,我們能從失敗中走出來,就是勇敢的。

所以後來我考研三次,每次都是複試沒能成功,但是我還是在繼續朝目標努力。

甚至有人說我,你這都考幾次了,所以你就不需要再考試了,一定是因為你不行。

但是我並不在乎,我一直認為即使我考10次,那也沒問題,我依然會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

正因為這樣的心態,我在面對別人的評價,別人的看法時,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要知道,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場超長的馬拉松,只有臉皮厚一點、肩膀硬一點、心胸寬一點的孩子,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成年後複雜的生活,也才能夠更好的應對生活的磨難,更好的跑贏人生馬拉松。

我是笑樂媽育兒,家有二寶的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積極心理學的踐行者,致力於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請關注我,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qnR220BMH2_cNUg8e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