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2個原因很現實

2020-09-23     叮麻育兒

原標題: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2個原因很現實

導讀: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2個原因很現實

說起帶娃任選,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奶奶,怎麼也輪不到姥姥。但是近些年來,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為什麼會這樣呢?

看一下網友怎麼說:

@善伍:主要是因為女兒對媽媽(姥姥)百般關愛,媳婦對婆婆(奶奶)千般挑剔,奶奶氣不過,只好讓姥姥帶。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水晶:最好還是姥姥帶娃,這樣家庭才能合諧,如果奶奶帶,累死也不落好,做10件事情有1件媳婦不滿意,就會不高興。

@回憶:我是姥姥,我也不想帶娃,但是孩子奶奶不樂意帶,我閨女一個人太累了。

@凡心:我也不想我媽帶,年紀大了,帶一天孩子累的渾身疼。但是家庭條件不允許我當全職媽媽,孩子奶奶又不會帶,之前帶過一次,孩子直接進醫院,住院第二天奶奶竟然偷偷走了,從那以後再也不敢讓她帶了。

……

從網友的評論不難看出,姥姥帶娃很多都是無奈之舉,因為心疼女兒,想要減輕女兒的負擔,才會不辭辛苦,幫忙帶娃。

為什麼姥姥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

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這2個優勢,是奶奶比不了的!

1.有效避免婆媳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是很多家庭的困擾,離得稍微遠點,還好一些,如果婆婆幫忙帶娃,婆媳倆抬頭不見低頭見,很容易出現矛盾;再加上兩代人的育兒理念不同,很容易發生衝突,增加婆媳矛盾,甚至影響了家庭的和諧。

叮麻有個同事,婚後跟婆婆分開住,一個周最多見兩次面,雖然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是畢竟「距離產生美」,相處的還是不錯;有了孩子以後,同事老公去外地上班,公婆就搬過來幫忙帶娃了,帶娃兩個月,吵了好幾次,最嚴重的一次,婆婆半夜離家出走,跟公公倆把大半個城市走遍了,同事跟老公的感情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差點鬧離婚。

後來,同事媽媽果斷介入,跟婆婆倆分開帶娃,婆婆一三五,媽媽二四六,周末同事自己帶,問題才有所緩解。

2.溝通更方便

兩代人的育兒觀念不同,如果能夠好好溝通會好很多,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婆婆跟媳婦都非常固執,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於是就很容易加大矛盾。

但是母女就不一樣了,一個是親閨女,一個親媽媽,再多的問題,也不是問題。實在溝通不好,那就吵一頓,吵吵鬧鬧過後就忘,反正母女沒有隔夜仇,怎麼著都行。

而且,母女感情更深厚,早晨起不來賴個床,飯菜不可口點個外賣,工作太累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反正是親媽,不會嫌棄自己,即便被訓斥幾句,也不會記仇。

但是如果是婆婆呢?有幾個媳婦能夠在婆婆面前肆無忌憚,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面不改色的看著婆婆收拾?又有幾個媳婦面對婆婆的訓斥指責,能夠像對媽媽一樣嘻嘻哈哈,一點也不記仇呢?

所以說,姥姥帶娃確實有不好好處,而且是奶奶比不了的。

姥姥帶娃的弊端,寶媽要清楚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姥姥帶娃一點弊端也沒有。網上看到過很多姥姥的辛酸分享,有的說,自己去女兒家帶孩子,出力不討好,總是被埋怨,幾乎淪為「傭人」,就連之前對自己尊敬有加的女婿,也開始挑三揀四不耐煩了。

表妹家寶寶已經2周歲了,從出生就是姥姥帶,因為奶奶和爺爺的身體不適,實在是有心而無力。其實對於帶娃,姥姥心理並不樂意,在家過的挺好的,為什麼非要跟老頭子分開,去城裡帶孩子呢。

可是又實在沒辦法,只能趕鴨子上架了。帶孩子的前6個月,日子過的挺好,孩子年紀小,不會走不會爬,在家裡也能玩的很好,而且女兒產假沒結束,兩個人帶娃實在很輕鬆,周末還能回老家住兩天。

等到女兒上班以後,日子過的越來越難了,孩子從母體帶來的抗體消耗殆盡,開始經常生病,每次生病,女兒女婿都會嫌棄姥姥帶娃不用心,姥姥既心疼又心寒,非常難過。

孩子一天天長大,女兒女婿也習慣了姥姥的照顧,家裡里里外外幾乎都推了姥姥,僅要帶孩子,還得洗衣服做飯收拾衛生,即使是晚上下班、周末休息,女兒女婿也躲在一邊玩手機,累的姥姥渾身疼。

現在孩子已經2周歲了,姥姥說,再熬一熬,熬到孩子3周歲上幼兒園就可以解放了。

姥姥帶娃卻是有很多好處,但是如果兒女不知道感恩,再多的好處也變成了枷鎖,讓姥姥很遭罪。

姥姥帶娃,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其實不只是姥姥,還有爺爺和奶奶,當長輩幫忙帶娃時,一定要有顆感恩的心,不要理所當然的索取,不知回報。

1.多體諒、少埋怨

帶娃期間,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寶寶6個月後可能會經常生病感冒,學會走路後可能會經常摔跤……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時,最心疼的就是老人自己,如果兒女不知道體諒,還一味的埋怨老人帶娃不用心的話,不亞於往老人的心窩上插刀子,次數多了,一定會寒了老人的心。

2.多誇獎、少責備

即便是老人,也喜歡被認可,被誇獎,尤其是帶娃期間,把孩子養的白白胖胖,特別健康,如果兒女能夠多誇誇老人,他們一定會非常開心的,帶娃也更有動力了,家庭氛圍也會更和諧。

3.多商量、少專制

隔輩帶娃,兩代人的育兒理念不同,很容易出現矛盾。當矛盾出現以後,儘量多商量一下,不要太專制。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體諒老人。如果老人的育兒方式陳舊,不適合孩子,可以通過醫生的話、專家建議、育兒書籍,來幫忙老人,讓他們多接受一些新知識。實在搞不定,可以讓老公來幫忙。

4.給點空間和空閒

老人帶娃,不代表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得鋪在孩子身上。年輕人工作忙碌,但是總有下班、周末的時間,忙完工作多陪陪孩子,給老人一點空間,讓他們做些喜歡的事情,即使去公園走走,跟老朋友聊聊天,也是不錯的。

平時購物,別忘記老人,買件衣服,買條項鍊,賣點老人喜歡的食物,都可以讓老人很開心。

總而言之,帶娃並非老人應盡的義務,他們能夠來幫忙,無非是心疼孩子,作為子女一定要懂得感恩,千萬不要理所當然的一味索取!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hISvnQBd8y1i3sJ9i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