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護區138隻梅花鹿被害,神秘真兇被學校師生擒獲

2022-07-22   看見不如不見

原標題:河北保護區138隻梅花鹿被害,神秘真兇被學校師生擒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月9日,發現了兩具七零八落的殘骸。1月10日,又陸陸續續發現了5具殘骸。之後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4到5隻梅花鹿遇害。」

在河北灤河上游國家級保護區工作了30多年的陳祥,一手養大了500多隻梅花鹿和200多隻馬鹿、麋鹿。

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防範措施嚴密的保護區內,竟然接二連三地出現了梅花鹿遇害事件。

據事後統計,從1月到4月共有138隻梅花鹿被襲擊喪命。並且死狀極慘,被啃食得只剩下頭顱、四肢和脊骨。

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15年之後被列為一級),梅花鹿遇害一事迅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而眾人苦苦尋找的神秘真兇,意外掉落在距離保護區5公里以外的一所學校內。

捕食梅花鹿的兇手到底是誰?最終事件如何平息?

古時的「皇家獵苑」,如今的生物基因庫

灤河上游地區,是河北省最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和森林自然保護區。

由於地處陰山、大興安嶺和燕山余脈的交接地帶,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野生動物出沒聚集。

清朝時期,發家於關外的帝王們就喜歡到這些地方來狩獵,因此當時的保護區也被列為「皇家獵苑」的一部分。

2002年,保護區在河北省政府的批准下掛牌成立,6年之後經國務院批准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今保護區內不僅棲息著各類動植物,同時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來源。

2009年,時年61歲的陳祥,是保護區所在地桃山林場的一名飼養員。

從參加工作開始,他在這片林場上度過了30多個春秋。親手馴養長大的700多隻梅花鹿、馬鹿和麋鹿,就仿佛他的孩子一樣。

儘管家就在離保護區20公里的地方,但他也只是每個月回去看一次。剩下的所有時間,都傾注到了鹿群的身上。

1月9日,他照例來到羊圈後溝的梅花鹿活動區巡查。可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寬闊的草地上連一隻梅花鹿的影子都沒看見。

納悶之餘,陳祥趕緊四處搜尋。然而還沒等他走多遠,草叢中赫然出現了一具殘骸。

那是一具梅花鹿的殘骸,身上的血肉被啃食得乾乾淨淨,只留下了頭顱、四肢和脊骨。

「我養了這麼多年的鹿,對它們的感情肯定是很深的。看到這幅場景,很心痛也很害怕。」

陳祥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有人偷獵?如果保護區里溜進來了偷獵者,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思及此處,他又加緊四處巡查。但很快,第二具梅花鹿殘骸就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看著接連遇害的梅花鹿,陳祥心裡的怒氣達到了頂點:「把我氣得,我就說我一定要逮著他,不論想什麼辦法。」

但稍稍冷靜之後,他又覺得自己的這個推測不合理。假如真是偷獵者乾的,為什麼要就地肢解、剔除鹿肉並帶走內臟?

如果不是偷獵者乾的,那會不會是闖進來了什麼大型猛獸呢?

來不及過多思考,陳祥立刻打電話喊來了同事馮春。在看過兩具遺骸後,馮春覺得也不像是大型猛獸撕咬導致。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兩人還是將3000多畝的林場走了個遍,仔細檢查著每一處圍網。

但一通檢查下來,兩米高的圍網大致上是完好無損的。即便有幾處地方有一些小漏洞,也只能容納兔子、狐狸這樣的小型動物鑽過。

在排除了偷獵者和大型猛獸這兩種猜測後,陳祥和馮春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

但國家級保護動物被害一事事關重大,他們不敢有絲毫地耽擱,立刻下山向林場場長報告。

場長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先是不相信,緊接著就是無比震驚。在他任職的這些年裡,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惡劣事件。

刻不容緩,場長連夜召集工作人員開了會,要求大家輪流巡山加緊防查。

但即便如此,梅花鹿的遇害數量還在直線上升。

1月10日,陳祥抱著僥倖的心理來到了老地方。這一次他仍舊沒在草地上看到吃草的梅花鹿,反倒先後找到了5具殘骸。

事態的嚴重性,令所有人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眾人夜以繼日地巡了好幾次山,可愣是沒發現一點異常的地方。

一個星期後,這起事件引起了國家林業局和河北省林業局的高度重視,數名專家到達林場協助工作。

其中就有一名專門研究鳥類的錢教授,他在仔細看過殘骸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據分析,應該是死於禽類叼食。」

從這一點出發,就能合理解釋為何圍網沒有大面積破損,而梅花鹿卻接二連三地喪命。

但能捕食梅花鹿的禽類,本身的體型也不會小。可是這麼多天過去了,巡山人員卻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影。

在山上蹲守了幾天後,大家決定下山去問問。山下住著那麼多村民,說不定就有誰看見了。

學校突降猛禽,師生合力擒獲

當陳祥等人來到山腳的村莊後,村民們還不知道梅花鹿遇害一事。他們表示近來村莊也風平浪靜,並沒有發生什麼奇怪的事。

聞言陳祥等人都有些失望,而正當他們準備離開時,突然有人想起了一件奇事。

「聽說前幾天小學校里掉下來一隻大鳥,長得很大很兇,把人都給咬了。」

村民口中的小學校,是附近的石桌子鄉綜合學校。有學生在放學回家後,把學校里掉進一隻大鳥的事告訴了家長。

聽到村民口中的描述,眾人隱隱約約覺得這隻大鳥不簡單,或許就與梅花鹿被害一事有關。

於是他們立刻趕往綜合學校,找到李校長後表明了來意。

當時那隻大鳥已經被森林消防人員帶走救治了,不過李校長還是對當日的情形記憶猶新。

那天早上他照常走進學校,卻看到學生都圍在操場的東北角。李校長正納悶著發生了什麼事,一位主管後勤的老師就趕忙跑了過來。

「我一來,突然從天上掉下一團東西,仔細一看是只大鳥,現在就躺在那呢!」

李校長立刻撥開圍觀學生走近前去,發現那隻翅膀受傷的大鳥有將近一米長,嘴巴不但尖而且還向內勾,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比較兇猛。

學生們正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相互探討這是只什麼鳥,畢竟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這麼又大又凶的鳥。

但別說是學生了,就連博學多識的李校長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雖然沒認出來這是什麼品種的鳥,卻認為極有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當務之急還是先抓起來然後再上報有關部門。

於是隨著校長的一聲令下,早已摩拳擦掌的學生們學著大人趕雞鴨的模樣,一窩蜂地圍了上去。

可原本還躺在地上的大鳥,忽然撲棱著翅膀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地奔著校門口跑去。

最後眾人圍成了一個圈將它堵在其中,李校長才抓住時機一把擒住了脖子,但疏忽之間他忘記了大鳥那一雙鋒利的爪子。

「它那個爪相當厲害,我穿著棉衣服、外面還套一個新褂子,它一爪就打透了,瞬間就出血了。」

被關在空房子裡的大鳥,吸引了許多學生前去圍觀,但它的精神始終蔫蔫的,不愛搭理人。

緊接著李校長買來豬肉、雞肉喂食,進食之後它才恢復了一些力氣。

而目睹全過程的李校長,親眼看到了它「穩、准、狠」的叼食方式,一隻完整的雞腿一口就吞下去了。

恢復精力後,它時不時撲棱著受傷的翅膀,似乎是想掙脫束縛重新回到天空。

但李校長等人並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傷口,而且大鳥一直充滿警惕不許陌生人靠近。

後來直到森林消防人員的到來,這隻大鳥才被帶去救治。也是此時學校師生們才知道,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

但眾所周知,禿鷲一般只食腐肉,極少主動攻擊活物。這隻受傷的禿鷲,會與梅花鹿被害一事有關係嗎?

聯想到專家之前所說的猜測結果,很多人都認為兩者之間是有聯繫的。

可在林場守了30多年的陳祥始終不敢相信,禿鷲為什麼會大規模、連續性的攻擊梅花鹿?

雖然目前馬鹿群和麋鹿群並沒有遭受攻擊,但萬一以後也出現了類似情況怎麼辦?

為了增加這條猜測的可信度,眾人繼續去附近村莊走訪調查。

雖然沒有人親眼見到禿鷲捕獵梅花鹿,但有的村民信誓旦旦地說,以前家裡養的小豬就被禿鷲攻擊過。

而專家們在經過研究分析後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或許是因為原棲息地的食物鏈中斷,因此禿鷲才遷徙到了保護區。

保護區內雖然有大量動物,可是腐肉很少。為了活下去,它們就只能主動進攻。

因為遷徙的話肯定是族群活動,禿鷲由於翅膀過大容易導致行動遲緩,捕獵靈敏度高的動物或單獨捕獵比較困難,但若是幾隻一起打配合就簡單多了。

而相比馬鹿和麋鹿,梅花鹿的體型較小,算是比較容易得手的。

經過各種分析,大家都覺得是禿鷲作案的可能性最大。可沒有親眼目睹、沒有實際證據,也只能說是一種猜測。

為此,陳祥等人又輪班守在山上。他們苦等了好幾日,禿鷲的影子是沒見著,可是梅花鹿的死亡數量還在上升。

陳祥看著自己一手養大的梅花鹿死狀悽慘,連個全屍都沒能留下,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不過在他們堅守的第23天,「幕後真兇」終於現身了。

幾隻禿鷲先是在空中盤旋,然後棲息在高山裸岩上,片刻之後又展翅高飛,一邊飛一邊尋找下手目標。

最終它們還是選定了梅花鹿,一齊向下俯衝而來,率先啄瞎了梅花鹿的眼睛,緊接著一擁而上,用鋒利的尖嘴和爪子結束了獵物的生命。

「不到20分鐘就只剩下一堆骨頭了,我也是親眼看見才敢相信。」

默契的配合,精準的進攻,最後快速進食。在短短一天時間內,這群禿鷲就能消耗掉4、5隻梅花鹿。

偶爾有吃飽喝足的禿鷲,就待在附近的山頭上休息。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成年人披著大衣蹲在那裡,由此也可見其體型之大。

而在親眼見證了這一幕之後,大家的工作重心就轉向了如何驅趕禿鷲、保護鹿群。

同為保護動物,敲鑼打鼓將其「送」走

據專家估計,這群禿鷲的數量大概有十幾隻。要依靠人力一隻一隻地去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為了解決燃眉之急,陳祥和其他飼養員就緊跟鹿群,如果看到有禿鷲試圖捕獵,他們就一哄而上進行驅趕。

但這些禿鷲似乎也有靈性,它們看到人類未曾傷害自己,就斷定對方也不敢拿自己怎麼樣。

「老雕就像能看透人心一樣,等我們一走開,它們還是會飛過來獵食。有時候就跟人距離20米,它們也不害怕也不飛走。」

看著束手無策的飼養員們,禿鷲一直在靜待時機。無論大家如何巡山,總有被鑽空子的時候,梅花鹿的死亡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而這時林場的工作人員們除了擔心梅花鹿,也開始擔憂起數量稀少的麋鹿群。

麋鹿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珍貴程度自然不用多說。但更重要的是,保護區內的這些麋鹿從2008年起就是「重點保護對象」。

它們事關麋鹿遷地保護項目的研究,一旦出現意外就會影響到科研項目的進展。

儘管成年麋鹿的體型較大,禿鷲一般不會實施攻擊。但有三隻母鹿已經懷孕,眼看預產期將至,新生的小麋鹿牽動了所有人的心。

假如禿鷲轉換目標針對這些小鹿,造成的後果和損失只會更嚴重,而此前梅花鹿一事所帶來的損失就高達幾十萬。

因此保護區的相關負責人一邊請示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局,希望得到一些指導意見和經濟補償,一邊也集思廣益尋找解決辦法。

會議上,陳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覺得可以用鞭炮嚇唬嚇唬禿鷲。

雖然這不失為一個震懾的辦法,可林場內山林草地密集,如果不小心引發了大火,那嚴峻的後果也是沒人可以承擔的。

「大家覺得鞭炮不行,那我又說用獵槍嚇嚇它們,就假裝放幾槍,把他們嚇跑為止。」

這個辦法聽起來似乎可行,但仔細一想也存在風險。畢竟禿鷲也是國家保護動物,要是誰不小心傷到了怎麼辦?

眾人一個接一個地闡述著自己的建議,可權衡利弊之後都無法做到萬無一失。

眼看天色漸晚,一想到第二天早起又有可能見到梅花鹿的殘骸,大家心裡始終無法放下心來。

最後經過商量,一個「土辦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同,那就是吆喝驅趕。

負責人組建了一個7人小組,大家從家裡拿來盆、桶還有鑼,輪番在3000多畝的土地上驅趕禿鷲。

禿鷲和人類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一聽到敲鑼打鼓聲它們就躲起來,覺得外面沒響動了又再飛出來。

而陳祥等人為了不再讓禿鷲有可乘之機,寧願自己多辛苦一點,不分白天黑夜地待在山上驅趕。

就這樣持續了幾天,盤旋在空中的禿鷲找不到合適的下手機會,於是便慢慢地散去。

與此同時,一直東躲西藏的梅花鹿大膽地來到了草地上覓食。看到這一幕,陳祥連著皺了幾個月的眉頭終於舒展了。

「當時感覺這個辦法還挺好的,挺有效果的,大家的心情也就隨著慢慢舒暢了。」

但禿鷲仍然待在保護區附近,只要它們一天不離開,這種危機就一天不能解除。

每天大家換班的時候都會問一句「今天老雕來了嗎」,就算是沒來,眾人也不敢掉以輕心,繼續敲鑼打鼓走遍山野。

將近4月上旬的時候,草地上的梅花鹿越來越多,空中盤旋著的黑影卻消失不見了。

據專家分析,它們可能又回到了之前的棲息地戈壁地帶。既然禿鷲已經走了,那對於保護區來說就是一件大喜事。

恰好在這個時候,有兩隻小麋鹿順利降生,保證了科研項目的後續進展。

當陳祥再次沿著舊路線來到草地上的時候,他舉起望遠鏡朝遠處看了看,不管是梅花鹿群、馬鹿群還是麋鹿群,都恢復了以往那種祥和的氛圍。

不過他對之前的意外仍然心有餘悸,就一直坐在草地上觀察四周。但他等了很久,那些黑影也沒有再出現。

直到此時,陳祥的臉上才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但接連喪生的那138隻梅花鹿,還是成了他心裡無法抹去的傷痕。為了擴大鹿群數量,陳祥更加兢兢業業地照顧著母鹿和體弱的小鹿。

相信在他和其他飼養員的精心看護下,損失較大的梅花鹿群一定能夠重新繁榮起來。

後記

禿鷲屬於鷹科大型猛禽,它們的棲息範圍可占據低山丘陵、牧場山谷,也可棲息在高山裸岩和荒漠地帶。

單獨活動的禿鷲比較常見,不過族群繁盛者也有十多隻,上游國家級保護區所面對的就是一支大族群,最後導致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不過它們除了在受到威脅和食物鏈斷裂等危急情況下,基本上是不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和人類的。

而禿鷲也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因此在野外遇到時不能傷害它。如果發現有受傷情況,也應及時告知有關部門進行救治。